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桂花开了,天空变得很蓝。悠闲的午后,躺在大草坪上享受着日光浴,舒朗的风轻轻抚摸脸颊,人也跟着慵懒了。安静的仰躺着,头顶是一片湛蓝的天,身下触着的是柔软的草地,微眯起眼,嗅到空气中浮动着隐隐的香气,“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恍然似有了梦,梦里不知今夕何年。
1.秋收丰
那时的我还不是现在的我,那时的日子还没有现在这么悠闲,可那时的天比现在的还要蓝,那时的阳光比现在还要亮眼。乡村的秋天,少了文人墨客笔下的那一抹寂寥色彩,凄凄哀哀的模样惹人无限慨叹,它也不像戏文里写的浓妆艳抹款款登台的婀娜姑娘,有着婉转唱腔 ,供人们赏乐。乡村的人们不懂文人的情怀,也没有那么多悠闲的赏乐时光,他们踏踏实实,他们勤勤恳恳。在他们的眼里,秋天是金黄的稻谷,是熟了的柿子,是丰收的汗水和喜悦的心情。
一大家子人忙着收割稻谷,储存好今年的口粮。母亲、姑姑几个女人们割稻谷,父亲和爷爷担稻谷,奶奶在家提早给他们做好饭,大家分工明确。那时候我尚小,约莫也才刚记事儿,却偏爱跟着大人身后凑热闹。大家都有各自的任务要做,也没那闲工夫儿管我,所以我自然成了他们的小尾巴。
阳光下的稻田里金灿灿的一片,割过的田地却干干净净,露出整齐的稻茬和底下坚实的土壤。旁边是摞的高高的稻谷堆,等着人将它运走。我听从母亲交给的任务,将运送时田里不小心散落的稻谷捡拾起来堆好。农村人骨子里的朴实节俭,绝对不允许他们浪费任何一点粮食。秋天的稻田里,风轻轻吹过,我看见割稻谷的母亲和姑姑的腰是弯着的,看见担稻谷的爷爷和父亲的腰也是弯着的,我不知道是稻谷压弯了他们的腰,还是生活压弯了他们的腰。可是,他们汗水淋漓的脸上,又是快乐的。
小孩子天性就缺少耐性,活没干多久人就跑没影了,这点母亲倒也没说什么。村子里往西边走有一棵很高很大的柿子树,上面结满了黄澄澄的大柿子,我那时就站在树下眼巴巴的仰头望着。柿子树是李伯家的,虽然我摘一个估计他也不会介意,但我人太小怎么也够不着。更何况,我也很怕他家的二黑,二黑是他家养的一条大狗,那双黑森森的狗眼正紧紧盯着我,我不敢动。就在我要被吓哭了的时候,李伯一家带着大箩筐来了,爬树的爬树,摘柿的摘柿,赶狗的赶狗,最终我如愿以偿地得了一小筐柿子。我没舍得吃,把它拎在手里只想快点回家,一路上闻着柿子的香甜,小小的我只觉得那筐柿子重逾千金,怎么都到不了家。
2.上学堂
日子是家里勤勤恳恳的老黄牛,踏踏实实地耕过一个又一个春秋。一晃我六岁,是到了上学的时候了。乡野偏僻,只有一所公办小学,离家不远也不近。大人们忙着农活,也没工夫送我去学堂,好在村子里上学的小伙伴不少,大家结伴而行。
通往学校的路是一条条交错的乡间小道,两旁的田地里种满庄稼。对孩子们而言,这条乡间道上的每一处景都是有趣而诱惑的。春天里,大片大片金黄的油菜花开的正灿,粉白的蝴蝶在花丛间嬉戏。一群孩子,早就停下脚步,放下书包追着蝴蝶在花丛奔跑玩乐。往往玩得忘记了时间,最后总是稍大一点的孩子先反应过来,拽着我们这些小不点打打闹闹往学校的方向跑。有时候是下雨天,在大人的叮嘱下,一群小不点手拉着手,撑着小小的伞,一步一步慢慢前进,嘴里还哼着《上学歌》。

学前班的班主任是个四五十岁的女老师,教我们算术。她虽然看起来有点严肃,但是我喜欢她。因为她经常在全班同学面前夸我。自打上学起,我每节课都全神贯注,一改在家时的“疯”态。老师要求上课要端正坐直,双手靠在背后,不能随便放在桌子上,我照着做;老师教我们唱歌时,我总是唱得最响亮的那一个;老师教我们画画时,我总是画得最认真的那一个。很多刚上学的孩子总是不适应,又哭又闹,但我没有,我总是很认真的照老师说的去做,我觉得我挺喜欢上学的。小小的孩子,身上就有着一股韧劲。这是我记得的最清楚的老师的表扬。
期末考完试后,是姐姐陪着我去拿成绩单的,因为大人们总是有忙不完的事。我从老师手中接过成绩单,那是我人生第一次看见奖状,一张红颜色的有花有字的纸,很薄,但是上面有些字我不认识。我把它拿给姐姐看,姐姐兴奋地告诉我是奖状,从她的脸上我看到了喜悦,于是我也跟着喜悦了起来。后来我一直记着人生的这第一张奖状,因为它给我带来了动力,给家人带来了欣喜。
3.时光笺
十一假期,我抽空回家了一趟。
这么些年过去,当年的小乡村也有了很大变化。父亲和母亲没有再种庄稼了,他们都去了工厂打工谋生,因为当年家里的田地早就被征收了。年前县里的领导下来视察过,据说这里将要全面开发打造新农村建设。爷爷老了,但他种庄稼种了一辈子,让他歇下来他还不乐意,找了些别人闲置的田地来开垦。勤勤恳恳了一辈子的朴实农民,脚踩土地背朝天,劳作了一生,他们的魂是和土地连在一起的,土地在那,他们就在那。
奶奶也有八十多了,精神时好时坏。再也没有了当年的干练,很多事还要爷爷帮忙才能完成。唯一不变的是,他们老两口之间相互扶持的情谊,他们终其一生,不弃不离。

乡村几乎再也不是我记忆中的那个家,它变得面目全非。每次回来,父母再也不让我干活,他们对待我像对待客人一样妥帖周到。我感觉自己正慢慢地从记忆中的家乡出走,越来越远,最后变成了这个地方的过客。这让我苦恼,更让我悲痛。就像后来我上了中学,离开了小乡村去别的地方读书一样,我的记忆大概从那时开始剥离,它分出了三段,再后面是我人生大道的起点,最前面是我最宝贵的根之所在,中间的,便是空白,我什么都记不起,什么都不属于我。
时代的发展总是向前的,我们不可否认也无法拒绝。在这个发展进程中,乡村变了,或许有些人也变了。但是有些东西是永恒的,比如我的记忆,比如那一辈人骨子里的朴实勤劳,比如爷爷奶奶的情谊。
时光会改变很多东西,一生那样长,总不可能一成不变的走下去,有些改变我们可以选择,也有些改变不是我们能选择的。但是不论何时,我们都能选择努力地活,认真地活。
梦醒时分,阳光还是那样慵懒的铺在身上,空气中浮动着隐隐的香,草坪上还有人声笑语悠长。我翻身坐起,拎起背包,道一声:“哟,这光阴真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