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送姑娘去上学,半路让她买早点。
她想吃小笼包,但看见包子铺前很多人,有点犹豫,我说:时间还来得及,想吃就去买吧,我在车上等你。
女儿下车,走过去站在一边。我在车上看着,先她到的已经走得差不多了,后她来的也有人买到走了,她还站着。
不断有人插队,其实本来就没有成队伍,就散开围着,有的位置正对一些,有的靠侧一点,她就站考侧的位置,后来又稍稍挪正了一点,还是没有轮到她。
后边来的,多数直接递钱过去,大声说自己要什么,就她一直不递钱,不说话。
时间就要来不及了,我不得不下车,跟她说:姑娘,递钱过去,说你要什么。
然后跟老板娘说,我姑娘站半天了,麻烦给她一下。
我知道,我压不住心里的生气,跟她说她应该怎样,语气当然很生硬。姑娘没表情,我送她地点,她下车跟我说:老妈拜拜~
我知道我又错了。
眼前老是闪过她站在一边等着的样子,仿佛看见了自己。
我看见自己心里一直在的那个小小的自己,卑怯地站在人群边,心急,但不知道怎样争取让人发现。甚至期盼有无边的正义或规则,人人都像自己一样遵守……
心里的那个小小的自己,也一直是躲闪着在自己的世界里偏安一隅的,自己的小世界,通常不会轻易让人发现,自己也不轻易去接触别人的世界。
忽然惊觉,我之所以那样紧张姑娘表现,之所以那样焦虑,那样迫切地希望她坚强勇敢,真的是因为我那个内心里的小孩,在她身上看见了自己。
我从小羡慕那些能爽快表达自己欲望的人,因为我做不到,所谓“你所羡慕的,就是你欠缺的”,而我欠缺的,就特别害怕我的孩子也欠缺。
可是,我自己没有,拿什么给我的孩子呢?于是,我的孩子,就跟我心里的那个小孩一模一样。我心里的小孩欠缺的,她也欠缺,我曾经感受过的卑怯惶恐,她一定也有——那是怎样一种滋味啊!我一直以不让我的孩子有那样糟糕的感受为努力的动力,却还是没有绕开。
一直以为,我跟她是完全不同的,生活条件,成长环境,都完全不一样。
一直以为,我给她创造了相对优越的条件,我已经对得起她了。
其实,细细一想,她的最初的感受,都是源自于我的。可能我管束太严,才让她束手束脚;可能我脾气不好,她才会不敢表达自我。可能……
我一直以为,女儿从小乖巧懂事,是天生的性格使然。但其实,她明明是我生的啊,是我使得她不敢肆意地表达自我。
不会撒泼耍赖的孩子,多么地可怜。
我想辩解:我是爱她的啊~
我一直陪伴着她,一直教导着她,一直关注着她,一直……
转念,我的这些“一直”如果不是她需要的,那就成了束缚她的绳索。
哪有什么天生的性格!孩子性格的根源,其实在父母身上都有迹可循。
自己的成长,经历怎样的磨砺,只有自己最清楚。那么,我怎么能够要求我羽翼下护着的孩子,没有任何经历和磨练,就成长成我希望的样子?
真惭愧。
我的孩子,我内心里一直潜藏着的无助的小孩,都过来,让我抱抱。让这个被岁月磨砺出来的成年人负责把你们治愈,陪着你们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