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时代的个人都从零积累,虽然历史积累了很多智慧,却有隔代感,大部分人只过当下的生活,很少看历史想未来。今天我试图用历史积淀的文化,分析当下人们的生活,试图找到未来赚钱的方向。我认为,历史,现在,未来,以下这几种钱好挣。
前途漫漫一、铺路钱
当下不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时代,恰恰相反,应该是“只问前程,少行好事”,似乎坏人立牌坊,好人当婊子。为前程铺路,人们是不计成本的,古往今来皆如此。
古人求功名,如今所求丰富了许多:求财,求官,求名。人有所求,天必应之,求天需上供,求人需舍财,于是,寡廉鲜耻者多,大公无私者少。往往以上供多少论心诚,以破财免灾为符咒,省却不少麻烦。
大约是机会太少,每个时代都需削尖脑袋去钻营,不舍如何得?看当今教育,仕途,商海云云,但凡有焦虑,必有铺路钱。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事儿让人们明白,钱是通向前程的捷径,所以说,没钱是万万不行的。
路还是那几条,大志戏功名,商海泛孤舟,青史留美名。如今人们不缺钱,缺机会和方法,于是,机会掌控者,方法提供者,搭桥牵线者,外加忽悠骗子能挣钱。个中行业不细说,自觉站位,过期不候,不行就投石问路,寡人亲自坐诊。
面子
二、面子钱
国人是顶要面子的,这点大家都服。所谓“穷家富路”,在家千日易,出门一时难,行走江湖要带够盘缠,嘴甜手勤多花钱。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更遑论各路英雄,必须大酒大肉。
我想面子是俗人骨子里的不安定感,人无我有的尊严让人安定,未来你还我面子的交换也让人安定,这似乎是种心理疾病,永远的赔本买卖。折了面子是要面儿之人的永恒宿命,这无需争论。
得研究一下,导致面子病的原因,是个人心理的病态,还是俗世的压抑。个人独处的精致,那才是真面儿,集体下的咋咋呼呼更多是伪装的自信。讲排场,搞形式,爱攀比,说大话……钱可舍,面儿不能丢,我就纳闷了:得多不自信,才需要面子来补?
生活万方,但凡有人便有江湖,有江湖必有面子,看来,能给人提供面子,能让人装逼,能帮人装点的地方都有钱可赚。每每想起自己擅长吹牛,我都隐约觉得,自己离发财不远了,因为这很有面儿。
你可长点心吧
三、便宜钱(冤枉钱)
别不信,哪怕你活到八十八九十九,你同样爱占小便宜。国人大部分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为啥?因为这句是我说滴。
古有路不拾遗,我想那人肯定吃饱撑的,换了我,肯定捡起来看看,没用就扔掉,有用赶快藏起来。我连破烂都捡,更别说钱了,虽然一两毛我也嫌少,本性总能驱使我捡起,装兜。
占便宜的场景很多:语言上占便宜,比如郭德纲损于谦;心理上占便宜,比如意淫;物质上占便宜,比如坑蒙拐骗偷。摸一把别人的奶子,薅社会主义羊毛,打个折,秒杀,抢购,讲个价……损人利己是人性,舍己为人是道义。
需铭记:占小便宜吃大亏,因利失义者众,吃亏是福者少。既然这么爱占小便宜,聪明人会设计好各种便宜,请君入瓮。花冤枉钱是小,赔了夫人又折兵是大,反正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商家不会真便宜,只会让你感觉占便宜。
天上不会掉馅饼,劝君莫占小便宜。无私奉献是美德,吃亏是福需谨记。
时间
四、时间钱
勤奋是反人性的,懒惰才是天性。人人都好吃懒做,喜欢坐享其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才快活。可惜天不遂人愿,有个好爹才有懒的底气,其它的还是洗洗睡吧。
幸好世界是公平的,不一定每个人都有好爹,但每个人都有时间,在时间的维度大家是公平的。懒人有的是时间,却最不愿花时间,于是用钱买时间。勤劳的人恰恰相反,勤奋的人最缺的是时间,也喜欢用钱买时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青春短暂,韶华易逝,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自古人生谁无死,转眼就要撒人寰。所以,时间是把无情的尺度,丈量每一寸光阴,节省时间才能延长生命。
看那些美容驻颜,似乎留住了青春;看那些保健养生,似乎延长了生命,都是用时间做文章。点餐的懒人,分工协作的社会,提高效率的培训,经验干货的传授,似乎打了激素,让人速成。我看到有些人钱袋子迅速鼓起来了,有些人的脑袋却仍那样干瘪,似乎营养不良……
偷偷想,懒惰的人脑袋不会富裕,勤劳才会,包括口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古训。爱迪生说:成功=99%的汗水+1%的灵感;爱因斯坦说: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陈二说:他们说的对。
网友评论
老陈 感觉咋样
但是确实写得蛮好的☺
绝大多数文章为了迎合热点,文中观点稀少,大多是例子故事,看完一篇文章,其实只是强化了一两句就能说明白的观点,没有理论,没有逻辑分析,没有跨学科碰撞,也很少接地气,更不用说结合自己当下的需求了。
比如我这篇,仅仅是早晨我翻新文时看到马未都很久以前的一个小视频片段,大约3分钟,里面讲了中国人的消费观,提出中国人爱占小便宜,商家就让这些人感觉沾了便宜。就这一句话,我感觉有点意思,就想除了小便宜的钱可以挣,还有大家投入的教育、晋升或机会时的送礼,时间的交换,虚荣显摆的攀比……于是这篇就出炉了。
随便写了个吧小时,中间还被打断了几分钟。你说这玩意儿得多肤浅~ 每个话题聊透,没几千上万字不可能,所以只能列个大纲。今天有盆友跟我说想写文人相轻的文章,找不到思路,我随便给她一些思路,不建议她罗列各种历史人物的恩怨,结合现实去写,深挖。
一旦思路打开,发现现实中很多现象能表现:不同文体作者相互鄙视,新旧媒体之争,搞科研的看不起写水文的,传统作家讥讽网络文学……再深挖发现流行的大众的和经典的小众文化之争,牵扯到高雅与庸俗的辩证,泛化到庸俗文化与精致文化的辩论,大众审美的娱乐化,知识精英的精致化……如果辅以各种论据,将历史,文化,现实,哲学,未来等融会贯通,得出文人相轻的底层分析,那这个问题半年都忘不掉,这才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