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这个字,原应是不分男女的。
01
前段时间,被称作“女德教母”的丁璇火了,她的奇葩言论很多人至今还记忆犹新。在她眼里被强奸的女性是“辱没祖先”,“贞操是女孩最好的嫁妆”。
昨天,一则关于辽宁抚顺“女德班”的新闻再次引起热议。
这个所谓女德班教授《女诫》、《弟子规》以及家务技能,上课时讲师的每一句话都炸裂三观:
“婚姻的思想基本原则: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坚决不离婚。”
“男为天,女为地,女子就该在最底层。”
“(点外卖)不刷碗,说明你已经丧失了妇道。”
“三个男子的精液混合在一起成为剧毒,专伤不洁女。”
种种荒谬的言论,令人不寒而栗,更荒唐的是,在这里学习的女学员都被这种思想洗脑,竟毫无疑义、把讲师的话奉为人生的至理名言,牢记于心。
视频中有学员跪在地上在哭诉忏悔:“女子应该朴素干净,而我以前每天浓妆艳抹,违背了女子道德……”
还有学员徒手擦厕所,边擦还边说'它脏、我的心比它还脏。”
七十年前,女作家萧红曾经感叹道:“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
七十年过去,女性的天空好不容易高远了一点点,却有人试图再次把它拉低,把女性的羽翼剪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8条第1款就男女平等问题有明确说明,而不是“夫若发怒,不可生嗔。退身相让,忍气低声。莫学泼妇,斗闹频频……”这种所谓的传统美德。
我们无数次批判,却仍有无知无耻之徒打着所谓“国学”为旗号,通过这样手段给一些还没成熟思想的女性灌输封建时代的“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思想。
甚至于这些垃圾讲师曾有过中国文化管理协会颁发的“中华传统文化专家库”资格证书。
这无疑是在践踏前人为我们做出的种种努力与付出。
02
在事件被曝光后,很多网友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会有人报名去学这种东西?”
想了解她们的心理,我们先来看以下这些言论:
“女孩子不需要多读书,不然不好嫁。”
“离婚的男人是个宝,离婚的女人是根草。”
“为了孩子吧,这事忍一下就过去了,千万别提离婚。”
相信这些话不少人都在父母嘴里听过,被长辈教训过,在情感问答的回复里看过,甚至有的自己也这么觉得过。
也有很多人,一旦听闻一个女生大龄未婚、前任数量过多或者离过婚,都会暗暗给她打上一个”可怜“的标签,并且不自觉想帮她走上结婚生子的“正轨”。
比如经常可以在网上看到两个女人在大街上互骂:狐狸精,勾引我的男人!不得好死!然后另一个女人怼回去:明明自己没本事留住男人,还来怪我?
你看,这些女人都觉得男人出轨都是女人的错。原配有错,小三小四有错,唯独男人没有错。
在视频暗访中,记者问及女学员来这里的原因,有人说:“因为老公希望我恢复女子的性德、柔顺”、“我阿姨来过这里几天,她说挺好的”。
她们的身边人、她们的老公、和她们自己骨子里认同这种思想:女子就是应该三从四德、顺从忍让、以生孩子为己任。
可见,这个社会支持女德言论的人大有人在,哪怕还是在喊了那么多年男女平等口号的今天。
想起鲁迅的一句话: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电影《记忆大师》,讲的是家暴给人带来的心理阴影。剧中的好几个家暴受害者,多年来活在丈夫家暴的阴影之下。
但是她们从来不敢声张,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原谅丈夫,正如女德老师的说法,女人就应该隐忍,忍了,就还了,还了,就了了。
她们天真的认为对方会改过自新。结果呢?都以惨痛的方式离开人世。
去年有个新闻说,廊坊的一位带孩子的女士,在进电梯前她劝吸烟男子不要进电梯吸烟,而男子蛮不讲理,两人发生争执,这位女士被男子暴打了将近半分钟。
对于此事,作家王小山发微博评价说:“对这个把孩子扔电梯里不顾一切出去拍照片的妈妈也要好好教育一顿——再打一顿也可以。”
忍,成了在中国为人妻母必须遵从的规矩。
女德班讲师谷爱琳说:“我的四项基本原则就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坚决不离婚’。丈夫不是在打骂,是在成就你。把一个傻乎乎的女人培养出来,那能叫骂吗?不算骂。而且,每次我有错都积极赔礼道歉:我错了对不起了下次不敢了……那哪里还能招来打呢?”
义正辞严,逻辑严密,仿佛在说在中国做一个合格的妈妈,做一个合格的女人,规矩可跟其他地方不一样。
而这种状态,就是女德馆的源头。
对女性灌输单身和离婚的恐惧,让她们一想到自己被男性嫌弃就等同被世界抛弃,教导她们将自贬和忍耐作为获得接纳的代价,以期获得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多少感情破裂甚至遭受暴力的妇女不敢离婚,她们很痛苦,但她们更恐惧于舆论压力。女德馆的出现,对他们何尝不是一味安慰剂?
你或许可以救一个被骗的人,却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无数的案例告诉我们,再奇葩的言论,只要找到受众,被奉为大师躺着数钱完全不是问题。比如“头脑简单向前冲”的成功学,比如“癌症也能治”的保健品,比如“电击治疗网瘾”的杨永信……
没有“女德”不可怕,没有分辨恶意善意的能力才可怕。
而这个世界,最难改变的就是人的观念。
03
后台有一位粉丝问我:“因为已经不是处女而感到自卑,该怎么办?”
相信《欢乐颂》中,应勤因为邱莹莹不是处女而跟她分手的情节大家还记忆犹新。
之前还有朋友信誓旦旦地说,这编剧是不是有点跟不上时代了,这大清都灭亡一百多年了,哪还有那么多有处女情结的年轻人。
我当时不置可否,说可能我们身边的人里没有,但整个中国肯定多得是,随便翻翻新闻就能看到很多。
什么富豪征婚,平民征婚,要求是处女的比比皆是。
曾几何时,我也天真地以为这个社会对于“处女情结”的解构已经足够多了,至少作为女性本身,我们不该再被所谓的“处女情结”所禁锢。
但是这位粉丝让我意识到,就在此时此刻,还有很多女性也依旧深陷于“如果不是处女,我的生活就会变得很糟糕,甚至会变得廉价”的怪圈中无法自拔。???
我们追求美丽,不是勾引别人,而是取悦自己;我们追求平权,不是为了和男性斗争,而是想活出自己的价值。
如果你自己都看不起自己,那么谁都帮不了你。
世界经济论坛每年都会发布的《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显示,中国男女已经越来越不平等,在2017年的报告中,排名甚至跌到了第100位。
人不自救天难救,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就别再让这种糟粕的“女德传统”来祸害自己了。
套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女孩子不努力,将来不但要嫁人,还要去女德班的。
网友评论
对于此事,作家王小山发微博评价说:“对这个把孩子扔电梯里不顾一切出去拍照片的妈妈也要好好教育一顿——再打一顿也可以。”
此事,只反映出某男的粗暴。而作家的评论也是指对”做出把孩子放进电梯自己拍照的这个行为的人”该打吧(虽然我反对认为该打的主张),不涉及对女性歧视的问题吧。只是正好这是一位女子做出来的行为而已。
文中提到的讲师讲的女性的一些应该的行为如婚前性行为、穿着、举止等,针对的是对女性本身的保护,对女性有利,不是对男人有利。当然,就女性来说,绝对是有权不在乎可能有利的方面,那也是个人的自由。只要自己不怨不悔心安理得就行。
我可以笃定地讲:凡是将“女德”两个字挂在嘴边的人,没有一个好东西。
如果你想讲的是德育,这没有问题,问题在于:为什么单单要将女性拎出来,针对性地进行德行上的教育?
是因为中国没男人了吗?当然不是,所以只有一种解释:
“女德”这个词本身就是对女性的一种歧视和侮辱。你讲德育,就讲人的德育,而不是女人的德育;你讲尊重,就应该讲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而不是只讲女人对男人的尊重。凭什么要求女性去学习和遵守和男性不一样的德行?
所谓“女德”,本身就是把女性推上了不平等的位置上,既然是不平等的。那么,所谓的“我都是为了女人好”,就显得有点臭不要脸了。
这是在污蔑国学啊!
世界上只有一种平等,我爱你时你也爱我!
1.“女子无才便是德”不是让女子不读书,而是主张女子谦逊内敛的美德,不是“无才”,而是“才不外露”。
2.“男尊女卑”来自于《易经》,“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是说女人要合乎“道”,就像大地般谦卑包容,而男人也要像天空一样高远正直。
最可恨的就是拿古人说过的话来佐证自己的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