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婆小学 毛育荣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新教育的到来,让我如沐春风。又让我重拾了大学爱读书读书的好习惯!
如果你问我,我最喜欢哪位作家?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余华,就是余华,他的作品让我百读不厌,我喜欢他的《活着》,喜欢他的《兄弟》,喜欢他的《许三观卖血记》,但,我更喜欢他的《第七天》。
近来,又把余华的《第七天》又重温了一遍。读罢,又有了新的收获,又有了不一样的感悟!真的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啊!比《活着》更绝望,比《兄弟》更艰难。余华的《第七天》则是用一种荒诞的现实主义风格,描写了杨飞在死后七天的经历,所见所闻:被大火烧死的杨飞,被强拆的郑氏夫妇,车祸身亡的李月珍,杨飞的前妻自杀,鼠妹因情自杀,伍超为鼠妹买墓地卖肾而死,官场的腐败等。其中最让我动情的莫过于杨金彪和杨飞之间的父子情深。杨金彪勤劳善良,对待工作一丝不苟,更是用自己的一生倾注了对杨飞的爱。
与其说这是一部小说,还不如说这是对整个社会的缩影。这难道不是当今社会所发生的真是事件吗?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猜疑,嫉妒与贪婪,在《第七天》里表现的淋漓尽致。《第七天》采用了反讽的手法,讽刺了当今社会的真实现象,表达了作者的无奈与愤怒,体现了作者的社会责任感。运用巧妙的手法,以死的视角描写一系列的不公平不公正现象,荒诞,但,不荒谬。
不论是读余华的《活着》,还是他的《第七天》,都不禁让我潸然泪下。平和的余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传达出他的心声,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人世间的人情令暖。小说中温馨的爱情,感人至深的亲情都令我感动。但,小说中的不公正不平等现象又让我心痛。人,活在世上得不到公平公正,就连死后,殡仪馆还分等级,墓地大多数人也买不起,这可真是连死也死不起啊。
但余华的《第七天》也不全是绝望,在绝望之中还蕴含了希望。温馨的爱情故事,感人的父子亲情,最重要的是还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有这样一个地方,水在流淌,青草遍地,树木茂盛,树枝上结满了有核的果子,树叶都是心脏的模样,它们抖动时也是心脏跳动的节奏。很多的人,很多只剩下骨骼的人,还有一些有肉体的人,在那里走来走去。这,就是死无葬身之地。在这里树叶会向你招手,石头会向你微笑,河水会向你问候,这里没有富贵贫贱,没有悲伤疼痛,没有仇也没有恨,这里人人死而平等。
但反观我们的社会,各处各地存在着不公平公正的现象:贫富差距悬殊,城乡差距大,利用关系走后门,教育不公等等。 看完《第七天》之后,说实话,我真的很心痛 !但我又真的很向往小说中描写的那个“死无葬身之地”。如果我们的世界,都像小说中描写的“死无葬身之地”那般美好,人人生而平等,那该多好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