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诗歌往往迂回曲折地抒写他那难以言说的复杂心绪,虽并非无迹可寻,但写来模糊隐约,琵琶犹抱,欲说还休,由此造成朦胧迷离的独特诗风。他不似别的诗人,把情感内容的强度、深度、广度、状态等等,以可喻、可测、可比的方式,尽可能清晰地揭露出来。为了表现复杂矛盾甚至惆怅莫名的情绪,他善于把心灵中的朦胧图像化为恍惚迷离的诗的意象。这些意象分明有某种象征的意义,而究竟要象征什么,又难以猜测,又他们结构成诗,略去其中的逻辑关系的明确表述,遂形成如雾里看花的朦胧诗境,辞意飘渺难寻。
那么究竟李商隐诗的朦胧体现在哪些地方的?其实,有两点,一是意象的选取;而是大量的用典。
李商隐诗歌的朦胧诗境体现在诗中所呈现的一些似有而实无,虽实无而又分明可见的一个个意象。如《锦瑟》一诗中,庄生梦蝶、杜鹃啼血、良玉生烟、沧海珠泪。这些意象所构成的不是一个有完整画面的境界,而是错综纠结于期间的怅惘、伤感、寂寞、向往、失望的情思,是弥漫着这些情思的心象。诗的境界超越时空限制,真与幻、古与今、心灵与外物之间也不再有界限的存在。
不仅仅是在《锦瑟》中,在义山其他的作品之中,意象的选取也是很有讲究的。意象是构成诗歌的基本元素,是诗歌创作中最鲜活灵动的音符,是心物交融的产物,是构成诗歌意境的基本单位。李商隐创作并流传下来的大量诗歌,内容凄美缠绵,表现手法含蓄婉曲,意象的驱遣调用更是独特难解。在意象的选择上,李商隐惯从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取材,荷柳桃李、蝶凤蝉燕、夕阳黄昏、微风细雨、灯烛月梦、琴瑟箫管等,一切仿佛顺手拈来,用以营造其朦胧幽深、曲折蕴藉的诗歌意境。
那么为什么这些意象能够组合成为一首首凄美朦胧的诗歌的呢?李商隐在意象的选取上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首先,李商隐诗歌中的意象)意象选取纤细入微、朦胧多义。
“义山之诗妙于纤细。”(贺裳《载酒园诗话》)自身体弱多病、命运多舛并生逢国运日衰之晚唐时代的李商隐,悲悯多思,感伤忧郁,在他纤细的内心世界里,些微的触动便能引发无尽哀愁,他的情感是细腻的,人微的,微风细雨式的。在孤寂忧伤的岁月里,他时常如一只受了伤的小鸟,悄悄躲进阴暗处,一遍遍梳理着自己凌乱不堪的羽毛,一次次黯然神伤。此时此刻,他感觉到只有那些纤细柔弱的物象才能传达他心灵深处的细微情愫,于是,婀娜的柳枝、仇怨的丁香、飘飞的落花、飒飒东风、绵绵细雨,以及纱窗曲廊、轻帷落幕、画堂阑干、冰簟凉枕等在他的诗歌中随处可见,每一个意象都融入了诗人的复杂多变、绵密深厚的情思。
例如,“蝴蝶”是李商隐诗歌很重要的一个意象,蝶的生命短暂脆弱却又奇特,备受诗人青睐。“蝶”已经成为了诗人精神的表征。诗人用“蝶”隐喻了其情爱与人生,爱情是美丽的,同时又是可望而不可即、转瞬即逝的,这恰如蝴蝶的美丽而生命短暂。同时,“灯烛”也是李商隐比较钟爱的意象,在他的这些诗歌中,“灯烛”被赋予了极其真挚丰富、幽深缅渺的情感,这一意象将李商隐极为丰富的内心世界外物化、具象化了。“蜡炬成灰泪始于”(《无题》)“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二首之二》表达出了爱的艰深、爱的执着、爱的壮烈,那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永远给世人以永恒的感染力。烛光的朦胧、迷离、缥缈、明暗,正预示了生命的迷茫、神秘和难以把握。“灯烛”与李商隐内心深处的情感水乳交融,以其充满悲剧色彩的内蕴成为了李商隐诗歌丰富情感的载体。还有,“梦”在李商隐诗中更是一个出现频率颇高的意象,600余首诗中写到梦或梦境的竞有70余处。爱情梦、艳情梦,离别梦、思归梦、追怀梦、失意梦……内容丰富的梦意象在李商隐笔下亦真亦幻、迷离多姿。此外,枯荷、残阳、柳、月、嫦娥等也是李商隐诗经常出现的意象,它们与上述意象一样,都有着朦胧多义特征。
其次,李商隐诗歌中的意象具有凄迷伤感的情感色彩。
李商隐诗中的主要意象都是具有浓厚悲剧气息、感伤色彩的。李商隐身处日薄西山的晚唐时代,政治昏暗,民不聊生,各种矛盾日趋激烈,这导致他仕途艰难坎坷,他想逃避到情感世界中去,却又几经磨难,付出一腔真情却没有得到美满的爱情。这种种打击使他陷入哀伤、凄苦的泥淖而难以自拔,精神上的长期抑郁几乎将诗人在现实社会中的所有追求剥夺殆尽了,他仅有的只能是精神生活——心灵的感受与体验了。末世之悲哀、感伤之情绪使他将对美好事物消逝衰减的哀挽作为抒情的基调,这种感伤的调子,使得他诗歌里面的一些主要意象都是伤感的,传达出深切的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悲叹。在这种伤感心态的驱使下,他诗歌中的蝴蝶、灯烛、梦、嫦娥、枯荷、细雨、落花、夕阳黄昏、寒蝉孤鸿等都带有了悲剧色彩,同他的自身命运与境遇完美契合。还是《锦瑟》这一例子,本诗中,为了要表达自己“说不清”的迷惘、哀伤、落寞和惆怅,诗人把自己内心的痛苦通过物象外化出来,形成了锦瑟、弦、庄生、蝴蝶、望帝、杜鹃、沧海、明月、珠泪、蓝田、日暖、玉烟等意象,这些意象共同构造了一幅凄美迷离、蒙胧惆怅、具有强烈冲击力的四组画面。诗人正是利用这四组画面,构成了一种迷惘感伤的朦胧意境,婉曲而微妙地表现了他丰富、细腻而复杂的精神世界。这浓烈的悲剧意识,使李商隐为中国古代诗歌增添了众多极具艺术感染力的、富有凄迷伤感色彩的意象。
李商隐诗歌的朦胧之美除了体现在意象的选取,还体现在他的大量用典。
典故由于内涵的浓缩性等原因,如果用得好,能在有限的子句中,包含丰富的、多层次的内容。并且,李商隐又善于对典故的内涵加以增殖改造,用典的方式也别开生面。他往往不用原典的事理,而是着眼于原典所传达或所预示的情思韵味。这样,更使得他的诗歌增添了几分朦胧凄迷的色彩。
如“庄生晓梦迷蝴蝶”一句,原典不过借以阐发万物原无差别的齐物我的思想而已。李商隐却抛开原典的哲理思索,由原典生发的人生如梦引入一层浓重的迷惘伤感、朦胧凄迷的情思。再有,“望帝春心托杜鹃”,也有原典之悲哀意蕴而引人上春的感怆,这些典故不是用以表达某种具体明确的意义,而是借以传递情绪感受。情绪感受所引发的联想和共鸣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这样更使其诗歌增添了一分朦胧的色彩。
正是由于李商隐诗中有着诸多运用独特,呈现出变幻多姿与凄迷伤感的审美特质的意象,并且,还在诗中大量地运用了各种典故。所以,使得其诗歌呈现出了一种凄迷伤感,朦胧多义的特色。历代以来,都为人们所喜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