![](https://img.haomeiwen.com/i13290804/eaa72a2825a89c6f.jpg)
品味《道德经》之十
【原文】
载 营 魄 抱 一 , 能 无 离 乎 。专 气 致 柔 , 能 如 婴 儿 乎 。涤 除 玄 鉴 , 能 无 疵 乎 。爱 国 治 民 , 能 无 为 乎 。天 门 开 阖 , 能 为 雌 乎 。明 白 四 达 , 能 无 知 乎 。
【大意解读】
营 魄 抱 一 , 能 无 离 乎 。
身心交融合一,能够做到不分离吗?
抟 气 致 柔 , 能 婴 儿 乎 。
气机平缓绵柔,能够做到像婴儿一样吗?
涤 除 玄 鉴 , 能 无 疵 乎 。
打扫自心这面镜子,能够做到没有瑕疵污染吗?
爱 国 治 民 , 能 无 为 乎 。
对待心地中的各种境界,能够做到清净无为吗?
天 门 开 阖 , 能 为 雌 乎 。
念念迁流中,能够做到知动知静而寂然不动吗?
明 白 四 达 , 能 无 知 乎 。
清明朗照遍及一切,能够做到没有任何知见吗?
【读后略议】
细细品味,这一章句句是方法,步步是功夫,层层是境界,直至究竟地。
在我看来,“营魄抱一”句说的是通过观身,达到形神合一;“抟气致柔”句说的是通过观息,达到柔化身心;“涤除玄鉴”句说的是通过观念,达到心静;“爱国治民”句说的是通过观幻,达到心定;“天门开阖”句说的是通过观生灭,达到寂静;“明白四达”句是通过以上种种,达到大彻大悟,终极圆满圆融。
附:之前对这一章的解读。
这一章把修道的方法、次第、境界、见地、应用、保任,一览无余地展现在了这里。
营 魄 抱 一 , 能 无 离 乎 。
营指的是身体,魄则是心、是精神,做到身心不离,保持形神合一状态。
为达到身心抱一,各门各派都会有各自的高招妙法,然而,只要道理明白了,没有方法的方法,就是最好到方法,就是无上大法。
对身体没有非得怎么样的要求,不管坐、卧、立、行什么姿势,还是做事情,只要一心一意就行,即所谓心无旁骛,置心一处。这就是“能无离”。
抟 气 致 柔 , 能 婴 儿 乎 。
做到身心抱一,一心做当下事,其实是感觉不到身体存在的。如此抟气,即身体与精神的交互揉和,久而久之,再去感觉身体,就会有身体就是一团气的感觉,婴儿一般柔软温暖,无思无欲。这就是“能婴儿”。
涤 除 玄 鉴 , 能 无 疵 乎 。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玄鉴,玄妙的镜子,指我们的本心、道心。把蒙在心上的灰尘打扫的干干净净,没有一点瑕疵,我们的心,自然清明朗照,历历分明。这就是“能无疵”。
爱 国 治 民 , 能 无 为 乎 。
到了玄鉴无疵,就是明心见性。有些初到此地的人,平生从未经验过的各种境界会展现出来。慈悲之心会莫名其妙地油然而生,清净心地的国土中,诸佛菩萨、玉皇天尊、各色人等、奇异风光,也会纷至沓来。
然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这都是为道者使身心合一、抟气致柔、涤除玄鉴过程中,幻化出来的影像,看似真切,其实都是虚幻。
不管诸佛菩萨,还是玉皇天尊,都是由本心生出来的民众,此时,为道者要“政善治”,怎么治?无为而已,当“民众”接踵而至之时,为道者只要做到心不动就行。这就是“能无为”。
心若不动,“民众”无论高低善恶,都是“良民”,心若为动,“民众”无一不是魔众。在这个境界上,如果理上不透,见地不真,最容易上“民众”的当,甚至甘愿做有缘“民众”的奴隶,变成魔子魔孙,去装神弄鬼,自欺欺人。
天 门 开 阖 , 能 为 雌 乎 。
此天门,即前文中的玄牝之门。雌,取母性的安静、能生之义,她寂然不动,无形无相,是天门的体,天门开阖则是她的作用 。
一切的境界,都是天门开阖作用的结果。在此境界展现过程中,能做到无为,安住于寂然不动,就是“能为雌”。
明 白 四 达 , 能 无 知 乎 。
在寂然不动、无形无相的“为雌”状态,始终有一个清明朗照,历历分明,遍一切处的玄鉴,即本心在。一切理,一切事,在这里明明白白,通达无碍。
到了这里,“我”就是明白四达,明白四达就是“我”,“我”外没有另一个明白四达在。就是“能无知”。
道理方法都摆在这里,关键就是去做了,只要做,就会有到的时候。
![](https://img.haomeiwen.com/i13290804/fa73343ffb125ef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