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感觉统合教育
成才途径永远不止一条—特殊儿童往往有特殊才能!

成才途径永远不止一条—特殊儿童往往有特殊才能!

作者: 惠心千爱智慧 | 来源:发表于2017-12-04 09:32 被阅读4次

    这位家长跟我预约测评的时候,忧心忡忡地说:“我的孩子6岁了,先天听障,不会说话,从出生到现在,装了人工耳蜗,他可以听见,但是后来作了很多的听力训练和语言训练,到现在两个字的词都说不出来,没有任何效果,怎么办呀?我都要崩溃了!”

    因为孩子有些特殊,无法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同步,因此预约了一对一的测评。初见ZQ的时候,进入眼帘的是一个活泼可爱、虎头虎脑、身体健康的小男孩,脸上时常挂着微笑,多么招人喜爱的孩子啊!跟他一块来的还有他7岁半的哥哥,哥俩几乎一个模子长出来的,开朗、帅气。

    测评开始了,因为是一对一,因此妈妈跟哥哥都离开测评室,ZQ一个人跟我和张老师在测评室里,他并不紧张,也不害怕,脸上依然带着微笑,跟其他孩子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接下来,我轻声呼唤他的名字,没有反应;请他配合作游戏,他没有搭理;让他作相应的动作,他依然在我行我素 ......我开始用动作引导他,孩子看到手势,跟着玩起来。玩的过程中,粗动作部分除了单脚跳完全做不到之外,孩子身体相对还是比较协调的,甚至超越有些健康孩子,特别是在他处理高处的身体转换的能力,完成游戏任务的技巧,比一般的孩子更为灵活,这期间明确地展示了孩子的智力水平是不低的。

    可是,为什么在母亲的眼里,孩子会一无是处呢?

    接下来的精细动作的测评,可以找到答案。因为听不到(懂)指令,孩子无法进行静态测评的任何一个环节,由于理解不来,孩子开始下意识地逃避我的示意,哪怕有些事情他能做,但或许他认为自己做不好,至少成人会认为他做不好,他故意东看西看,左摸右摸,回避指令。视觉对于孩子而言,是“看”,并没有“看见”,因为他看的东西,似乎没有经过前庭进入大脑,因此没有对“看见”的事情,作适切的反应。家长说,孩子装了耳蜗,是可以听见声音的,但是孩子对声音的概念,只是“声响”,内容是什么或者有什么区别,因为没有神经通路,信息无法通过前庭进入大脑,更不要说去分辨它,甚至透过大脑指挥自己的发音系统去发出相应的语言,这也就是为什么多年的“语言训练”,但孩子却无法发出任何一个单词的原因。有些训练机构的目标,只是停留在“条件反射”上面,可是,“条件反射”是不等同于思维的。就如同训小兽时,一摇铃它就会过来吃东西,并不等同于小兽拥有思维能力。孩子在我发出指令时,第一反应都是去摸一下相应的教具,但很快就放弃了。可见孩子内心多么希望自己可以做好,然而,过往的经验告诉他:“别试了,在成人的标准里,你永远做不好!”从他跳跃的眼神中,我看到孩子的无奈和不自信。

    这时,我观察到ZQ的哥哥在一旁,烦燥不安地依偎在母亲身上,不停地想要去尝试什么,看看母亲又坐回去。偶尔过来摸一下弟弟的测评用具,都被母亲一把拉回去。当他不断地干扰弟弟测评时,张老师请他到测评室外游戏,他不停在门外用力地撞击着玻璃门,发出巨大的声响——他要进来!两个孩子,不但先天一样:先天听力障碍。连后天也一样,神经通路都没有得到良好的开发,触觉发展严重不足,情绪很难控制,从而也影响了前庭的正常发展,信息无法很好地进入大脑,更不能顺利整合,向外正确传递。实际上,听障不是令两个孩子形成今天发展迟缓的原因,我们可以见到许许多多完全没有听力和语言的孩子,在自我表达和自我成长上面,有着非常惊人的表现。

    先天听障可能是遗传,也可能是孕期的不良习性。但是不同的孩子,形成相同的后天呈现,不良的教养模式,才是始作俑者。

    重新核对孩子的基本信息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0-6岁的整个教养模式,是没有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的:生产时胎位不正(通常与产前的情绪、营养、动作有密切关系),进行了剖腹产(让孩子失去了产道挤压的重要神经刺激),出生后0-6个月,没有进行按摩抚触的弥补(这是触觉通路的最佳连结弥补期),因为孩子的先天听障,家长把所有的精力全部都放在孩子这个短板上,一定要在这块补上来,认为这样就能够让孩子跟其他孩子的起跑线一样了。就好像训练一只老虎爬树,没有学会爬树,做什么都不行。结果老虎爬树没学会,捕猎的本领也没了。家长在孩子的短板上死死地盯着,拿其他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作比较,越盯越生气,越比越恼火,控制、约束、限制、包办、打骂......由于生存受到威胁,生命启动了自保功能,孩子感受不到爱,没有爱的环境,大脑网络基本上发展非常缓慢,甚至于在打骂的时候,脑网络会大片断裂开,使得原本建起来的一点网络,渐渐地萎缩。

    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总是为人们开启一扇窗,甚至很多扇窗。我们看到世界上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霍金、张海迪、力克·胡哲、海伦·凯勒、贝多芬、无臂钢琴师刘伟......他们之所以能够为自己开启一条成功的道路,是因为他们(更多是他们的父母)接受自己的现状,接受“门已经关上了”这个事实,然后在探索中,从窗户找到了光明。大量的孩子对自己的不接纳,往往是来自于至亲对他们的不接纳,因为孩子是透过至亲对自己的定义来评估自己的价值的,亲人就是孩子的镜子。从镜子里看到我们是不值得被爱的,是不优秀的,是残缺的,是讨人厌的麻烦鬼,于是孩子就越来越自卑,会自暴自弃,整个生命的春天,就因为一朵花无法绽放而全部枯萎。

    每一个孩子生来就是天才,只不过呈现的方式不同。在通往天才的108种心智模式里面,家长仅仅因为有一条路不通,就全面否定了孩子,而往这条死胡同里一条道走到黑。如果说孩子有生理上的听障,那么我们成人内心的“听障”和“视障”岂不是更为严重么?完全看不见、听不到这个生命的需要和未来的其他可能。

    因着与这个孩子的缘分、对生命的敬畏,我尽可能用最接地气的语言(话直理不糙),建议母亲放下内心“标准孩子”的框架,开始去审视这个从来没有好好认真欣赏过的生命,去体验他的不容易,去看见他的努力想好,去感受他的委屈与恐惧,去理解“造成今天他这个样子不是他乐意”,去聆听他的需要,去了解生命成长的规律,全心全意地去给他提供适时的帮助,在生理优势还没有完全消失之前,给予足够的神经营养的刺激,让他有一个重建生命硬件和软件的机会(我曾将0-6岁的身体开发和神经网络发展,比喻作电脑的硬件软件的最佳建构期),以便应对未来各种信息的整合处理。让这个特殊的生命,在爱的滋养下,渐渐触摸到自己与众不同的美好,然后全然自在地去长成最好的自己(而不是别的什么人)。让我们一起为这个生命祈祷。

    允许他(她)长成自己,就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更是对天才的最好的开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才途径永远不止一条—特殊儿童往往有特殊才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ryt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