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中国传统文化读书
红楼梦:把林黛玉送入贾府,是林如海夫妇和贾母的秘密约定

红楼梦:把林黛玉送入贾府,是林如海夫妇和贾母的秘密约定

作者: 王玄陵小文库 | 来源:发表于2024-06-14 11:26 被阅读0次

    再一次读《红楼梦》,我心中有一个奇怪的疑问,那就是:

    林黛玉为什么要进贾府?

    按理来说,这本不应该是个问题,毕竟作者在文中已经有明确的交待。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去世,贾母因为心疼外孙女,才派人把林黛玉接入贾府。

    照这个说法,林黛玉到贾府,性质完全是客居、走亲戚。

    但奇怪的是,从后文的情节发展,以及诸多的细节描写来看,作者似乎又在有意无意的勾着我们怀疑这种说法。

    比如,最让我们感到奇怪的一个问题,按照书中的时间线,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不过才六岁,等到林如海死的时候大约是十岁左右,四年多的时间里林黛玉为什么从来不回家探亲?


    1

    补充一点,关于黛玉的年龄问题,有很多证据可以说明,我这里只说一条。黛玉出场的时候是五岁,一年后母亲贾敏去世,黛玉此时是六岁,而黛玉正是在这一年进了贾府。

    与此同时,冷子兴在说起贾府的时候,提到此时的贾蓉是十六岁,也就是说贾蓉比黛玉大十岁。

    而对于贾蓉的年龄,秦可卿死的时候 ,作者明确告诉我们他是二十岁,也就是说此时距离黛玉进贾府已经过去了四年,所以黛玉应该是十岁。也就是说,黛玉此时在贾府已经待了四年。

    我们试想一下,黛玉到贾府如果是走亲戚,怎么会一住就是四年,而且中间从来都没有回家看望父亲?

    除此以外,疑点还有很多。

    黛玉进贾府的时候,母亲贾敏刚刚去世一个月,也就是说黛玉刚刚守完孝。林如海夫人新丧,心情肯定是不好,黛玉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要离他而去呢?

    更奇怪的一点是,从林如海跟贾雨村的对话可知,在林黛玉进贾府以前,贾母早就派了船来接黛玉,只不过因为黛玉病未痊愈才没有走。这也就是说,在黛玉还在守孝期间,贾母就已经派了人来接她。

    这么着急着把人接走,这个事情就透着有些奇怪,这恐怕不单纯是贾母想外孙女那么简单了。

    而林黛玉临行之前,林如海对她说的一番话,也证明了黛玉此行,并不是走亲戚这么简单,而应该是托付

    “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姐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去,正好减我盼顾之忧,何反云不往?”

    林如海这番话说的入情入理,但是意思也很清楚,明明就是把林黛玉托付给了贾府抚养,所以用了“依傍”二字。甲戌本《红楼梦》第三回的标题,为“荣国府收养林黛玉”,这也明确的告诉了我们“收养”的性质。

    什么是“收养”?“收养”这个词,在古代的分量是很重的,为了让大家理解这两个字的含义,我在下面稍微费一点笔墨。

    比如,薛宝钗长期随母亲住在贾府,而一应生活开支都是自己负责,这种属于寄居,而不属于“收养”。

    像林黛玉因为母亲去世,贾母心疼外孙女,所以把她接到贾府长期生活,这种情况理论上应该叫做寄养,而不应该叫收养。

    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寄养的“抚养权”属于林如海,而贾府只是代替林如海尽抚养义务,而收养则说明林如海已经把“抚养权”交给了贾府。

    换句话说,只有林如海把女儿送给了贾府,才能称得上是“收养”。

    而从林黛玉在贾府的处境来看,与姐妹们同吃同住,拿相同的月例银子,这似乎也更符合“收养”的情况。

    这就更让人疑惑了,林如海只有这么一个独生女儿,而且林家又是公侯显贵之家,又不是说养不起女儿,何至于把林黛玉送给贾府呢?


    2

    有研究者推测,林如海可能是预感到了政治上的危机,所以才要把女儿远远地送走,目的是为了保护林黛玉不受到牵连。

    这种说法显然是没有道理的,先不说小说中没有任何证据,古代有严格的户籍制度,即便是林如海面临着抄家的风险,所以才把林黛玉送到了贾府,也不可能保住林黛玉不受牵连。

    毕竟,林黛玉入贾府是光明正大的,而且有贾雨村这个知情人亲自护送,贾雨村可不像是个能保守秘密的人。

    既然如此,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林如海的行为呢?这应该先从林如海这个人说起。

    林如海,姑苏人氏,祖上是列侯出身,他本身则是科甲正途出身,是前科探花。林如海曾担任兰台寺大夫一职,而兰台寺是御史台的早期称呼,明清时期改称都察院,兰台寺大夫可能是都察院御史大夫的变称。

    在林如海正式出场时,已经改任巡盐御史,而巡盐御史又是个极有油水的肥缺。

    由此可知,林如海官运亨通、财运亨通,非要说有什么缺憾的话,那就是没有儿子。

    “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命中无子”的林如海,如今已经四十多岁,而且估计身体也不好,所以他亟待解决的应该是传嗣的问题,这在古代是任何一个男人都无法规避的事情。

    他又说自己没有续室之意,可见对生儿子已经不指望了。

    按照常理来说,这种情况之下,他应该有两种选择的可能性。第一种就是过继或领养,从族中其他堂兄弟的儿子中过继一个作为嗣子,以林如海的家世地位,相信这一点应该不难办到。

    第二种情况就是招赘,为独生女林黛玉招一个上门女婿,以后生的孩子直接姓林,继承林家的香火。

    从林如海的行为来看,他选择的应该是第二种,所以他把林黛玉“假充养子”,又在五岁的时候就请先生教她读“四书”。这分明就是想让林黛玉诗书传家,为林家培养下一代,毕竟只有参加科举的人才需要读“四书”。

    可既然想要招赘,怎么又把林黛玉送给了贾府,难不成是要在贾府招一个上门女婿?这显然是说不过去的,如果招上门女婿,应该让男方到林家才是。

    可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既然林如海选择了把林黛玉送到贾府,就说明这样做可以解决林家的传嗣问题。

    如果这样的话, 那就只剩下了一种情况,也就是宗法制度中的另一种传嗣方式——兼祧

    而兼祧,正是曹雪芹所生活的乾隆年间制定的一项制度。


    3

    兼祧,也就是一人祧两门,一个人继承两个家族的香火。

    放在林黛玉的身上,也就是说,林黛玉嫁给贾宝玉,生下的孩子同时继承贾家和林家的香火。当然,还可以有另外一种情况,即林黛玉和贾宝玉生下了两个男孩,其中一个给贾家传嗣,另一个给林家传嗣。

    相比前两种可能而言,这种情况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因为林黛玉的嫡母贾敏已死,而从林如海四十一岁就决定不续弦来看,他的身体状况应该是很差。

    试想一下,林黛玉此时才六岁,不管林如海选择过继还是招赘一个外人进林家,以他的身体状况来看,万一他哪一天去世了,林家的所有家产就都落到了外人手中,而林黛玉也就变成了任人宰割的孤魂野鬼。

    像这样的事情,林如海不可能想象不到,所以把林黛玉嫁入贾家才是最优解。

    当然,这个决定应该在贾敏活着的时候就定下了,只有她跟贾母沟通这样的事情才是合理的。而且对于贾敏来说,这是一举三得的事情,一是为林黛玉找到了依靠,二是为林家传承了香火,三是林家的财产也没落到外人手中。

    林黛玉五岁以前,应该是随林如海在京城,因为那个时候林如海正担任兰台寺大夫。而在京城几年的时间里面,林黛玉却从来没有到过贾府,而偏偏贾敏又把贾府的情况事无巨细的告诉了她,可见贾敏早就在为这个计划做准备了。

    等贾敏一去世,林黛玉没有了母亲照顾,林如海便把林黛玉送到了贾府,一来是为了让她早早地熟悉环境,二来是为了提前和贾宝玉建立感情基础。

    这并不是我在信口胡说,我们看贾母对待林黛玉的态度就知道了。

    按理来说,像贾府这样大的家族,家中的男孩和女孩应该是分院居住的,可贾母偏偏让林黛玉和贾宝玉住到了一起,书中写道:“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后来搬进了大观园之后,也是林黛玉和贾宝玉住的最近。

    不仅如此,林黛玉在贾府的待遇标准,一律按照贾宝玉的标准来供应,甚至比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待遇都高。

    试问,以贾母的智慧,即便是对林黛玉偏心,怎么会做到如此明目张胆。说白了,这是在为林黛玉树立地位。


    4

    根据贾府中其他人的反应可知,贾母和贾敏的这个计划,应该是暗中进行的,也就是说并没有告诉别人。

    不过, 有两个人应该明显察觉到了贾母的意图,并且作出了完全相反的举动,这两个人分别是邢夫人和王夫人

    我们都知道,邢夫人这个人素质并不高,但是在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却是异常的热情。先是主动带着黛玉拜望贾赦,又是殷勤的留黛玉吃饭,最后走的时候亲自送到了仪门前,这自然是在讨好贾母。

    相反,王夫人的态度则是截然不同。黛玉前往拜望之时,王夫人先是故意冷落黛玉,又是故意把林黛玉往贾政的位子上让,想要看着黛玉出丑,可见对黛玉有着不小的成见。

    除此以外,王夫人还有一个很奇怪的举动,那就是让黛玉远离贾宝玉。

    “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原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今后不理睬他,你这些姐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初看这一段的时候,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异常,可仔细琢磨这番话就觉得有些奇怪。因为,王夫人说的这番话,其中大多数信息都是谎话。

    什么“孽根祸胎”、“混世魔王”,明显是夸张了很多,另外说姐妹们不敢张惹他,后来我们也知道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由此来看,王夫人所说的这番话,带有很大的刻意的成分。

    换句话说,王夫人在提醒林黛玉,离着贾宝玉远一点。说的再通透一点,王夫人知道贾母的意图,她不愿意让贾宝玉娶林黛玉,所以才要给黛玉提这个醒。

    可黛玉在母亲那里听到的却不是这样,母亲贾敏告诉她的贾宝玉是:“虽极憨顽,在姊妹情中极好的”,事实证明,贾敏所描述的贾宝玉才是更真实的。

    而王夫人的提醒显然是有些太过了,她接连提醒了黛玉三次,说什么“你别睬他”、“只休信他”,不惜在儿子身上泼脏水,也不想让林黛玉接近他。

    由此可知,王夫人真正的意图,是破坏贾母的联姻计划。至于因为什么,这个不在我们本篇文章的讨论之列。


    5

    在贾府住了四年,林如海身患重病,写信让林黛玉回去。这个时候,贾母的反应非常值得琢磨。

    “于是贾母定要贾琏送他去,仍叫带回来。”

    首先,在这里加了“定要”两个字,也就是指明了必须让贾琏去,而且事情办完了以后再把人带回来。

    如果林黛玉只是寄居在贾府,林如海病故以后,她自然要回去继承家业,怎么能再带回来呢?

    另外,为什么非要让贾琏送林黛玉回去呢?按照正常的惯例,像这种送人的事情,只需要派几个婆子就可以了,当初接林黛玉的时候就是几个婆子去的。

    这回非要让贾琏去,意图是很明显的,因为贾琏有办事的能力,而且他是荣国府的长房长孙,他的身份可以代表整个荣国府。

    所以,这一次送林黛玉回去,并不只是奔丧那么简单,而是要主持料理后事,而后事就包括了林家那巨大财产的归属问题。

    那么,林家的丧事,作为“外戚”的贾家有什么资格料理呢?

    如果林黛玉在贾府只是寄居,不管贾府背景实力有多大,他都没有资格料理林家的后事。按照古代的法律来说,如果林如海没有合法继承人的话,林家的财产就要被林氏族人分走。

    而正是因为林黛玉负有兼祧林家香火的责任, 所以就成了林家合法的继承人,这样一来贾府也就有了处理林家后事的义务,林家的财产作为黛玉的嫁妆也就顺理成章的归到了贾家。

    事后,贾琏曾经跟王熙凤说过,要是再发个“三二百万银子”的财就好了,这“二三百万银子”的巨款自然就是林家的家产。

    这个事情办完以后,林黛玉“兼祧”的秘密,自然也就在贾琏夫妻之间公开了。所以,王熙凤在得知消息以后,就对贾宝玉说道:“你林妹妹可在咱们家住长了”

    如果你不知道“兼祧”的秘密,像这种细节的描写,你是理解不了的。

    小说第二十六回,小丫头佳穗对红玉说:

    “我好造化!才刚在院子里洗东西,宝玉叫往林姑娘那里送茶叶,花大姐姐交给我送去。可巧老太太那里给林姑娘送钱来,正分给他们的丫头们呢。见我去了,林姑娘就抓了两把给我,也不知多少。”

    贾府中所有人的日常花销,都是靠月例银子,而月例银子是王熙凤负责发的,就连贾宝玉都没有额外的钱,为什么贾母又专程给黛玉送钱呢?原因很简单,因为黛玉的嫁妆是在贾母那里,所以贾母要再单独给她分一份钱。

    后来,王熙凤在说到林黛玉的嫁妆时,说贾母自会有一份体己钱拿出来,用不到宫中的钱。如果林黛玉是单纯被收养,就应该和其他的姑娘一样,由宫中出钱准备嫁妆,又为什么要贾母自己掏体己钱呢?

    原因是一样的,因为林黛玉的嫁妆早就准备好了,一直都在贾母那里保管着。而等到黛玉和宝玉结婚的时候,林黛玉的嫁妆由贾母出,贾宝玉的彩礼由宫中出,到时候这两笔巨款都会留给贾宝玉。

    这也就解释了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贾母不逼着贾宝玉读书求功名?

    因为求功名并不非得要读书,捐官也是一条路,荫封也是一条路。宝玉的路早就被铺好了,结婚后首先能得到一大笔钱,他们所生的孩子还能继承林家的爵位。


    小结

    文章比较长,最后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林黛玉之所以进贾府,目的是为了和贾府联姻,这样既能让林黛玉有所依靠,又可以让他的孩子“兼祧”林家的香火。

    这是作者埋在小说中的一条暗线,贾府中的很多明争暗斗,都是因为这个秘密的联姻引起的,因为这个联姻触动了王夫人、薛姨妈等人的利益。

    带着这个结论去重新读小说,能看懂很多以前看不懂的细节。

    【原创】王玄陵

    原创不易,请多多关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楼梦:把林黛玉送入贾府,是林如海夫妇和贾母的秘密约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jqa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