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从前常听牙痛的室友老胡说:牙痛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
听着他连续唠叨了三天上述这句话,却依然没有去医院看医生的想法;
再看着他一手捂着左半边脸,一手握着鼠标点来点去,坐在电脑桌前,眼神异常专注地盯着屏幕上的牙痛知识时,我在身后偷偷笑了一下。
我有点不解,不就是个牙痛嘛,有必要这么小题大做吗?生病了就赶紧去治疗,按照医生吩咐的做就行。
不去看医生,怪谁呢?
然而,直到牙痛找上我的时候,我才能够理解,老胡当时对于牙痛这件事的态度。
原来,“过两天就会好了”这句话,是我们绝大多数人,在面对身体出现异常时,最喜欢拿来安慰自己的。
我们的潜意识里好像都很排斥去医院,总觉得小病过几天自己就好了。
不敢去医院,可能有经济能力上的担心,也有出于天生对医院的恐惧,总觉得那个地方,还是少去为好。
熬着,熬着,自然就好了。
02
牙痛的第一天。
早晨对着镜子刷牙的时候,照例一边将牙刷在牙齿里左右摩擦,一边在脑海里安排当天的计划。
当我刷完吐出口中的泡沫时,发现平时白色的泡沫,今天却夹杂着些许红血丝。
“靠,牙龈又出血了。”我对自己说了一句,随即用清水漱口,直到吐出来的水不再带任何颜色。
洗牙刷、放水洗脸、收拾东西,转身出门。
早晨牙龈出血的事情,在中午之前,完全被我抛在脑后。因为这样的事,对于我来说,再正常不过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吃着吃着,左边咀嚼鸡肉的牙齿,在碰到食物的时候,竟然出现了轻微的疼痛。
于是第一反应,赶紧换右边的牙齿吃饭。
我一边夹着饭菜,一边摸着左半边脸,跟好友说:“不知道为什么,今天这边牙有点疼,吃不了东西。”
好友听完想都没想,回了句:“可能是天气太热了,牙齿发炎了,等下走的时候,买瓶凉茶回去喝一喝。我那边还有一些菊花茶,也可以泡一杯试一试。”
我点了点头,又埋头吃起了饭。
第一天就这样过去,牙齿仅仅只是出现了轻微的疼痛。我没多在乎,只是在睡觉之前刷牙的时候,多刷了一分钟而已。
刷完牙,依旧躺在床上刷手机,熬到快一点才睡着。
牙痛的第二天。
早晨醒来的时候,左半边脸明显出现了轻微的肿胀,牙齿第一次在不吃任何东西的情况下,有着些微的疼痛。
我对着镜子,握着牙刷,仔仔细细地将牙齿刷了一遍,时间比从前多了好几分钟。
“还是多刷会比较好,保护牙齿很重要。”我在心里偷偷告诉自己。
中午的时候,牙齿开始出现明显的疼痛,只能回家休息。朋友打电话过来,说你赶紧去看医生,不然疼起来要你命。
我在电话另一端笑了一下,说:“没事的,我等下下楼去买点消炎药,先不去看医生,太麻烦。”
一来是怕麻烦,二来总感觉,等下自然就好了,不必去医院。
于是,我在连灌了几口矿泉水,让牙齿的疼痛得到瞬间的缓解以后,迅速跑向楼下的药店。
我一进门,跟店员说了两个字:牙痛。
面带笑容的女店员二话没说,从电脑椅前站起,转身,面对身后一整排药,在第三个格子间,拿出了一盒上面写着甲硝唑字样的药,丢在我面前;接着又从隔壁的格子里,拎出另一盒药,上面印的字,我只记住了最后两个:头孢。
接着,店员简单地向我介绍了一下吃药的次数以及时间,我便迫不及待地付款,揣着药往家里跑。
在我即将走出店门的时候,店员在后面说了句:“这个药吃了治标不治本,牙痛的话,吃完药好点了,赶紧去看医生,不然还会发作的。”
我随口回了句“好的”,便匆匆离开。
但其实我自己比谁都清楚,好了以后,再去看医生的可能性,太小了。
开门、倒开水、拆药盒、吃药、喝水,所有动作,一气呵成。
第二天剩下的时间,牙痛随着药的作用,在慢慢消退。
“吃点药就好了,先不去看医生。”我躺在床上对着自己说,仿佛明天醒来的时候,牙就会恢复原样一般。
牙痛的第三天。
照例吃药,牙痛得到缓解,痛感相当于第一天中午吃饭的时候。
于是,把药停了。
牙痛的1到5天牙痛第四天。
晚上睡觉的时候,牙齿出现了非常猛烈的疼痛,连忙吃了药,但是没有得到任何效果。
上网查了下,可能是急性牙髓炎。
口中不断含着冷水,吐掉,喝水,吐掉,再喝水......如此循环,牙痛才得到稍微的缓解。
随之而来的,是一晚上的不眠。半夜醒来的时候,咬着牙告诉自己:明天一大早赶紧去看医生,不能再拖了。
牙痛第五天。
7点,闹钟响起。
意识恢复过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手摸了摸脸,感受下牙痛还存不存在。
不怎么痛。去医院的念头,又在消减。
最后,还是顶住了不去医院的想法,告诉自己,不去的话,是治不好的。
到了医院,挂号,排队,等候。
轮到我的时候,医生一边检查牙齿,一边说了句:“小伙子,你这年纪轻轻,牙齿像五六十岁人的。以前牙痛没有及时治疗,越拖越严重。”
我尴尬地笑了笑,说:“以前一直以为吃点药就可以了,不痛的时候,也就不愿来医院检查了。”
后来,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开始了漫的长牙痛治疗。
最后: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很多人好像在面对疾病面前,总会抱着侥幸的心理,觉得吃点药就能好,等好了以后再慢慢去医院治疗。
然而,更多的情况下是,当病情通过药物得到了控制以后,我们去医院的可能性也就大大降低了。
每一个去医院的人,几乎都是在疼痛到了无法忍受的情况下,才选择去看医生。
我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或许是我们天生对于医院有着某种恐惧。
我想这种恐惧与不安,可能跟金钱有很大关系。
在写这篇推送之前,我正好看到一篇文章,名字叫《毕业一年后,我连生病都不敢》。
看到标题的时候,有种被电触到的感觉。也许很多人都一样,不管是毕业一年也好,还是没毕业,好像都不怎么敢生病,因为生病意味着要花很多钱。
但是不管怎样吧,如果生病了,还是要赶紧去医院的呀,不然最后越拖,花费的时间跟金钱,会越多。
最后,在这里还是祝福你,永远都能健健康康,平安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