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抑郁症,你身边有吗?

作者: 走出抑郁的小叮当 | 来源:发表于2018-11-17 11:37 被阅读34次

    在我做抑郁症相关事业的时候,发现其实一些人对抑郁症患者存在有误解,觉得他们是失败的loser、负能量发射器、外表阴郁的人,这不仅可能造成或加剧抑郁症患者的病耻感,还会使我们忽略身边很多需要帮助的人,包括我们自己。

    其实根据我们接触到的案例和经验,大多数的抑郁症患者,恰恰是“成功人士”、正能量发射器、外表阳光的人。

    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5年前因为抑郁症自杀了,所有收到消息的亲朋好友全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按照世俗标准来看,他压根和抑郁沾不上边:家庭条件很好、积极上进、学习成绩优异、长得很帅气、身材fit、非常有幽默感、待人体贴、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是大家眼里的小太阳。

    大家都很难把这样一颗“小太阳”和抑郁症扯上什么关系,但是悲剧就这样切切实实地发生了。

    最近在和国内首家关注精神健康、抑郁症防治及知识普及的公益基金会尚善基金会创始人毛爱珍女士的沟通中我发现,其实她的儿子尚于博(曾出演《杜拉拉升职记》等影视作品和话剧)也是这样一个优秀的人。

    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写一篇文章,让大家能够更好地认识抑郁症,辨识抑郁症患者,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助人助己。

    在我列举表现之前,我希望大家可以先记住三个要点,这样对于后面内容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

    1. 抑郁的根本原因是内在的冲突,确切地说是“理想中的自己”和“现实中的自己”的冲突。

    2. 抑郁的突出表现之一是理想化,或者说是完美主义。

    3. 抑郁的主要特点是能量水平低,不管是因为长期追求“完美”还是思考人生问题,都很容易导致疲惫。

    1. 刚实现阶层变化不久的人

    一个人的阶层和职业很难不对自己的认知、思考和行为模式产生影响,因此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原生家庭教给我们的实际上是适合父母那个阶层和职业的模式,如果我们长大以后还是复制父母的阶层和职业状态,那么抑郁的概率就比较小;但是如果我们因为受教育、工作或婚姻关系等机缘进入新的阶层时,原有的模式就不再适用,同时适应新阶层的新模式还在探索和成型的过程中,这个时候就非常容易出现认知上的冲突和纠结,人很容易陷入抑郁状态。

    因此,如果一个人的原生条件如果并不是很好,但是他因为特别努力或者特别的天赋而进入重点大学、知名企业、大城市等竞争激烈环境的时候,就很容易陷入抑郁。

    2. 习惯优秀的人

    读书的时候,似乎每个班都有至少这么一两位同学,别人考60分欢欢喜喜,他们考90分却郁郁不乐甚至伤心落泪,有些人会认为他们这是虚伪,实际上这是他们的真情流露,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他们应该是至少要考95分甚至100分的。

    这也是为什么像张国荣这样在世俗标准看来什么都有的成功人士还会得抑郁症甚至因此自杀的原因,因为他们自我评价的参照物是神。而且其实往往就是这样习惯了优秀的人,对不优秀有极强的恐惧心理,才会丧失了对于不优秀的承受能力。

    很多人考上清华北大,结果得了抑郁症,很多就是这种情况:原来在校里、县里、市里、甚至省里都是优秀拔尖的,结果一个学期下来,可能考的是班上第二三十名、四五十名、甚至垫底,这对人的心理冲击是非常大的。

    人在上升通道当中,会感觉到“我在和理想中的自我越来越近”,觉得虽然现在还并不让人满意,但是“还有机会”,所以这个时候他还能容忍自己的不完美,但是一旦上升通道受阻(这是几乎注定会发生的),不得不正视可能自己一辈子也没有办法达到“理想中的自我”的时候,就很可能崩溃了。

    3. 做事情是因为外在激励而做的人

    一个人和他所处的环境的互动,有无数种可能性,如果以某一个维度来看,几乎总是有“更好的”做法,可惜人不是孙悟空,不会七十二变,不是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想变成什么样就变成什么样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装”,如果想要扮演的角色和自己的本然状态相差越大,对人的能耗就越多。

    这种能耗和靠“装”所能获得的超额收益形成了某种动态平衡的对冲关系,很多人比较尊重自己的感受,就可以比较好地衡量这种平衡关系,做出比较适中的反应,但是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往往会更看重后者而忽视前者。也就是说,他们更倾向于为了“收益”而委屈自己。

    如果我们为了赚更多的钱而选择了一份自己不喜欢甚至不擅长的工作,那么就是在委屈自己,委屈越多,积攒的抑郁就越多,到达一定的量以后,就是抑郁症。

    很多人感觉自己每天工作量也不是很大,但是就是感觉特别疲惫,就是这个原因。

    有一些人的抑郁在换工作之后就好了很多,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4. 总是透露出一种无力感的人

    由于长期为了外在环境而委屈内在自我,让抑郁症患者逐渐培养了一种无能为力感,对外在力量和限制做了过高的估计,而对内在力量和资源做了过低的评价,所以“我也想……,但是……”就变成了他们的常用语句。

    5. 言语中总有“应该”的人

    因为抑郁症患者总是因环境而扭曲自己,所以他们的“超我”特别强大,就像一个非常严厉的内在父母,随时在监督和告诫他,应该怎样怎样,所以也会自然流露到他们的语言当中,变成了各种“应该”:我应该怎样怎样,你应该怎样怎样,他应该怎样怎样……

    这不仅会使抑郁症患者自己感觉随时处于被监督和挑剔的状态中而神经紧张,也经常会让抑郁症患者的人际关系恶化,因为一般人都不喜欢处于这样的压力之下,有时甚至就算抑郁症患者对于别人“应该怎样怎样”没有说出口,也会通过他自己的表情、气场等情绪流通渠道让别人感受到那种攻击性。

    6.对人对己要求高的人

    因为内在的父母非常苛刻,所以抑郁症患者对自己要求会非常高。

    在做管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人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成果没有信心,但是其实对于管理者来说已经足够好了。这就是他们对自己要求高的表现,他们是在以自己的那个“完美标准”在评估自己做的东西,而不是以别人的需求为标准,所以其实会造成很多无谓的投入,而且还会让他们做事拖沓、交货拖延,哪怕交货以后也惴惴不安。

    在亲密关系中也很常见,就是觉得对方笨、懒、邋遢等,进而指责和攻击对方,企图让对方和自己一样。但是这其实只不过是他把自己的内在冲突外化而已,他真正不能容忍的,是自己的笨、懒、邋遢等。所以这样的人,如果关系破裂,对方离开,没有人再让他投射,那么攻击就会转向自我,然后进入抑郁状态。

    7. 总是道歉的人

    同样因为自我要求太高,而自己做的一切,除非利用心理障碍进行屏蔽(严重的甚至到精神分裂的地步),否则都逃不过自己的眼睛。所以一旦将挑剔目光的落眼点从别人转向自己,就会发现自己这里也有问题,那里也做的不好,如果这个时候有人指责他,他就会拼命道歉,甚至有些时候别人都没有要指责他,他也会不停地道歉,哪怕这个事情在别人看来根本无关痛痒。

    8. 特别擅于发现别人优点的人

    抑郁症患者把理想状态当作了一种可实现的状态,所以他们会在工作和生活中去努力寻找这样的例证,可惜其实没有人是完美的,所以就会耍个戏法骗自己:选择性地放大别人的优点而忽视别人的缺点,这就造成了一种心理感受:其他人都很好,就我最糟糕。而没有认知到一个事实:所有人的生活其实都如张爱玲所说,“是一袭华美的袍子,里面爬满了虱子”,大多数人其实都活得浑浑噩噩,都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都很脆弱,都有自己过不去的坎、做不到的事、爱不到的人。

    9. “讨好型人格”,力图让所有人高兴和喜欢的人

    因为总是拔高别人而贬低自己,所以抑郁症患者感觉别人是比自己重要的,而且极力希望获得这些人的认同,这样让自己得到一种“自己也如他们一样完美”的安慰,同时又因为自我评价非常低而觉得别人是不会接受真正的自己的,所以会努力按照自己想象中的方式去讨好别人,哪怕做出很多牺牲也在所不惜。

    10. 看上去很坚强的很完美的人

    因为抑郁症患者自我评价低,又害怕别人不接受真正的自我,所以会按照世俗的喜好去伪装自己,而且对暴露与之相反的方面有很强的恐惧感,所以因为一般社会都会认为坚强是好的,脆弱是不好的,所以抑郁症患者就会拼命装得很坚强,不愿也不敢在别人面前呈现自己的脆弱面。但是刚者易折,这样的人因为对自我压抑过甚,时常会出现突然的崩溃,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强人会突然自杀的原因。

    当然,坚强只是一个维度,其他的维度还有:快乐、积极、聪明、苗条、漂亮、有钱、阳刚等等,都可以成为抑郁的温床。

    11. 承担过多责任的人

    抑郁质的人因为把完美当成了常态,所以他觉得他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实际上是完美的人才能够承担得了的责任。结果就是,过分承担责任,把本来属于别人的锅、甚至不属于任何人的锅都自己背了起来。这样的倾向,自然会在早期很好地锻炼他们的能力,很容易让抑郁质的人成为领导,但是时间久了,疲惫感和委屈感就会累积得越来越多,让他们越来越怠惰,使他们能够承担的重量变少,这又会引起他们的自责,形成一个正反馈循环,最终变成抑郁症压垮他们。


    12. 很少提自己需求的人

    因为抑郁质的人习惯高估别人而低估自己,自我价值感低,所以他们觉得别人会做出比他们更好的决定,也更有资格做决定。另一方面,因为抑郁质的人经常为了外在环境而委屈自己的感受,所以他们逐渐就麻木和丧失了和自己感觉的链接,所以到了感觉扮演重要决策依据的时候,他们就会很茫然。所以他们在生活中往往把选择权交给别人,比如“想吃什么”的问题,如果有别人在场,他们一般就倾向于让别人来决定。


    13. 想很多的人

    因为抑郁质的人内心存在很多冲突和纠结,因此很小的一个事情,他们可能也会想更多,脑袋里各种pros and cons,像天使和恶魔随时在交战。这就导致他们长时间处于非常疲惫的状态,这也是他们决策困难、很多时候宁愿把决策权交给别人的原因。

    由于心理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我们往往可以见微知著,抑郁的狐狸尾巴其实无处不在,我在这里只是列举了几个有代表性的,还有其他很多其他表现和案例,欢迎大家补充,帮助更多的人理解抑郁,更好地发现和帮助身边的抑郁症患者。


    作者:韩天澍,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投资行业资深人士,抑郁康复后,致力于心灵觉醒和成长。

    未经允许,谢绝搬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3b6508e695df:您好!仔细阅读了您的文章,文笔真的很不错,个人非常的喜欢。微信公众号【恰是青春正好时】真诚向您约稿。因为公众号刚成立不久,我们对于约稿的要求十分轻松。您可以先看下公众号首页的征稿事宜,把您合适的作品发到我们征稿邮箱即可,期待您的投稿哦! 个人是一个非常健谈的人,希望能和你成为朋友。(如果打扰到您,在这里向您说声对不起!😛)
      • 橙藜威明:很好的文章,能让我更清晰认知自己是否属于其中之一。
        橙藜威明:@橙藜威明 加油,谢谢你。
        走出抑郁的小叮当:@橙藜威明 加油

      本文标题:优秀抑郁症,你身边有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fpb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