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逐梦水乡
梅笛,简书名——拾麦穗的路人。在简书,一些人并不陌生,因为时常看到她在简友文末的足迹。
应该是五月份,我们“认识”了。其实说认识,粗心的我至今不知道她的真实名字,只知道她现居上海,是一名老师,一名有着多个头衔、多重身份的老师。
记得,那次姜广平老师布置了一篇《窗外》的命题作文。我写好在简书发布后,她在文末留言:“窗外,这个题目好。意向可以是实的,也可以是虚的,由实到虚也不错,虚的一块怎么处理好,如果能剖析自我心门是如何打开的,或许更能打动人。”
当时,我看了很感动,我们就跟帖互动起来。她给我指出文中有些地方用词不当。比如我写“清新的空气不带一点污秽,甜甜的,慢慢渗入到五脏六腑,顿觉神清气爽。”她就建议文中不要出现污秽一词,可描述空气如何的清新。还说一篇好文章就是不断修改出来的……
我修改后,发布在简书。她又在文末点评,并委婉地说“前面部分很好,后面议论不是很贴,要尽量减少抒情说教,通过细致的描写去表达情感。”
于是,我再一次修改,完善,直到基本满意为止。
印象最深刻的是《分鱼》那篇,她说这篇文写得情真意切,但后面议论还是较多。要懂得取舍,不与文贴的要舍得删掉。文章要讲究气势的宽阔、意思的深入,文章好坏与长短并无关系,不要凑字。
根据她提的意见,把该删的删,该减少议论的减少议论,经这一修改,果然与之前大不一样,清爽、简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她给推送到《黄河文创》公众号发表。在我们当地《芙蓉江》杂志也发表了,还得150元的稿费呢!虽不是第一次得稿费,但说明这是文章进步的又一个小飞跃。
估计是看到我对文字的认真、执着。她推荐我进了一个专门针对文章不足的点评群,纯文学的。我当然是求之不得,满心欢喜。
就这样,我们一来二往,互加微信,成了朋友。她说这样增进了友谊,这是很珍贵的。
大凡我在简书发布一篇新文,她都会来光顾,有时鼓励,有时提出修改意见。她会欣喜地说某篇写得真写得美,写得顺畅。也会说某篇图片多了,会冲淡文字的味道。建议除游记外,文中放一张图片为宜。
她也再三说:那个让你感受最深的画面,那时的感受,就是意象,借物抒情。一篇散文中要尽量减少发感慨,减少说教,让读者自己去感悟。景物描写要详略得当,有所侧重。形容词少用,比如形容花的美丽,就不要直接说美丽,而是让读者通过文字的描写去感受花的美丽。
基本上每一篇文字末尾都有她细心、独特的点评。她私信说:你的文章有两大不足之处,一、是杂,主线不突出。二、爱发议论。这个一定要改。优点是:有真情实感、文笔清新。
建议我多看名家散文,如鲁迅、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朱自清、戴望舒、沈从文、张爱玲、张恨水……
我也正按照她的提议,在一本一本地读这些名篇名著。
后来,她自己组建了一个简苑群。人不多,就那么11个人,大家新写的文章先发在群里点评,指出不足,修改后再发布。有时也聊生活、聊家庭。大家就像兄弟姊妹一样,遇到困难互相帮助,遇到好事互相分享。
同时,还把我们几个群员介绍进寻虎老师的社群,参加百字文、千字文比赛,听讲座。时常关注着我们每一个群员动态,不定期的过问我们各自看了哪些书籍。
她简书《写作,我是这样想的》那篇,阅读量近九千,确实是一篇好文。我已收进自己的写作专题,以便让更多学习写作的人看到。
从她多篇简书文中,看得出她不但是一位孝顺的好女儿、好儿媳,还是一位贤淑良德的好妻子、好母亲,更是一位称职的好老师。
她经常自嘲:“我好为人师,你不要介意。”
一个多好的朋友,不是亲不是戚,又没收一分钱,她这么耐心无私地帮助、指点 。我上辈子积了多少阴德,才遇到这么好的老师。感激还来不及呢!怎会介意她的无私指点?
要说贵人,她就是我写作上的贵人。
要说文字有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她的点评和朋友们的鼓励。
在我心里,她既是我写作上的老师,也是生活中热心助人的朋友。
我习惯尊称她——梅笛姐。
后记:
就在这篇文写好发布后,她同样第一时间光顾。并私信指出几个地方语句不通顺,尤其是“的、地、得”的错误用法。
“比如形容花的美丽,就不要直接说美丽,而是让读者通过文字的描写去感受花的美丽。”这段话里有三个“的”字,我之前用的“地”字“得”字,她就说:定语后面名词前面用“的”,有些词语有时作名词,有时作动词用,要根据一句话的意思来理解。
举事例讲,还热潮热卖,就像给小学生上课一样,让我举一反三,那真是不厌其烦的。
她说,“的、地、得”很重要,在一篇文章里用错了,是要打折扣的,再好的文章就不那么完美了,让我不要死记硬背,从实例中去理解。
她这种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让我叹为折服。
网友评论
写作的导师和贵人
没有头衔,身份教师,只是不在一线教书了,搞教学研究。
我就好为人师嘛,呵呵。
我的“的,地,得”也错了吗?嘿嘿
她们都在心里默默的感激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