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全文阅读

作者: 汉唐雄风 | 来源:发表于2019-03-05 10:06 被阅读66次

    内容简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今山东济南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Nigel Stanford,Catey Shaw - Stay with Me Tonight.mp3

    4:08

    来自电音古风纯音爱好者

    李清照简介

    个人简介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朝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以后。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

    有《易安居士文集》等著作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夏日绝句》、《醉花-阴-》等。最为有名的要数《夏日绝句》,还有《渔家傲》中婉转的梦境,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人物生平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 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李清照的成长,与她所处的自然环境也是分不开的。李清照幼年,大部分时间是在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家乡历城渡过的。大约在她五六岁时,因父亲李格非作了京官,她便也随父母迁居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她是在东京长大的。那时候,北宋统治阶级享乐成风,东京表面上仍极繁荣。李清照作为一个士大夫阶层的大家闺秀,由于封建礼教的禁锢,不可能像男子一样走出家门。接触整个社会。但她毕竟出身于城市,不像乡村地主家里的女子那样闭塞。她不仅可以划着小船,嬉戏于藕花深处,而且可以跟着家人到东京街头,观赏奇巧的花灯和繁华的街景、这一切,陶冶了她的性*情。丰富了她的精神生活。李清照爱好自然的性*格和描摹的自然的能力,说明了她曾经受过故乡山东的涵育。而她在爱情描写上的"毫无顾藉",显示了都市社会风气和文学气氛对她的熏染。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 夫妇擅朋友之胜。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陽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陽,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fu败无能,自毁长城。

    赵明诚胸怀满腔热血,可却出师未捷身先死。第二年赵明诚病死于建康(今南京),更给她增添了难以忍受的悲痛。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甚至到后来的拳脚相加。之后,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九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

    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表达对宋王朝的愤恨。

    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残害。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

    声声慢 李清照 原文·翻译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

    【原文】

    声声慢[宋]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翻译】

    一个人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可是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呈现在眼前的和滞留于心的只有孤寂和冷清;这怎能不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上心头,令人难以忍受。特别是秋天这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调养将息了。饮入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望着天空,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寄给丈夫的诗书中,曾设想鸿雁传书,互通音信,如今那些雁儿自是旧时相识,可丈夫已故,书信无人可寄,更感到伤心不已。

    地上到处都是零落的黄花,如今有谁能与我一同采摘?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才能挨到天黑啊!黄昏时候,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得尽

    【赏析】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闺情相思,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风格顿变。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但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失。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渔家傲》原文·译文

    李清照《渔家傲》赏析

    【原文】

    渔家傲[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翻译】

    满天晨雾云涛,水天相接,天河正在转动,象无数的船儿在舞动着风帆。梦魂仿佛回到了天庭,天帝殷切地问我:你打算到何处去?

    我告诉天帝,自己的前途茫茫,人又老了,空有一肚子才学,却毫无用处。九万里长空大鹏鸟正展翅高飞。风啊!千万别停息,快快将这一叶轻舟直接送往蓬莱三岛去。

    李清照 如梦令 原文

    如梦令[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此调原名《忆仙姿》,相传为后唐庄宗自度曲,因词中叠言如梦,如梦故改为今名。又名《宴桃源》。单调,三十三字,仄韵。

    卷帘人:指正在卷帘的侍女。

    绿肥红瘦:指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如梦令 李清照 译文

    【原文】

    如梦令[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

    昨儿夜里风雨交加,整整一夜未停,乘着酒醉酣睡,一觉醒来仍觉得酒意还没有完全消退。惺忪之际问来掀卷窗帘的侍女,却回道:海棠花还是昨天那样,挺好的。你知道吗?你知道吗?应该是绿叶肥嫩、红花憔悴了呀!

    李清照《点绛唇》原文·翻译

    【原作】

    点绛唇[清]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因南北朝时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来。明杨慎《升庵词品》曰:《点绛唇》取梁江淹诗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以为名。

    李清照《点绛唇》赏析

    (李清照)

    闺:过去年轻女子居住的内室。

    柔:一作愁。

    崔花雨:这里指崔花调落的雨。

    无情绪:心怀抑郁惆怅,没有兴趣。

    人何处:所思念的人在哪里?此处的人,当与《凤凰台上忆吹箫》的武陵人及《满庭芳》的无人到中的两个人字同意,皆喻指作者的丈夫赵明诚。

    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句意,以表达亟待良人归来之望。望断,即望尽,以极多次数凝望,一直望到看不见。

    【古诗今译】

    一个人独处深院闺房,心中总是积郁着千丝万缕的愁绪。怜惜春天,可春天已经匆匆离去了,就在这原本令人落寞难捱的暮春时节偏偏又下起了几点令人懊恼的雨。

    倚着栏杆,眺望远方,无论怎样也无法排解心中的忧烦愁苦。心上的人儿,你现在何方?在这枯草连天的季节,望断天涯,何处才是你回家的路啊!

    本篇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愁别怨的闺怨词,是词人李清照惦念离别的丈夫而作的。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结婚后,二人志趣相投,感情深笃,经常在一起共同校勘书籍,研究金石文字,以至于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夫妻之间如此深厚、默契、美好的生活却因丈夫赴职在外而长期分别,其内心的感受是可想而知的。这种滋味,她在《凤凰台上忆吹箫》之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这一词句中也曾有所流露。

    李清照·永遇乐·赏析

    永遇乐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简析】

    元宵。南宋首都杭州。金色*的太陽缓缓西下,灰色*的云层渐渐合拢。每逢佳节倍思亲,词人又想起已故的丈夫赵明诚。纵然街头烟柳,笛里梅花捎来点点春意,也逗不起丝毫游兴。上门邀她观灯的酒朋诗侣,都被婉言谢绝。最难忘,北宋的汴京。那时她还是闺阁千金,对一年一的元宵佳节特别重视。女伴们相偕观灯,一个个打扮得整整齐齐,花枝招展。如今呢,形容憔悴,两鬓染霜,最怕在灯火阑珊的夜里抛头露面。唉,不如闭门深坐,听那些呆儿痴女说说笑笑。

    李清照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赏析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简析】

    红日西沉,晚霞映照着溪亭,玩了一天的游人渐渐归去,独有年少的词人依依不舍,流连忘返。是刚饮过美酒,还是酒意未消?是景色*宜人,惹词人陶醉?她游玩兴尽方驾回舟。湖上娇艳的荷花向她绽开笑脸,轻柔的晚风推着她的船儿。她情不自禁的荡起双桨,往前划去。划呀,划呀,竟不知不觉误入荷花深处,进也不能,退也不能,怎么办?她用足力气,蓦然间响起一阵扑簌簌的声音,原来沙滩上的沙鸥和鹭被她惊飞了。

    李清照·点绛唇·赏析

    点绛唇 【宋】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简析】

    春日,清晨,花园内。绿杨掩映着秋千架,架上绳萦还在悠悠地晃动。年轻的女词人刚刚荡完秋千,两手有气无力,懒懒地下垂。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在她身上,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花与人相衬,显得格外的娇美。蓦然间,进来一位客人。她猝不及防,抽身便走,连金钗也滑落下来。客人是谁?词中未作正面描写,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知道,他定是位风度翩翩的少年。词人走到门口,又强按心头的激动,回眸偷觑那位客人的丰姿。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她嗅着青梅,边嗅边看,娇羞怯怯,昵人无那。

    李清照 行香子·七夕

    行香子七夕 【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李清照·武陵春·赏析

    武陵春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简析】

    此词写于作者晚年避难金华期间,时在绍兴四年(1134)金与伪齐合兵南犯以后。其时,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因而词情极为悲苦。清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二评曰:悲深婉笃,犹令人感伉俪之重。

    李清照 多丽·咏白菊

    多丽咏白菊 【宋】李清照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

    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阜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

    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

    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李清照 临江仙·梅

    临江仙梅 【宋】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春迟,

    为谁憔悴损芳姿。

    夜来清梦好,

    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

    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

    暖风迟日也,

    别到杏花肥。

    李清照·好事近

    好事近 【宋】李清照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後,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

    注:□(左决右半,右鸟)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赏析

    凤凰台上忆吹箫 【宋】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陽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简析】

    一般写离情,总是着重写别时如何难舍难分,此词则截取别前别后的两个横断面。别前词人神情慵怠,懒于梳妆,表达了害怕离别的心态。中间进行大幅度跳跃,过渡到别后。此时丈夫赵明诚远去,词人被重重烟雾所封锁,天天倚楼凝望楼前流水,觉得流水也对她的离别表示同情和怜悯。

    李清照 念奴娇·春情 赏析

    念奴娇春情 【宋】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简析】

    在丈夫赵明诚出仕在外的一个春天,风雨连绵,-阴-晴不定,词人独守深闺,离情万种。她欲饮酒赋诗,又怕招来闲愁;欲寄万千心事,又恐传递无人;欲倚栏远,又觉娇慵无力;欲拥衾独卧,又感被冷香销。

    李清照·行香子

    行香子 【宋】李清照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陽。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

    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李清照·长寿乐

    长寿乐 【宋】李清照

    南昌生日,微寒应候,望日边六叶,阶蓂初秀。

    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斗。

    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

    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

    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

    更值棠棣连-阴-,虎符熊轼,夹河分守。

    况青云咫尺,朝暮入承明后。

    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

    李清照·一剪梅·赏析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玉簟(dian)秋:指时至深秋,精美的竹席已嫌清冷。

    【简析】

    此词最精彩的是歇拍:"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相比起来,范词较平实,李词较灵活,她以"眉头:、"心头"对举,以"才下"、"却上"相应,便形成一条动荡起伏的感情流波。然而红花需有绿叶相扶,没有前文的铺垫烘托,这三句不可能如此精彩。

    李清照·满庭芳

    满庭芳 【宋】李清照

    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恰似、何逊在杨州.

    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玉减,须信道、扫迹难留。

    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李清照·孤雁儿

    孤雁儿 【宋】李清照

    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恰似、何逊在杨州.

    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玉减,须信道、扫迹难留。

    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李清照·南歌子

    南歌子 【宋】李清照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李清照·忆秦娥

    忆秦娥 【宋】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栖鸦归後,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李清照·诉衷情

    诉衷情 【宋】李清照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李清照·点绛唇

    点绛唇 【宋】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

    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声声慢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①。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者次第,②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①将息:休养。

    ②者次第:这许多情况。

    【简析】

    这首词层次清晰,语意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既控诉了金朝统治者发动掠夺战争造成的灾难。又对南宋五朝的偏安政策有所遣责,它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李清照·渔家傲·赏析

    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简析】

    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记梦。从词的内容、情调及风格上看,可能是南渡以后的作品。前期,作者的生活美满,词中多为爱情的歌颂,离别相思与伤春悲秋的叹息虽时有流露,但情调仍是欢快的,风格是爽朗的。南渡以后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了。作者经历了靖康之乱,她举家南逃,备尝家破人亡与颠沛流离之苦。无疑,她的生活面扩大了,阅历加深了,作品的内容也较前期丰富了。很明显,贯穿这一时期词创作的主线是家国沦亡与个人不幸遭遇的哀叹。早期明快、爽朗的情调已经消失,而代之以浓厚的感伤情绪。但是,这首《渔家傲》却与作者一贯的词风有所不同。它借助干梦境的描述,创造出一个幻想中的神话世界,充分反映出作者的生活热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作者在梦中横渡天河,直入天宫,并大胆地向天帝倾诉自己的不幸,强烈要求摆脱路长与日暮的困苦境地,然后象鹏鸟一样,磅礴九天,或者驾一叶扁舟,乘风破浪,驶向理想中的仙境。这首词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词风豪迈奔放,很近似苏轼、辛弃疾。黄了翁在《家园词选》中说这首词无一毫钗粉气,自是北宋风格。可见,李清 照的词风是多样的。

    这首词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大胆而又丰富的想象。作者创造出虚无缥缈的梦境,把天上的银河与人间的河流联系起来,把闪烁的星群想象成为挂满篷帆的航船。作者正是乘坐这艘飞船驶入天上的神仙世界,受到天帝的接待。这的确是穿天心,出地腑的神来之笔。这样的词笔出自李清照,确实是惊人的。

    这首词具有阔大而又豪迈的气度。词中阔大的形象、阔大的志愿、出自阔大的胸怀。一个漂零无依的女词人竟渴望借助万里鹏风把自己映入神仙般的奇异世界。这奇异的神仙世界是词人理想与精神寄托之所在。词中既有李白的放浪姿肆,又具有杜甫的沉郁顿挫,这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终于使这首《渔家傲》成为《漱玉集》中独具特色*的词篇。

    李清照·醉花阴·赏析

    醉花阴【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陽,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简析】

    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

    上片与秋凉情景。首二句就白昼来写:薄雾浓云愁永昼。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瑞脑消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次三句从夜间着笔,先点明节令:佳节又重陽。随之,又从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而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这是构成下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下片写重九感怀。首二句写重九赏菊饮酒。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陽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莫道不消魂,帝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就上下片之间的关系来说,这下片写的是结果。

    早年,李清照过的是美满的爱情生活与家庭生活。作为闺阁中的妇女,由于遭受封建社会的种种束缚,她们的活动范围有限,生活阅历也受到重重约束,即使象李清照这样上层知识妇女,也毫无例外。因此,相对说来,他们对爱情的要求就比一般男子要求更高些,体验也更细腻一些。所以,当作者与丈夫分别之后,面对.单调的生活,便禁不住要借惜春悲秋来抒写自己的离愁别恨了。这首词,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从字面上看,作者并未直接抒写独居的痛苦与相思之情,但这种感情在词里却无往而不在。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

    比喻的巧妙也是这首词广泛传诵的重要原因之一。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如人与绿杨俱瘦(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天还知道,和天也瘦。(秦观《水龙吟》)等等。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切。

    词中还适当地运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有藏而不露的韵味。例如,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头。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来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习,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再如暗香,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气。黄花,也就是菊花。由上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词中多此一层转折,吟味时多一层思考,诗的韵味也因之增厚一层。

    设问手法也是词中值得注意的艺术特点之一。明茅映在《词的》中说:人们但知传诵结语(指人比黄花瘦句),不知妙处全在莫道不消魂。这话是很有见地的。莫道一句,实际上可以与贺铸《青玉案》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句相媲美。所不同的是莫道句带有反诘与激问的成分。

    元伊士珍《琅环记》有如下一段故事:易安以重陽《醉花明》词函致赵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忌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城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不论这一故事的可信程度如何,单从这故事的流传就足以说明李清照的生活体验不是一般文人所能体验得了的;他的艺术风格与艺术技巧,也不是一般词人所能模仿得了的。词里出现的那种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的闺阁美人形象,也正是这样创造出来的。因为这一形象是封建社会特定历史时期与特定阶层的产物。

    李清照·如梦令·赏析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简析】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值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四字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正因为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有一个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这里。

    其次,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这种写法,不仅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也都历历在目,词也由此而显得生动活泼。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没有这种细腻的体察与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来的。

    再次,成功地使用拟人化的手法。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这一句不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的。

    前面说过,这首词很短,总共不过三十三字,但它却能通过生活中一个极其普通的细节,反映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用语平白浅近,意境含蓄深厚,具有弦外音,味外味。黄了翁在《蓼园词选》中说: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这段评语有助于我们对这首词的理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清照全文阅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gxn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