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我可否代表大部分普普通通的女生,但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生。我就想说说目前为止,大学对于我的意义。
到了大学,到了大三,偶尔会吐槽我的烂学校,但回过头看看,不可否认,它确实改变了我不少,不少想法,不少意义。
关于舍友与朋友。
到了大学,每个人都住宿,每天接触最多的莫过于舍友了。
我想,每个女生在上大学前都会对宿舍和舍友有一个想象。甚至毫不夸张的说,不亚于对未来另一半的幻想。舍友会有多亲密,一起吃饭一起上课一起上厕所,跟高中没什么分别甚至因为住一起可以夜谈聚餐而更亲近。
很可惜,到了大一上半学期末,我们宿舍四人努力想要维护和平的假象还是华丽丽的破灭了。因为一些很常见的宿舍问题,但不可避免。
一个舍友在吵架的时候说了一句话“舍友不一定是朋友”。听到的时候我们都很生气。等到事情过去之后,仔细想想,不是吗?
大学以前的朋友都是自己选择的。到了大学,几个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因为学校的分配一起住四年,这是缘分,但这却不是成为朋友的基础。
想明白了之后,我也清楚了对于朋友的定义,相处起来舒服比什么都重要。这才是成为朋友的基础。
为了迎合为了满足什么,都不再无关紧要。我不会再担忧别人知道我们宿舍不和。舍友和朋友有联系也有区别。
学习成绩不再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准。
大学以前,每个学生都在追求成绩,都在追求高分,都在拼命刷题。在大学,这种现象已经不普遍存在了。
老实说,我的专业不是我喜欢的,而且我也决定以后不从事本专业。但一开始的我无疑是个“好学生”。我按照中学的思维,维持着中学的学习方式。我把全部时间全部心思都花在了学习上。我硬生生把大学过成了高中。
更可悲的是,我由于心中对本专业的抵触,学习成绩也始终不拔尖。
让我意识到我这种情况的是我的一个专业课老师。
她在课堂上谈到她以前教过的一个学生,一直迟交作业。原因是她忙,没空写。老师深究原因,那位学生回答:忙实习,找喜欢的实习,以后可能从事的相关实习。忙学法语,以后想去法国做交换生。忙他一切喜欢又有计划的事情。
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这才是大学。大学不只是学习了,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不需要百分百的精力。剩下的,还要留给自己的兴趣,自己的计划。
我并非鼓励不学习,大学里除了沉迷游戏刷剧而浪费时光的人或者有追求的人,还有一部分是还没真正理解大学意义而只认学习的人。
或许是十二年的填鸭式教育所致而还没有反应过来,但不晚不是吗?
关于对以后的规划
我从小就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说到底就是一个没有追求的人。
我从小认为的读大学,就是为了以后能找一份轻松的工作而已,对我以后的人生轨迹丝毫不会有所改变。
反正就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年龄大一点的时候找个人嫁了,相夫教子,安安稳稳过一生。
但这一切,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不是理想生活了。
大学,让我看到了未来生活的多样性。多看美景多历人事。
我去做志愿者,接触老人小孩。我去参加线下论坛活动,见证别人的成功经历。我去参加义工,到处走走逛逛。
我明白原来身边的人打算出国留学,打算去当乡村老师,打算在厦门开一间青旅,打算背把吉他去北漂……
这些都是以前我没有想过的未来。为什么我不可以呢?过这种别样的生活,该有多刺激。
所以,我看事物不再单一,我对于未来的规划,不再仅限于那种朝九晚五的生活。了解到的人生越多,才会更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才会有更多选择的机会,这些,大学都给我很好的上了一课。
大学过半,总结起来我收获颇丰,甚至没有悔恨没有遗憾,感恩当时一位长辈的话“女生,不止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才上的大学”。
我的大学还有两年,我相信,肯定不会让我失望的。大学的意义,从来都不是用文凭来衡量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