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了已经有几个年头,逐渐积累了一些感悟,有些观点或许有失偏颇,但姑且先记录下来,以便日后回顾可以有所提升。
1. 做营销之前,首先需要把自己当做用户,了解产品,以及行业。
记得刚工作没多久,听过一个关于用研的培训,里面强调你(指用户研究员或产品经理)不是用户,你永远不知道用户在想什么。于是我犯了一个错误,仅重视技术与方法本身,而不重视了解产品以及行业,所以造成,很多工作做得很机械。好在仅仅处于一个执行的位置,会有更高的director指引方向,否则一定会走岔很多路。其实很多时候对于行业和产品的了解与自身年龄经历和阅历有关, 比如 当你开始健身,你才知道用户对于运动蓝牙耳机会有哪些需求点; 当你想学摄影,你把单反,微单从镜头到机身研究了个遍,你才理解,为什么在手机拍照都如此牛X的今天,单反微单也大行其道的今天,像索尼黑卡这样的卡片机也还会存在。
2. 互联网/软件行业 技术 水很深,但学技术仍然有必要。
非专职开发职位,有一定开发能力是在这个行业生存的很大优势。主要有几个原因:1). 主要是一种思维能力,会让你在处理问题 时优先想到使用工具 2)会理解开发人员的思路,更方便跟他们沟通。 3)可以从事一些有一定技术要求,却要求不很深的工作(这样的工作真的有很多很多),比如写简单脚本,测试等,因为现如今开发资源紧缺,所以这很重要。
3. 术业有专攻
曾经自己是一个非常要强的人,不仅希望把自己的专业搞透,还希望在别人的专业上有所建树,比如学画原型图,去考一些SEM的证书,还曾经想着去考WA证书,架构师认证,修个data mining的专业,也沾了点oc,java,js,php,python的皮毛,所以 难免会犯自以为是的毛病,当需要别的同事的帮助,提需求的时候,就会告诉别人“怎么做”,而不是告诉别人“我要什么”,忘了术业有专攻,让别人根据需求自己去决定如何实现要比自己“指挥”专业得多。
4.“项目管理” 与“沟通”这样的软技能很重要
有时候做营销也好,产品也罢,不总是做细节的执行,而是有一些大“目标”,比如 某个项目,需要去外包一部分工作,要同时保证项目的利润率以及客户的满意度。 又比如,某个campaign,需要协调各部门资源,要保证,campaign过后有一些 数据证明其效果等。曾经有过几次这样的经历,每一次都比较焦头烂额。做一些项目的paperwork 比如plan,proposal,总结之类的是最简单的,比较难的是与多方协调与沟通。往往所涉及的参与方越多越麻烦,因为,每一方有每一方的立场以及利益,所以不仅需要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不仅要看到他们表面上的利益,还要想到他们“背后”有可能的利益,还要会沟通:1) 用别人能听懂的话说清楚 2) 对于涉及利益的关键问题一定要说清楚而非回避 3) 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有同理心
5.“包装”很重要
不可否认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因此过度包装并不少见。但是我曾经“矫枉过正”了,认为“包装”一点也不重要,似乎为了突出自己做的东西并非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但实际上, 互联网产品也好,商店在售的商品也好,一个人也好,包装都非常重要。举个例子,中秋节的时候,你收到了朋友送的月饼,如果月饼盒精雕细刻还镀了几层金,那就容易让人觉得月饼华而不实;如果月饼盒用精美的包装纸仔细的包裹着,那人们会觉得这个月饼包装得精致而用心;如果月饼没有包装,或者只是用塑料纸简单地包装,那人们会觉得这个月饼很cheap。放到互联网产品上,夸张的界面让人生厌,但是精致的界面让人用得舒服。放到一份文档,方案以至于一个人身上,亦如此。 包装无需华丽,但需要细致。
6. 从工作的角度看,work-life balance 也很重要
我是一个视野不大的人,曾经我的世界里基本被工作占据。但是,当你有了生活之后,就会发现,视野慢慢变大,学到了很多工作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而这些,对于工作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启发。比如你在购物的过程中,会发现别人是怎么做生意的,从而套用到自己的产品运营想法中,比如,有了生活,你会有更敏锐的观察力等,有了生活,能找到诸多痛点,以及商机,毕竟很多业务ideas来自于生活。
7. 有时候你在寻找的细分领域,不过是多种技能的组合,以及对多种行业的了解
在我去年上编程课期间,通道过同学抱怨如今程序员越来越难,要求的技能越来越多,而且随着自学,参加培训的人越来越多,有些语言的程序员逐渐开始饱和。但是前一段,看到朋友在日本招国内的程序员,要求会一些日语,和技术,但是要求又不那么高的时候,我就觉得,如果会多个看似不相干的技能,可能就能成为难得的人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