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参悟人生想法
懂得很多道理为什么过不好?知道这7种认知,少走很多弯路(附思维导

懂得很多道理为什么过不好?知道这7种认知,少走很多弯路(附思维导

作者: 珍汐01 | 来源:发表于2020-02-11 16:33 被阅读0次

    最近看的几本书,极大的改变了我的一些认知。

    以前认为理所当然的常识,被作者一通剖析变成了自己从未见过的现象,竟然想想也很有道理。

    获取知识的正确顺序

    01懂了道理过不好?那是没懂

    “懂得了这么多道理,依旧过不好一生。”

    这是我们常常用来吐槽生活不如意用的,甚至会抱怨“道理无用“。

    我以前也一直这样认为,但从来没有反思“是不是真的懂得这些道理?”

    凡引发不了践行的,要么是并不真正认同,要么是没有真懂。

    但有的人也会说,道理我是真的懂,就是懒。

    一个正确的道理表现出懒惰,其实还是不认同。

    为什么懒?因为看不懂具体的回报,或者它带来的回报并不足够吸引我们,就没有足够动力去行动。

    所以《认知突围》里说到:

    懒惰、放纵、自制力不足,根源都在于认知能力受限,看不到某事能带来的巨大收益,因此就不足以产生足够的动力。

    这也是很多人看完一本书或听完一场演讲后,只是当时很兴奋,因为道理只刺激了大脑皮层,做不到渗透脑中。

    让我想到一句话:“比起演讲者,听者接收的更重要。”


    02不是所有的学习都重要

    以前一直觉得多学习总没有错的,对于陌生领域总是充满好奇去探寻奥秘。

    但最近知道了一个真相:知识是分有效知识和次有效知识。

    我们可能在电视里看过这些现象:

    倒背如流三字经;快速说出《新华字典》里第68页的第三个字是什么;用嘴写字;用头发拉车......

    我们会觉得这些人很厉害,对此称赞不已。

    但是《认知突围》里是这样解读的:“有些知识是孤立的,无法或者很难和其他知识产生化学反应。”

    这样的知识属于次有效知识,对我们自身发展没有太大帮助,学习的难度也较大。

    所以我们需要把时间和精力重点花在有效知识的层面上。

    03有钱人更有道德

    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过一个调查,给毕业生提供两份工作:一份是给美国癌症协会做宣传,劝诫青少年不要吸烟;另一份是给烟草行业写广告,鼓励大家吸烟。结果90%的人选了前者。

    调查里还有一个问题:“第二份工作的工资要高到什么程度你们才会改变主意?”

    结果是,第二份工作要比第一份工作的工资高出80%,人们才会愿意选择。

    现实生活中可能很多人也是受到“道德绑架“而行为受限,不能表达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和意图。

    通过上面的调查,反应出人们往往会高估自己的道德水准,原因是没有赤裸裸的金钱放在面前。

    如管仲在《管子·牧民》中说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这句话深刻地说明了一个人只有在保证拥有足够财富的基础上,才能更多地把心思放到礼节和荣辱上。

    04花钱还是花时间

    我以前一直觉得时间比金钱重要,时间过去就没有了,而钱没了还可以挣,也一直追崇着“能用钱搞定的事情,就别花时间”。

    然而看了《认知突围》里的“正确计算价值”观点后觉得很有道理。

    作者的意思是说,花哪个要看我们现在的状态是什么。花钱买时间的一般都是钱多时间稀缺的人,而不是一开始就践行这句话。

    如果我们是才工作的人,这时候钱肯定比时间贵,因为我们需要生存,就应该花时间来赚钱。

    如果有的人时间多到不知道做什么,那这时候花钱买时间就是浪费,因为时间于他来说没太大价值。

    花钱还是花时间,需要看谁是稀缺资源。

    05不是所有的帮助都是行善

    以前觉得与人相处,总是给他人提供关心和帮助总不会错的,而只付出不求回报,这应该也是最稳妥、最不容易得罪人的相处模式。

    但最近我认识到,大多数的关心和帮助并不是从他人角度出发的,因为有的人内心很强大,并不那么需要别人的关心。


    当我们不饿时,父母催我们吃饭;当我们不想吃巧克力时,同事把她喜爱的那块留给我们;当我们不想结婚时,父母催我们结婚,而这些在他们看来都是“为我们好”。

    然而事实却是,不恰当的、不顾他人意愿的行善,就是作恶。


    因为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多多少少有为自己的成分存在,不管是让自己更高尚,还是更有优越感,抑或是更有同情心,总之,我们是真心实意地想让自己更快乐。

    但是大多数人都会否认这样事实的存在,反而会接受这样的帮助,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被认为是“好心没好报”的下场。

    06“励志公式”存在误区

    很多励志文章和书籍都会鼓励人们要努力,甚至有这样一个“科学励志”公式:

    只要每天进步1%,如果持续这样迭代,一年下来就会有37倍的增长,你会变成更好的自己;而反过来,如果每天滑坡1%,则会变成渣渣......

    这是我们认为的复利效应,看着好有道理!但事实却是,一年过去,这样的进步和退步少之甚少。为什么?

    因为复利不是简单按公式算的,需要满足两个重要条件:

    1.今天学到的知识,明天要运用到新一轮的知识学习中去;

    2.不能忘记。

    在学习上,能够同时做到这两点的人很少。

    明白了之后,默默的去复习以前的知识......

    07问题比答案更有效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列一条条待办任务清单,然后去为每一条寻找答案。但是我们忽略了,寻找学习的速度,往往跟不上遇到问题的速度。

    好的问题不仅能引发思考,而且能激发我们扩散思维,同时能带来更多的创意。

    比起书单和任务清单,我们更需要列问题清单。

    很喜欢《跃迁》里的IPO知识点:

    I:输入问题(Input a question),以持续解决问题为目标;
    P:解决问题(Problem solving),以整合多学科知识为手段;
    O:输出产品(Output),通过咨询研发、授课整合和写作,让思想产品化。
    IPO循环

    附《认知突围》思维导图

    《认知突围》

    End.

    关于我

    早起践行者,阅读爱好者,时间规划者!

    左手写文,右手写帐,用实际行动拓宽人生尺度。

    相信美好的事物,也相信通过学习必能遇见美好的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懂得很多道理为什么过不好?知道这7种认知,少走很多弯路(附思维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hpx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