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章 义者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重点讲了老子的“上仁”,也就是大爱,这是人先天本有的本能。我们常说大爱无疆,这与佛教教教义是一致的,当佛祖用无量巨大的事物比喻福德时,最终发现宇宙间没有哪一样能跟“爱”相比。爱是人的本能,也是一种思维,而思维是无限的。再大的事物都有边界,而思维是无边界的。
老子说:“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至上者的行为是没有目的的。有些记者在采访救人者时总会问,当时你是怎么想的?这是多么愚蠢和无知的问题,这是对救人者的侮辱与不尊重。我想救人者唯一的想法就是救人,不会再有其它想法。记者提出这样的无知的问题,说明他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仁”。当下社会教育都是有目的的教育,使得教育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本是“为之而无以为”却成了“为之而有以为”,这是逐利思想的体现。
老子的“爱”还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心连心”上,彼此能感知对方的悲喜。喜人之福,恶人之祸,这是当下社会最为缺乏的,没有怜悯之心,没有恻隐之心,对他人的疾苦表现冷漠,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成了常态,老人跌到,要不要扶,却成了问题,“仁”的“欣然”却要三思。所以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实践,关乎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的复兴才是真正的复兴。
韩非子在讲完“仁”后,接着讲“义”。按《孟子·告子上》对五常的解释:义也,羞恶之心,就是知道羞耻的心。“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指对错事、坏事感到羞耻、憎恶,就是义的开端。上仁,没有目的自然而为,而“义”已经带有人为情感在里面了,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人们知道了对与错,好与坏,羞与耻,也许是我们知道了它们的含意后才知道的,而这些不是我们本性中本有的,是后天学习的结果,从此开始,人类的文化走向了自我。
韩非子对老子“义”的解释“义者,君臣上下之事,父子贵贱之差也,知交朋友之接也,亲疏内外之分也。” 意思是义是指君臣上下的联系,父子贵贱的差异,知交朋友的交往,亲疏内外的分别。人类社会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从不同的角度看都有差异与差别,都有等级上下之分。三六九等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对自然万物的区分归类,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方法。三六九等,一般来说就是对世间乃至宇宙万物的类别及级别进行区分、归属,狭义是指对人所拥有的物质、思想、职业等的层次高低进行区分。也许正是这种区分,才产生了争斗与奋斗,才会有适者生存,人类才会生生不息。
也许,这样的安排本是自然的事,大自然就是这样,做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自然也是这样。老子悟道成学,自然认可接受这种区分与归属,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义”来规范这种区分与归属。人类社会的这种区分与归属,是自然而然的事,是自然形成的关系,老子的“义”就是对大自然的敬畏与遵从。
【义者,君臣上下之事,父子贵贱之差也,知交朋友之接也,亲疏内外之分也。】
在公司管理中,老板与员工必须认可并接受这种“义”中所说的关系,这是存在与管理的基础。社会关系的稳定决定了社会的稳定,如果人人都不认可不接受这种关系,那么社会就会陷入混乱,当然社会的管理者要为人们提供改变这种关系的通道,要形成社会共识,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合理合法的改变这种关系。所以,在公司管理中要注重员工晋升制度的建设与完善,这是员工改变现有关系的唯一通道,也是公司最佳的激励制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