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读《红楼梦》,可以说是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鲁迅先生曾经读读《红楼梦》的人的想法有过精辟的见解:
“ 《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
当然鲁迅先生是站在不同的人观点来看《红楼梦》,可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或者在不止一次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认为感受,见解,观点也是不同的,刚开始的时候,可以说是情感的享受,再看一次,可能是对书里所写的佛学的研究,还可能对禅悟的思考,再者也会对茶文化的探究。
所以阅读《红楼梦》一直是我业余时间的爱好,而这一次对书中的意境的描写感到非常的美妙。
《红楼梦》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贾宝玉在大观园中对潇湘馆提了一联。
“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中国文人雅士在平时的生活中,是比较注重生活环境的,同时在在生活的本身注重意境的培养。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如果是普普通通的人,能把随随便便的一杯酒写的如此浪漫,如此的情怀,如此的让人神往吗?
潇湘馆的主人是谁?林黛玉,林黛玉是什么样的人?
“心比比干多一窍,病弱西子胜三分”,所以曹雪芹就不惜笔墨在每一次笔会上让林黛玉出彩。
我们来看看她写的《问菊》:
“ 欲讯秋情众莫知
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
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
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
解语何妨话片时”
问菊,又何尝不是问自己?问的是菊,有何尝不是对林黛玉性格的写照?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这个世界世人皆醉我独醒,谁可以作为谈者呢!
那么没有人可谈,就以茶为知音,窗下一杯茶,闲敲棋子落灯花。宝鼎不煮茶了,屋里还飘散着绿色的蒸汽,幽静的窗下棋已停下了,手指还觉得凉隐隐的,如果不是独醒的人,又有哪里这样闲情逸致呢?,林黛玉的独立特行通过这两句诗似映入眼帘。
林黛玉居住的环境是如此的清幽,她的环境决定了她的为人,她的为人决定了这样的环境。
当香菱要她推荐诗集的时候,林黛玉首推的是王摩诘,也就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
她跟香菱说: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
林黛玉喜欢王摩诘的诗,我想也与她的性格相关的,我们来看看王维写的《空山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别的不说了,单就“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就把林黛玉的内心照的亮堂堂的,一个玻璃心一样的姑娘怎么会有烟火味呢?
所以林黛玉之死,不是死于病,而是属于世俗的不容,是活的太清醒,活的太突兀,活的太干净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