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那年春晚

作者: 鸣凤乔 | 来源:发表于2019-01-13 17:19 被阅读7次
儿时的年味/那年春晚

文/鸣凤乔

1

现在想起儿时的年,最难忘的莫过于春晚了。春晚开始的年代,尽管物质依旧匮乏,却没有精神上的荒芜来得更厉害。

那时候的孩子相对自由,不用去学琴,也不用刻意去学唱歌跳舞……放学后写完作业就在外面疯跑,玩累了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快乐又简单。

当时的电视机还是一个稀罕物件儿。演《八仙过海》的时候我不超过十岁,家里还是黑白电视机。但是并不愿意在家里看,喜欢到舅奶奶家,她家人多热闹。看完后不敢回家,总觉得有鬼在身后追赶,那感觉既刺激又兴奋。第二天还很害怕,但还是会去。

看电视剧收获很大,除了看热闹,还记住了八仙中每一位神仙的名字,倒骑驴的张果老,吟诗行侠吕洞宾,借尸还魂的铁拐李……

最喜欢何仙姑,就因为她是女人,又那么漂亮,曾经在画本上描画过无数次。长发飘飘,衣袂飘飘从那时起,就住到我的心里了。

神仙的生活是一种美好的向往,仿佛他们就住在我头顶上的云彩里。感觉这一切不是故事,而是一种遥远的存在。心里期盼那种山青青,水依依的生活,那梦境般的地方一定在远方……

播放《霍元甲》的时候,家里已经换了彩电。我家是胡同里的第一台彩电,但父母并不让我们尽情地看电视,当然是怕影响学习。这台电视机工作了三十多年,去年才退休。

通过《世界各地》,不仅打开了我们的视野,知道山外边不再是山,而是实实在在的远方,更记住了一个美丽女子的名字——靳羽西。她不同于我身边的女人,看到她就会想起魅力、博学这样的字眼,用眼睛追随她的身影走向世界的各个角落。曾经暗下决心,长大后也要走出大山,做羽西一样精致的女人。

看过的节目基本都能记住,现在想想,自己也曾有过过目不忘的年纪,为此而骄傲。

常常在放学后,坐在草地上,看着天上的云朵,和小伙伴们一起憧憬,一起讨论看过的电视,仿佛谁说的多谁就更厉害、更聪明。

图片来自网络

2

但过年时就不一样了,可以随便看电视。那一年张明敏出现在了春晚的舞台上,深情演唱《我的中国心》,我们仿佛看到了真人一样兴奋,那劲头决不亚于现在的孩子追星。

特别又是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时期,穿着新衣,兜里揣着压岁钱,吃着平时少有的零食,端坐在电视机前,感觉这就是莫大的幸福,神仙的日子也不过如此。

那时的记忆力真的超级好,不仅能够记住歌词,而且还记住了一些演员的名字。刘晓庆、张明敏、关牧村、苏小明、郑绪岚、奚秀兰……我为能记住这些名字而感到骄傲。

有一次和同学聊天,我把知道的演员悉数说出来,她竟然是麻木的。我很奇怪,也很失望,仿佛决斗时找不到对手一样。我的超级爱,她怎么会不喜欢,我以为所有人都跟我一样呢!

张明敏的《垄上行》《乡间小路》《外婆的澎湖湾》,苏小明的《军港之夜》《绿岛小夜曲》,奚秀兰的《阿里山的姑娘》《天女散花》等,特别是《阿里山的姑娘》,我连歌词里的虚词都记住了。

那时候喜欢港台歌星,喜欢快歌,一听到音乐就不由自主地动起来。这样的喜欢持续了好多年,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变得目光慈祥,喜欢安静了。

后来父亲买了一本奚秀兰的磁带,其实最好听的还是上面两首,但爱屋及乌,我把磁带里其他的歌也都学会了。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磁带封面上,奚秀兰穿着一件淡蓝色对襟盘扣的上衣。

妈妈也有一件这样款式的衣服,我还偷偷地穿上去上学,衣服太大,穿在我身上滑稽极了。

毫不夸张地说,儿时的春晚可以影响我们一年的生活。上学的路上听着姜昆的相声,湖南的花鼓戏,感觉路途也变短了。

你可能会问,上学的路上怎么听的呢?那时候没有袖珍录音机,也没有mp3。那是乡政府广播站为丰富乡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在午间播放的,这也丰富了我们小孩子的内心世界。

图片来自网络

3

小时候每到过年,弟弟就缠着我陪他放鞭炮。大红灯笼下的雪地上,炮竹的碎片像一地金子,好看极了,但我的心却不在这上面。

弟弟放完鞭炮,拎着小灯笼去找同伴们玩耍去了,我却恋着我的春晚。

老人们说除夕是要守岁的,我总是等不到时辰便睡着了。那一年除夕,我看完了春晚,意犹未尽,又看了《西游记》,感觉真的很过瘾。

喜欢看春晚还有一个原因是受父亲的影响,他说他所有的文艺节目都爱看,相声、歌曲、小品和杂技。听歌他喜欢研究歌词,看到优秀的人他就一句话“真是能人啊!”就是现在,已经七十多岁的老父亲,看到新鲜玩意儿还是兴致盎然,真羡慕他的童心未泯,而我却找不到能令人兴奋的东西了。

但是回山东陪奶奶过年的时候,他却舍弃看电视而陪奶奶聊天。奶奶看不懂电视,她以为电视里的人是从电视机后面钻进去的。而春晚的时间正是所有人围坐电视机前的时间,这样热闹的时候,他不忍奶奶一个人守岁。

那一年孙悦的《祝你平安》,响彻大江南北。孙悦丹凤眼,两个小辫子的形象随处可见,因为那些年电视机差不多家家都有了。

图片来自网络

4

现在生活好了,不愁吃不愁穿,每天都像过年,却模糊了年味。小时候的年味哪里去了呢?

时代在发展,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世界越来越小,人和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彼此的心却越来越远。

各种感觉充斥着我们的感官,令人应接不暇,也令人麻木,分辨不出美好。

感官刺激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变得丰富,也可以让心变得迷乱,最后的结果就是找不到方向。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道德经》)。

所以简单才是美,才是快乐;品位才是精致,才是真正的富有。

在歌唱这太平盛世的时候,修炼内心,学会珍惜,才能找回初心。

儿时的年味/那年春晚

#羽西×简书红蕴新生#

活动传送门:羽西X简书万元现金红包征文|你还记得儿时的年味吗?

相关文章

  • 儿时的年味/那年春晚

    文/鸣凤乔 1 现在想起儿时的年,最难忘的莫过于春晚了。春晚开始的年代,尽管物质依旧匮乏,却没有精神上的荒芜来得更...

  • 儿时的年味|那年,那年

    【一】 年货。 天空泛起鱼肚白,屋外,大伯的拖拉机早已发动好。白烟袅袅升起,迎着晨光,拖拉机...

  • 儿时的年味|好看的春晚

    小时候 ,过新年,除了有盼望了好久的好吃的,好穿的,其实还有一种温暖的情结,那就是看春晚。 那时候,人们的娱乐很少...

  • 儿时的年味|春晚,最浓的年味

    春晚,从它诞生的那一年开始就注定了它特殊的历史使命。 中国人是最讲家庭团圆的民族,春运就是最典型的体现,而春晚则是...

  • 儿时的年味|那年的年

    新衣,年夜饭,烟花,爆竹,压岁钱…… 过年必备。 小时候,我们最期盼的,就是过年了,因为过年有好吃的,还有压岁钱。...

  • 儿时的年味|春晚与我们

    儿时的年味|春晚与我们 记忆里的过年那必须是一家人做在电视机前看春晚等候下一年钟声的响起,大街小巷里响起接连不断的...

  • 儿时的年味|踏雪看春晚

    那年姐姐十四岁,我十二岁。每年寒暑假都基本上是和父亲在羊圈上度过的,姐姐帮父亲做饭,我帮父亲放羊。那时...

  • 儿时的年味|那年那人

    2007年,我9岁,遇见了这辈子的第一个好朋友。活动传送门 我们两个真的是很像,一样喜欢粿汁先把汁喝完再倒上陈醋,...

  • 儿时的年味|那时那味那年

    年也称春节,对于中国人是有着别样的情感的。古老的文明将中国人对年的认知,刻印在了华夏民族的基因里,与生俱来,...

  • (原创)儿时的年味//那年那味

    灵悦轻歌/文 现在的年味非常淡了,只因时光太匆忙。总还记得小时候的年小时候的味。那时候时光多么慢,如木心说的那样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时的年味/那年春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uok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