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自我的微信公众号:今天也吐槽
现在,Z老师已经发现了问题所在:不管单个学生的力量在他面前有多么弱小,一旦他们联合采取行动,Z老师的信息渠道就会彻底堵塞,他的权威也无处施展。
从我们事后的分析看,Z老师如果要进行反击,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拓展新的信息渠道,二是避免学生联合采取行动。而Z老师的天才之处在于,他只用了一个手段,就同时实现了两个目标。
他用简单的8个字概括了自己的方法:揭发他人,保全自己。
现在看来,这条策略非常高效,同时兼顾了“建立新的信息渠道”和“破坏学生信任合作”的目标。在一次班会上,Z老师宣布了这条8字方针。Z老师宣布,某些不正当的行为如果仅仅通过UB来抵消惩罚,已经无法引起思想上的重视和警惕,因此,他可以将某些特定的不当行为暂时列为不可用UB抵消的罪行。对于这些行为,只有揭发他人,才能保全自己。而即使那些可以用UB抵消的罪行,如果你UB不够,也可以采用揭发的手段。
按照Z老师制定的规则,你必须揭发2个人,才能保全自己1个人;此外,如果你揭发的人中间已经有人被别人抢先揭发了,那你的揭发也是无效的。如果严格执行这种规则,只要Z老师愿意,任何一次揭发,都可以激起巨大的涟漪。
在宣布政策的那场班会上,就有人被公开宣布存在打游戏、取外号、抄作业等罪行。在我印象中,被宣布存在这些问题的W同学、D同学等人在下课后就单独带到了办公室,随后就是其他同学源源不断地进入办公室。
Z老师的一箭双雕看上去非常成功。通过揭发的手段,他几乎把所有学生重新置于新的威胁之下,并变成了他的耳目,从而建立了新的私人信息管道。
在全新的体系中,学生间的共同利益变成了对立的相互揭发,原有的默契受到了极大的破坏。由于无法确定谁会在任何时候揭发自己,原有的攻守同盟失去了信任的基础;可供揭发的“资源”存在物理上限,一旦被别人先揭发了,自己很可能面临没有目标可供揭发的困境。
事实上,在一段时间内,可供揭发的资源是相当有限的。据我所知,在一次大规模的揭发运动中,我先后至少被5个人揭发打游戏;而从初一到初三的3年时间里,我几乎每个学期都会被人揭发取外号——其实都到了初三了,哪还有什么新的灵感可以用来取外号的?
但新的规则也存在缺陷:揭发2个保全1个的设计,将使得揭发运动的规模呈指数级增长。一个50多人的班级,在指数增长的面前分分钟就会沦陷。尽管Z老师完全掌握着控制运动的开关,但他只能决定开启或者停止,却很难控制它的速度。在这种情况下,Z老师必须要在“落实惩罚,维护威权”和“控制力度,维持稳定”之间进行平衡,但这种平衡做得再好,最终的结果都是不平衡。
但那也是后来的事了,我们接下来要讲的是揭发运动当中的一个高潮,也是初中期间最剧戏剧性和典型性的案例:扫黄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