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微信

作者: 谢艺宁 | 来源:发表于2016-05-06 21:21 被阅读695次
    留一片净土,为你,为我,为我们

    文/谢艺宁

    不知道为什么想写这个话题,关于微信、朋友圈的文实在是太多了。这一周下来,看到几条“雷同”的朋友圈,第一次这么强烈地意识到原来我们都一样。如此社交,却不想如此“微信”……

    让我们数一数,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微信。

    01 所谓微信,或许只能“微信 ”,不能全信

    周一晚上刷朋友圈时看到这样一条动态“抱歉我把朋友圈对我设权限的孩纸都删了,不管是大学同学,还是小学同学,这点信任都没有,不做点赞之交也罢……”曾几何时,我们的微信里躺着太多没有联系过的人。偶尔点开一个人的头像,点进他的朋友圈,你会发现下面有一道横线,起初天真的我以为他的朋友圈删除了所有动态,后来我才知道,出现这种情况不外乎有两种,一是他对你的朋友圈设置了权限,不让你看他的朋友圈,二是他早已把你删除,你可以尝试发条微信给他,“XX开启了好友验证,你还不是他(她)好友。请先发送好友验证请求,对方验证通过后,才能聊天。”收到腾讯这样的回信,你是不是一个大写的微笑呢。

    或许你认为,上面我提到的那个朋友,太过张扬太过敏感,自己发现了默默删除不就好了嘛,又何必发条朋友圈表明立场自讨没趣。抱歉,这样的例子不止一个。我反而很欣赏她敢做敢说的勇气。

    02 我为什么要删了你的微信

    无独有偶,周二晚上我看到一条微信推送《我为什么要删了你的微信》,文笔很犀利,编辑在开头也说了,“今天这篇文章真的不适合读”。果真不适合读,读完你会有一种清理微信联系人的冲动。犀利是犀利,但确实在理儿。都说“微博是陌生人的社交,微信是熟悉人的社交”,试问,你的微信里有多少联系人?真正常联系的又有多少人呢?在我看来,所谓联系有两种,一种是日常的聊天,另一种是朋友圈的互动。“哪有无缘无故的点赞,还不是想要被你多看一眼。”有点矫情,但说的也没错呀。微信不像QQ空间,微信没有浏览记录,倒也少了许多人与人之间的猜疑。

    好吧,你还是不舍得删,毕竟是那么久才建立起来的朋友圈,你所谓的社交圈。但也许你看到这里,真的想点删除了,不会删除也会屏蔽吧。

    03 没有人会为你的“朋友圈”买单

    不巧的是,周三晚上我又看到了这样一条朋友圈“搞不懂那些老在朋友圈发一些特别恶心的照片的人是怎么想的,你有时间伤春悲秋,还不如抽空多背几个单词……”又是一个直肠子的朋友,说出了很多我们想说但不敢说的话。如今朋友圈除了微商,被刷屏的还有一些消极负能量的动态。我其实特别理解这类人,他们大多单身,有的刚刚失恋,有的刚刚失业,无人诉说,心情郁闷,给人一种“遇人不淑”“怀才不遇”的感觉,他们好像只能通过发朋友圈来排解心情。但与其在朋友圈里抱怨,倒真的不如多看看书,真正给自己充充电。你的抱怨,关心你的人会为你着急,不关心你的人只会微微一笑,“不与傻瓜论短长”。没有人会喜欢一个浑身上下充满负能量的人,至少我不会,相信你也不会。

    04 朋友圈的心灵鸡汤不是“毒”

    昨晚临睡前瞄了一眼朋友圈,有个朋友这样说道“把微信联系人扫了一遍,删掉了好多无关紧要的人后,晚安。”很文艺的动态,同样是删除好友,这个朋友没有前两个那么犀利,但也说明的是同一个问题。这个朋友有时会分享一些类似心灵鸡汤的文章,我不反感,因为我有时也会分享一些我认为还不错的文。可能这个年代鸡汤泛滥吧,很多人认为还在读鸡汤文的人适合回家“孵小鸡”玩。我倒不这样认为,我不主张看所有的鸡汤文,但有些在各大公众号头条新闻广泛热搜的文,不妨去读一读,就算你学不到你想要的东西,也不会有损失啊。看世界的途径有很多种,读书和旅行是两种不同的看世界的方式,而读书,这个年代很多是在手机上进行的。深阅读很重要,想读书又不想买书,那就从朋友圈里的文读起吧。相信你朋友的眼光,也相信自己的选择。

    05 反思微信下的“点赞”“投票”

    写文的时候,收到了几个朋友的微信消息,“亲,朋友圈第一条求赞(飞吻一个)”“在吗在吗,帮我同学的表姐的妈妈投个票吧,顺便转发到朋友圈让你的朋友也帮忙投一票,拜托(可怜兮兮的表情)”说实话,遇到第一种情况,我一般都会给赞,除非是真的没看到。我也在朋友圈求过赞,点赞这种举手之劳,既方便他人,又不失你在朋友心目中亲和的形象,何乐而不为呢?对于第二种情况,就要酌情分析了。我去年也拉过一个投票,拉过之后,就懂得那种无法表达的辛酸了。其实投票看似也是举手之劳,但投票首先要关注公众号,打开链接之后你要先找二维码或图标关注,然后搜索参赛人,点投票。这一套下来至少要几分钟,所以当时我拉票有人不回微信时,我能理解。就像今天这个朋友的求助,我依旧会点开链接,为她同学的表姐的妈妈投票,但转发到朋友圈去麻烦我的朋友,我做不到,我真的不认识那个“我朋友的同学的表姐的妈妈”。其实就算转发到朋友圈,也未必会有人理我,这也许就是微信的奇妙之处吧,一个投票把很多不相关的人联系到一起,真正受益的或许是那个微信公众号本身。

    06 群发的微信,回还是不回

    微信大概开辟了一个不用花短信费就能群发的时代。对这个功能,我既爱又恨。爱是因为每年春节我都会收到很多朋友的祝福,有时也会烦,有时也会庆幸,很矛盾。春节时看到一个朋友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不再给你们群发祝福了,你们群发的祝福我会认真回复。”也有朋友这样说,“不要给我群发新年祝福,我不会回。”两种处理方式,怎么选择在你。很庆幸的是,玩的好的闺蜜没有给我群发祝福,一个小小的春节红包,足以表明我在她心中的地位,相信红包不会群发吧,哈哈哈。如果只是群发祝福就好了,但很多情况下更多的群发是微商的广告,免费领取小礼品之类的。很多微商是抓住了中国人应该是地球人爱赚小便宜的这一特点,让你群发宣传加她的微信领礼品,但你需要垫付一笔昂贵的运费。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微信更没有。群发的微信,回还是不回,在你。

    07 我的微信我做主

    我的微信清理一定的联系人之后,留下了大概三类人。一是家人,虽然家人并不怎么和我聊天,更多的是给我发一些“读书”“做人”的微信链接,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的交流。有个家里的微信群,时不时有人道个早安,有人聊下生活,有人发个红包,交流不多,但很温馨。我想这才是微信建立之初的意义吧,真正熟悉的拥有你手机号的家人的社交。二是朋友,朋友这个范围很广,上到闺蜜死党,下到未曾谋面的互相欣赏的“陌生人”。记忆中我的闺蜜死党很忙,很少有时间单独聊上几个小时,但每每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还是会第一时间发来微信。我们看到彼此更新的朋友圈,虽遗憾没陪在身边陪伴彼此成长,但更欣慰的是,在我们看似看不到的日子里,我们都成长了。互相欣赏的未曾谋面的“陌生人”大多与我同龄,或年长几岁,也不会天天聊天,我没有依赖一个人的习惯,也不会去主动依赖一个人。我们有时会分享彼此生活中的见闻,互评对方的朋友圈,自然地相处着,如果将来有机会,就见面,就这么简单。三是我所敬仰的人,这类人大多是我喜欢的老师,有意无意认识的一些小编辑和作家。感谢这些我所敬仰的人同意添加我为微信好友,交流不多我也不想轻易打扰,看到对方更新的充满正能量的朋友圈,我想自己是在向他们努力吧,希望有一天像他们一样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闪闪发光。


    每个人都有自己记录生活的方式,我庆幸,开通了“从柒开始”这个个人的微信平台。直到今天,关注人数并不多,以前没开通留言功能的时候,会有朋友在后台给我留言,现在开通了留言功能,很开心拥有你们的鼓励,这是我们共同成长的平台,我们的朋友圈。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微信,熟悉又陌生的社交。

    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朋友圈会更美。

    留一片净土,为你,为我,为我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微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rmj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