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极简少女
我是农村人,原来生活和学习都算的上是自律和努力,但由于我的内心极度追求完美,其实抑郁多年了。
当时正值大学毕业,在考研失败和与相恋七年的初恋男友分手的双重打压下,我明显表现出焦虑情绪过重,终日少食少语、失眠多梦,极度的恐惧将来发展,身高170体重90斤,甚至脑海里已经产生自杀倾向,终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症。当医生在病历本上写上“抑郁症”“精神病”这几个词时,我背上直冒冷汗,并得知这个疾病无法彻底根治,药物能治愈一方面,但病人终身都要跟此心结战斗。
1.了解抑郁症
我首先听从医生的建议,看了一些关于抑郁症的书籍、电影,明白了抑郁症的病因、表现、方法等,知道了我并不是一个异类,世界各国有很多跟我一样在与抑郁战斗的朋友们。同时我也对自己的病情有个初步的了解,我的症状属于抑郁症里面的双相情感障碍。
我的推荐:
书籍《走出抑郁症——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成功自救》
书籍《渡过,抑郁症治疗笔记》
电影《丈夫得了抑郁症》
![](https://img.haomeiwen.com/i12955119/a7ddbbbaceddedb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2955119/9554a87e80ef61ed.jpg)
2.坚持服药
这点很重要,但有很多抑郁症患者都做不到。有的人执拗的认为自己没病,有的人觉得吃了药会瞌睡影响工作和学习(的确会,但医生说这是正常的反应),有的人吃一段时间就擅自停止。
我是从2016年12月一直到现在,我没有停止过服药,最开始是很瞌睡的,经常跟报社老师们出去采访,回来就在车上睡着了,但是也不敢告诉别人我在服抑郁的药,就说是保健品,毕竟有很多人觉得抑郁症会自杀,会去跳楼。
同时每隔一段时间会去医院复诊,医生会根据病情酌量降低用药。直到我来到了北京,开始在网上买药。
我的用药:
荆江源安乐片
申维艾地苯醌片
舒绪盐酸曲唑酮片
3.运动
因为一直就挺瘦的,所以在生病前我基本都不运动,觉得自己吃啥也不会变胖,那干嘛要运动?(虽然很贱,但当时我就是这么想的……)
在生病后,在与父母同住的那段时间,他们每天都会督促我早起,然后跑4公里,形成了规律的作息,实习期间也是坚持早上跑步,来北京后就办了健身卡,一周可以去三到四次。
对我现在来说,跑步不仅仅是为了身材和身体健康,会暂时的忘掉烦心事,也不用担心未来会怎么样。
4.选择一份比较闲的工作
躁郁症很大的特征就是急,就是爱和别人比较,再加上媒体们总是爱拿90后做文章,不断的用她们高频词库里的“精致、仪式感、努力、优秀、自律、月薪过万、3个月考研985”等词来创作,心理就会开始强迫。
而治疗抑郁症要的就是要知足和顺其自然,节奏要慢下来。我在实习结束后,做过一个多月的创业公司编辑,的确是学到很多,但因为单双休,精神状态变很差,也很容易出错,而一出了错就容易自责,更不利于康复。因此不建议大学生一毕业就进入创业公司,先去大公司呆久一点。
闲着是一种享受,不是浪费时间的无聊。可以看看有趣的能让人笑的电影、短视频,比如《生活大爆炸》。笑对抑郁症患者很重要,我见过一些病情严重的病人就是怎么都笑不出来。
5.注意自己的理财情况
旅游、美食、大牌彩妆都很美好,但钱都从哪里来呢?
大学时期我没有养成合理的消费观,工作以后我决定改了,关掉了花呗,也不用信用卡,不要不买不囤,每个月都会看自己的消费记录,避免情绪波动时的冲动消费,并且设了一个2018存钱目标。
6.不要再说原生家庭
父母也是普通人,他们年轻时候做的一些举动也许对人格有伤害,但这都已经和现在成年人的自己无关了。
而且我生病以后就发现,无论做错了什么,唯一能够包容我的就只有父母。
7.看理科知识和现实主义作品
生病之前我尤其爱看的是情感故事,鸡汤故事或者修仙类的。比如独木舟、大冰的书、花千骨这些。这些书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让人产生幻觉和逃避现实,它会教我爱情应该是怎样的,男人应该怎样对女人,或者是有主角光环层层杀敌。但不会告诉现实该怎么走,现实原来会有不完美,现实可能就是碌碌无为一辈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