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634139/7d852a2cb7ee759b.jpg)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深谙人性,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是曾国藩留人的窍门。
一、物质激励是基础
清朝晚期,军纪涣散,军费给养严重不足,很多绿营兵勇处于半职业化状态。
湘军陆军正勇月薪四两二钱,比绿营兵口粮多一倍,战时口粮甚至多三倍,中层干部月薪200两,高层将领月薪3000两。
“起兵之初,不妄保举,不乱用钱,是以人心不附。当今天下祸乱方兴,非赏不劝。”
好友刘蓉写信劝告:汉高捐四千户封赵壮士,而陈稀授首。项羽印信不忍给别人,而韩信、陈平终于弃他而去。
二、精神激励要常用
1、用亲笔信代替公函
曾国藩善用写私信来激励下属,避免生硬的公函,士兵倍感亲切。
2、赠送腰刀
湘军在收复武汉后,曾国藩为鼓励士气,命人打造了一百把腰刀,并在每把腰刀上刻有“歼灭丑类,尽忠王事”八个大字,奖励给那些军功卓著的将士。
后蒋介石亦效仿曾国藩,造中正剑赠给优秀的黄埔军校毕业生。
3、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
尊重人才,保留体面。
4、勇担责任
案例:刘铭传防守沙河
防守沙河之策,从前无以此议相告者,贵军门创建之,本部堂主持之。凡发一谋,举一事,必有风波磨折,必有浮议摇撼,从前水师之设,创议于江忠源;安庆之围,创议于胡林翼。后来本人办水师,一败于靖江,再败于湖口,将领们都希望舍弃水而就陆,坚忍维持,而后再振;安庆没有合围之际,祁门危急,黄德糜烂,群议撤安庆之围,支援两处,因鄙人坚忍力争,而后有济。至于金陵百里之城,孤军合围,群议都恐怕重蹈和、张之覆辙,即使我本人也不以为然,其后坚忍支撑,竟以地道成功。可见天下事,果能坚忍不懈,总可有志竟成。
5、感情留人,注重三缘
大量使用有血缘、地缘(同乡)、业缘(志同道合)之人。
三、举荐识拔好人才
曾国藩常言,人生得意时须努力做成一个局面,以举荐识拔人才为己任。
举荐胡林翼:胡某之才,胜臣十倍。
举荐沈葆桢:该道器识才略,实堪大用,臣目中罕见其匹。
举荐左宗棠:虽其求才太急,或有听言稍偏之时;措词过峻,不无令人难堪之处。而思力精专,识量宏远,于军事实属确有心得。
举荐李鸿章:该员劲气内敛,才大心细,与臣前保之沈葆桢二人,并堪膺封疆之寄。
四、盛时培养接班人
德鲁克讲接班问题始终是对任何最高管理层和任何机构的最后检验标准。
曾国藩对李鸿章的培养可谓用心良苦,倾尽所有。
夏震武说:“合肥(李鸿章)、南皮(张之洞)一生所为,其规模皆不出湘乡(曾国藩),数十年来朝野上下所施行,无一非湘乡之政术、学术也。”
曾国藩病卒,李鸿章写的挽联是:
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
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