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晚清风云古风依旧人物
“亦官亦商”——盛宣怀

“亦官亦商”——盛宣怀

作者: 小凡文化 | 来源:发表于2017-03-08 18:57 被阅读101次

    今天要和大家说一位清末民初的巨富——“亦官亦商”的盛大人。盛宣怀字杏荪,又字幼勖、荇生、杏生,号次沂,又号补楼,别署愚斋,晚年自号止叟。清末官员,秀才出身,官办商人、‍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和“中国商父”。

    有人说他那顶官帽上有“十一颗珍珠”,其实也就是说他创造了11项“中国第一”: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个电报局中国电报总局;第一个内河小火轮公司;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第一个勘矿公司;第一座公共图书馆;第一所近代大学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创办了中国红十字会。

    如此国之栋梁,慈禧 “老佛爷”爱称他为“不可少之人”, 而鲁迅先生却说他是:“卖国贼、官僚资本家、土豪劣绅”。想必这两类评价大概可以概括其一生:封建社会的革新派代表,革命时代的土豪劣绅,不新不旧,亦新亦旧,不官不商,亦官亦商。

    盛宣怀

    盛老板的传奇人生,我们暂且节选几个部分来看看:

    落榜不落志,年少喑世事


    盛宣怀的祖父盛隆,举人出身,当过浙江海宁知州;父亲盛康,进士出身,与李鸿章“颇有雅故”。可这读书的好基因,传到他这就不太灵了,盛宣怀应试能力平平,自22岁考中秀才后,乡试三次不中。

    然而,盛宣怀落榜不落志,慨然以匡时济世自期,从此绝意科举,积极致力于“有用之学”,开始以实干兴邦为终极目标。特别是和好友马建忠同游上海的经历,对青年盛宣怀的影响可以说是“醍醐灌顶”式的,从常州的旧式府宅到大上海的“十里洋场”,眼见着建码头,设工厂,架电线,开银行的新式场景,此时的盛宣怀恐怕是真正有了靠谱的人生理想,从这一刻起他变了,在心里与“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仕途道路说拜拜,为自己日后投身洋务运动买下了伏笔。

    入李鸿章幕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贵人相助是最最烂俗的情节,而在旧官僚体系中,这恐怕又是最必不可少的。在盛老板从平庸到非凡的道路上,李鸿章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李鸿章

    李鸿章从编练淮军、镇压太平天国一路走来,一路平步青云,扶摇直上,短短五六年间,就完成了从曾国藩的文案师爷到十万淮军统帅的逆袭,彼时的李中堂集总督,伯爵,太子少保,大学士于一身,正是大清王朝的擎天白玉柱。

    而盛家与李家久为世交,在“李叔”的帮助下,小盛成长为单位中的中流砥柱自然不成问题。当然,作为万千渴望在大清王朝建功立业的读书人之一,盛宣怀深深知道,这种情感和权力相交织的关联是帝国官僚体系的老传统。他并非出身科举“正途”,使他加倍珍惜追随李鸿章的机会。

    终其一生,他都对“李叔”保持着紧密的权力和情感联系。1870年,盛宣怀开始在陕西协助时任湖广总督的李鸿章“防剿”回民起义,实际担任李鸿章的秘书;他十分勤勉,据说“盛夏炎暑,日驰骋数十百里”而不畏劳苦,当然,其才能也开始崭露头角,据说草拟文稿有“万言立就”的功夫。

    不久,天津教案发生,列强陈兵海上威胁清廷,李鸿章及其所部淮军从西北调往直隶拱卫海疆。盛宣怀亦步亦趋,随李氏赴天津。熟知军务的他很快被李鸿章任命为会办陕甘后路粮台,又在淮军后路营务处工作,往来天津上海等地采办军需。

    而后几年,盛宣怀逐渐崭露头角,1879年署天津河间兵备道,1886年任山东登莱青兵备道兼烟台东海关监督,1892年调任天津海关道兼海关监督。1896年后更是扶摇直上,历任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少卿、办理商务税事大臣、工部左侍郎、邮传部右侍郎、邮传部尚书等职。在这期间盛宣怀已成为洋务派的中坚人物,在这样特殊的历史时期,盛宣怀凭其“官商一身”的独特身份,游走于实业兴国与洋务救国之间,由他直接参与与控制的企业数目之多,几乎无人能与之匹敌,半洋务30多年,电报,轮船,银行,邮政,铁路,煤矿,纺织各项大权皆归其掌控,几乎独揽东南利权。

    导演“东南互保”


    身为“天下第一官商”的盛老板,其为官生涯的顶峰应该就是在“东南互保”的时候了,观其一生最高也曾做到邮传部大臣,位高权贵,然而说到盛老板政治道路上的巨大影响​,实在是莫过于这个“东南互保”了。

    盛宣怀骑马奔走

    具体还得从义和团起义说起,当初“义和团运动”刚刚爆发,清政府对义和团本来是报以轻蔑和敌对态度的,然而当看到拳民们高举“扶清灭洋”的旗号时,老佛爷对他们的态度也开始改观,加之不少守旧老臣大肆宣扬义和团灭洋的神术,当局也逐渐对义和团开始姑息纵容,并有心凭借拳民打压洋人,要求各省“召集义民,成团御侮”。

    不过,大家也知道,劳动人民这个破坏力是绝对不输创造力的,在当时。义和团之所以迅速兴起,确实是百姓已经对作威作福的西方列强忍无可忍了,可是义和团都干了些什么事呢?“挑铁道,拔电杆,紧急毁坏火轮船。”这时候的劳动人民确实已经是“爱国贼”了,这时候的种种做法既间接导致了后续的八国联军侵华,也盲目地破坏了许许多多刚刚起步的民族工业。

    盛老板更是恨透了拳民,命令各地电报局将清廷召集拳民的诏旨扣压,只给各地总督看,他同时电告各路总督让他们不要服从这个命令。在他的联系下,长江流域和苏杭的督抚们与列强签定了《东南互保条约》。即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东南各地方政府不奉行宣战诏令,列强也不得在东南地区启衅。

    实际上也就使中国最富庶繁华之地、为数不多的新式工商业最集中之区局面大体平静,免于战火破坏,使使风雨飘摇的中国,幸免瓜分之祸。糜烂仅限于大河以北,东南半壁未睹烽烟。但是,想必大家也已看出,《东南互保条约》的签定,让大清帝国的中央集权陷入了深深的危机,在如此紧要的历史关头,地方大员居然公开和中央唱反调,而政府却只能听之任之,这无疑也为民初军阀割据的局面埋下了导火索。

    可怜身后事


    1916年4月27日,纵横晚清商界的盛宣怀撒手人寰,家业由其遗孀庄德华夫人接管。庄夫人善于理财治家,所管理经营的盛家产业,从上海、苏州、常州,直到南京、九江、武汉,极为雄厚。然而1927年秋天,庄夫人突然患病去世。顶梁柱一倒,盛家子孙顿时慌做一团。

    最敏感的问题,莫过于老太爷的遗产分配。盛宣怀到底留下了多少遗产,一直是众说纷纭。他在去世之前,曾有遗嘱,将其遗产的一半拿出来建立“愚斋义庄”,救济盛氏家族贫苦人家,并从事社会慈善事业。盛宣怀指定的遗嘱执行监督人,是他的恩师李鸿章的长子李经方。

    经过两年半的清理,最终统计出盛氏财产至1920年1月止,总额为银元1349万余两,除去偿款等,实际应分财产为1160余万两。其中五成分给五房盛氏子孙,每房各得遗产116万两。另五成捐入“愚斋义庄”。

    面对祖辈留下的金山银山,老四盛恩颐无视父亲遗嘱,突然向法院提出,要将早已归入“愚斋义庄”用于慈善基金的遗产,由盛氏五房分掉。这一下,在家族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盛宣怀的女儿甚至为此告上了法庭。江苏省政府趁此机会,赶紧插上一手,将义庄的资金股票一律冻结,派员来接收,这一闹剧最终以官方渔翁得利而收场,着实贻笑大方。

    盛老板英雄一世,只可惜儿子们,大多无一技之长。其中,老大老二老三都是鸦片鬼,老四更是花钱如流水,曾有过一夜间输掉一整条弄堂的“豪举”。万贯家财经庞大家族的挥霍,以及几次战乱与变革最终化为乌有。盛氏后人最穷苦时,八个人挤在一间厨房,这其中多少辛酸苦辣,恐怕旁人真的难以揣度。正如盛公的一个外孙女所言:这是一个红楼梦式的家族。

    最后说两句


    作为大清王朝的“天下第一官商”,盛宣怀其人其事无不充斥着时势造英雄的波澜壮阔。站在历史的岔路口,他绝对不是一个优秀的决策者,甚至可以说总是受困于自己混沌的政治眼光,但是正是这样一个一生连举人都没考到手的旧式公子,凭借着自身的智慧与胆魄,在近代实业的兴办中却屡建奇功,随着李鸿章的提拔,在晚清洋务运动中擎天架海,在风雨飘摇的王朝末路上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

    其一生“十一个近代第一”震古铄今,正是其呕心沥血经营的这些宝贵财富,在一定程度上为已经破败不堪的王朝屡屡续命,然而另一方面,他一手策划的“东南互保”却让清政府的统治力大打折扣,他直接引起的“保路运动”更是为王朝压上了最后一根稻草,直接导致了大厦的倾倒,也把自己一生孜孜以求的“办大事,做高官”的梦想打碎,想来,时势与英雄即是如此相辅相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亦官亦商”——盛宣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kib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