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IT·互联网@产品今日看点
算法奥德赛:内容创业2017

算法奥德赛:内容创业2017

作者: 龙林屿 | 来源:发表于2017-02-10 17:29 被阅读77次

    时至今日,讨论今日头条和UC的流量价值的声音已经越来越高涨,基于一个基本事实:个性化推荐引擎的流量确实越来越高了。最早反今日头条的是主流媒体,靠媒体品牌和版权授予为生的媒体如何乐见野蛮生长的今日头条们日渐坐大?只不过今日头条和媒体之间的争吵肯定会消停,就像早些年四大门户和报纸媒体们,岌岌危矣的媒体们面对新兴的渠道而不动声色是不可能的。

    百度圈起来的流量栅栏呈溃堤姿态,即使百度坐拥六倍于今日头条的收入规模,但在外界看来,百度的赚钱方式已经不那么酷了,吃流量生意的自媒体们和品牌主们抱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给百度开的药方能绕地球一圈了。但是百度吃了这味药就能回光返照吗?不尽然。

    百度先后祭出了百家和百家号来应对“流量入口重塑纪元”中的多次“头条危机”。如上一代自媒体人们所说的那样,平台和XX号已经太多了,自媒体都不够用了。2017年对新媒体而言是一个尴尬的年份,微信用户获取依然困难,头条继续在扩大内容采集和版权收割的路上狂飙突进,这对个性化算法而言,其先发优势绝对能让头条安稳好几年。其它平台采取跟随策略,不求蜕变,只求小成。将今日头条或者新榜上的top5000自媒体,从上往下拉,挨个拓展入驻就成了。

    不那么性感甚至依旧野蛮的2017年,内容提供者面临的局面是什么?

    第一,按照黑暗森林法则第一条奥义来解释,既然内容平台认准了内容个性化这条道路,那么“平台的生存就是第一刚需”。大大小小的平台靠同样的模式将广告主和用户重新链接起来了,失之百度,收之头条。一个运营自媒体四年的朋友告诉我,他的自我修养就是对平台策略的跟进。直到现在,已经开通了14个平台的账号,每日花两个小时来进行内容创作,再花一个小时进行内容同步,这幅图景就像14个平行宇宙,同时安装了两个产品并闯入一个内容提供者的内容池的概率并不是太大。

    当各个平台为了吸引创作者们而拿出一系列的奖励和优待措施,创作者们的反应是什么?机构媒体迅速颗粒化、自媒体化,自媒体则第一时间响应,适应平台方的规则,拔得头筹。

    第二,平台要扩张,但是移动内容用户总数保持不变。众所周知,今日头条下的最好的一步棋就是当年搞预装以及产品的矩阵化。曾经有一段时间,在应用商店里存在这新闻头条、财经头条和军事头条、段子精选等产品,这些今日头条的卫星产品在升级后都变成今日头条。虽然头条现在面临着个性化内容质量的问题,但从行业壁垒来讲,大规模的获取用户对用户数据训练和积累有相当大的好处;从用户角度来看,用户的极大厌恶不正是基于极高的依赖和留存吗?正如魏武挥老师所言,即使现在市面上的任何一款算法产品,将其算法水平提升10%,对其市场份额而言,也是无所裨益的。

    智能手机和移动新闻用户都已经保持在存量的水平,UC头条、一点资讯这些后来者和今日头条去正面较量,即使愿意花更高的获取成本去获得安装,但也很难说服用户在两者之间进行平衡并且重新选择吧。所以现实情况是,不管是传统的门户新闻客户端产品,还是一些二三线手机浏览器的首页新闻,都在搞个性化内容分发的工作,但是很难产生今日头条这样的品牌感知。

    移动内容用户总数不变,并不意味着颗粒化内容提供者的用户数不变,平台在扩展,则内容提供者的用户也存在扩张的可能。如果不在14个平行宇宙之外向下观照,就只会成为其中一个宇宙的牺牲者。

    第三,移动内容分发到了黄金年代,内容创业也迎来了黄金年代,但是万水千山走遍,还是微信公众平台套路得人心。业界一致的判断是,微信内容生产和分发都处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下,而今日头条们在广告投放和流量方面远飞微信可以比拟的。

    但对内容创业者而言,真是这样吗?微信作为一个国民级入口,基于账号体系的订阅+分享已经是一个相当成熟的生态,在内容稀缺的情况下,订阅号的打开率下降并不意味着公号的运营失去价值。在去年诞生的诸多内容创业项目中,同行们普遍的做法是,并不排斥各大平台伸过来的橄榄枝,因为你爱或者不爱,流量就在那里,但是其品牌价值和用户的留存则同时也分散过去了。狡兔14窟,同步14个平台的工作固然累,但是在下面挂上微信公众号的ID就可以收获200个用户的日增,这件事何乐而不为?

    反向推论,各大个性化分发平台的top级内容创作者的账号在微信里都有一个大本营。平台和内容提供者的方向必然是相反的,平台要瓦解和重新塑造流量入口,但内容提供者必然是需要聚拢这些分散的流量。举目所及,只有微信公众号目前有这个能力完成这项收集工作。

    微信公众号与今日头条们的关系正如万达商场和菜市场,菜市场喧嚣热闹,人流量庞大,但是来了就走;在万达开个门店诚然生意也不好做,但是一个小小的招牌摆在那里,对内容创业的初心而言,算是一个安慰吧。何况,在这个消费升级的年代,人们更加信任万达。

    反过来讲,内容创业者的使命从来就没有变过,对流量保持极高的机敏。市面上的内容分发产品,能趟出一条在特殊规则下运行的“第三条道路”者并不多见。说白了就是,平台真得值得内容提供者们耕耘而不是简单同步下去,这个可能就不是“千人万元”或者“一人一万”所能维系的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算法奥德赛:内容创业201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gtn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