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五角星日更大挑战读书
好书共读 | 心安即是归处(06)

好书共读 | 心安即是归处(06)

作者: 田心尔 | 来源:发表于2023-10-22 16:03 被阅读0次

——死是不可避免的。

对待不可避免的事情,最聪明的办法是,以不可避视之,然后随遇而安,甚至逆来顺受,使不可避免的危害性降至最低点。

如果对生死之类的不可避免性进行挑战,则必然遇大灾难。

——在对待生命问题上,中国人与印度人迥乎不同。

中国人希望转生,印度人则在笃信轮回转生之余,努力寻求跳出轮回的办法。

——不管寿长寿短,都要尽力实现这仅有的一次生命的价值。

多体会民胞物与的意义,使人类和动植物都能在仅有的一生中过得愉快、过得幸福、过得美满、过得祥和。

——当人们意识到自己老大时,大概有两种反应:一是自伤自悲,一是认为这是自然规律,而处之泰然。

——活下来,就有希望。

——如果自己身上还有什么可取之处的话,那就是,自己是勤奋的,这一点差堪自慰。

我是一个富于感情的人,是一个自知之明超过需要的人,是一个思维不懒惰、脑筋永远不停转动的人。

我得利之处,恐怕也在这里。

——时令正是冬天,叶子落尽了;但是我相信,它们正蜷缩在土里,做着春天的梦。

——只要有可能,我一定做一些对别人有益的事,决不想成为行尸走肉。

我知道,未来的路也不会比过去的更笔直,更平坦,但是我并不恐惧。

——我认为,重要的事情,不是想到死亡,而是怎样理解死亡。

有生必有死,是人类进化的规律。

——如果真有那么一个造物主,要加恩于我,让我下辈子还转生为人,我是不是还走今生走的这一条路?

经过了一些思虑,我的回答是:还要走这一条路。

但是有一个附带条件:让我的脸皮厚一点,让我的心黑一点,让我考虑自己的利益多一点,让我自知之明少一点。

——我主张,一个人一生是什么样子,年轻时怎样,中年怎样,老年又怎样,都应该如实地表达出来。

在某一阶段上,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偏颇,甚至错误,决不应加以掩饰,而应该堂堂正正地承认。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自我,自我当然离自己最近,应该最容易认识。

事实证明正相反,自我最不容易认识。

——我常常想,天才往往是偏才。

他们大脑里一切产生智慧或灵感的构件集中在某一个点上,别的地方一概不管,这一点就是他的天才之所在。

天才有时候同疯狂融在一起,画家梵高就是一个好例子。

——无论干哪一行的,没有勤奋,一事无成。

我只是感到,如果没有才能而只靠勤奋,一个人发展的极限是有限度的。

——一个人一辈子做事,读书,不管是干什么,其中都有“机遇”的成分。

——我觉得,文艺评论是一门独立的科学,不必与创作挂钩太亲密。

世界各国的伟大作品没有哪一部是根据评论家的意见创作出来的。

正相反,伟大作品倒是评论家的研究对象。

——常言道“对人只讲三分话,不能闲抛一片心。”讲点真话,也并不容易的。

(本书分享完毕)

相关文章

  • 猫看人间百态,怎么想?

    读季羡林的《心安即是归处》,对扉页上的 因为世事无常 心安即是归处 愿你历经沧桑 永葆天真模...

  • 读《心安即是归处》

    《心安即是归处》是季羡林的随笔散文,文章大多收录老先生八十岁至九十多岁的文章。 平淡无华的文字,充满生活的哲理,用...

  • 读书有感

    读书有感 语言大师季羡林先生的《心安即是归处》读...

  • 2021-01-06

    心安即是归处

  • 心安

    心安即是归处

  • 心安是也

    人生无常, 心安即是归处。

  • 2019-04-19

    人生无常, 心安即是归处!

  • 读季羡林《心安即是归处》

    最近在读季羡林《心安即是归处》。初识季羡林还是在大学时期,那时,同宿舍的一个北京女孩非常喜欢读书,每每从家里带来各...

  • 读季羡林《心安即是归处》

    最近在读季羡林《心安即是归处》。初识季羡林还是在大学时期,那时,同宿舍的一个北京女孩非常喜欢读书,每每从家里带来各...

  • 读季羡林《心安即是归处》

    读本书《心安即是归处》,让我们了解到季老经历过人生的大苦大悲,生命的跌宕起伏。然而先生的一生,不争不辩、不怨不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书共读 | 心安即是归处(0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ntd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