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符号学:是方法还是观点
1
这样的提法平常完全不会看到。
符号学为各种各样的方法敞开了大门。
问题是,这些方法是否就是符号学的全部内容?可否把它们等同于符号学本身?符号学在日益取得自住地位的同时,是否需要延续现代哲学对于方法的执着追求,抑或建立自己的理论框架,以充分的丰富性和灵活性全面适应各种意指现象?
基本上约翰·迪利提出的这些问题,都看不懂。
关键就在于区分方法与观点。
一种方法终究会落实一种观点的某些方面。
用方法落实观点。有点类似学和习的关系。
2、到底有没有所谓的沟通?
现代哲学家都从这么一个假定出发:他所持有的观念就是观念本身。比如一个人认为“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开心”,观念是必须用文字来表达的,那么这几个字是不是就是观念本身?还是这几个汉字只是观念的壳,而且这个壳未必合身。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今年买了还未读)提出:
作为真知的一种真正的共享,沟通活动绝无可能,但由于物种特有的感官和理解力的先验机制,表面上却能够得到维持。
莱布尼茨的假设与康德类似:
沟通活动就像苍穹中的个别单子和“神圣单子”的衔接,后者是了不起的空中通信卫星,它把我的表象和你的表象接通。
似乎在说存在真知,每个人自己的理解通过真知实现沟通?!
符号学的观点与上述都不一样。所有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的前提和基础就是符号指称过程。
词语破碎处,无物可存在。没有符号的指称过程,沟通就无从发生。
跟逻辑实证主义和行为主义一样,符号学是一种观点,而不是一种方法。但是,与此同时,符号学又不同于实证主义和行为主义,这门学说的基础不是意识形态,即不是那种能够伪装成研究方法,实际上禁锢研究的立场。
杜尚曾经送一幅画参加立体主义绘画的展览,却被拒绝。这件事让他与画画分道扬镳,他看到了一群号称革命的人,只是重新定义,重新设限。
以上是第二章,涉及到几个哲学概念,看不大懂。之后各章讲到具体的符号观念,或许能帮助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