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与诚意(七)

作者: 满地森森 | 来源:发表于2019-10-25 10:13 被阅读0次

诚意与调整心态。

语境的远隔,学者的误读与误导,让我们理解阳明思想的原意很困难。但所谓传承,不过就是这样连接古今吗?

诚意也好,致知也好,格物也好,这都和我们现在所说的“调整心态”很接近。

当然,对调整心态也存在误读。有好多人,想当然的认为调整心态就是阿Q心态。就是精神胜利法,就是无可奈何的接受现实。这就把调整心态看简单了。

当然,词语的意义要我们来定义。以生活语言的多义性,我们要认定调整心态就是阿Q心态也无不可。但就这个词所包含的本义来说,人们经常使用这个词时所指的那些内容来说,调整心态就不仅是自我安慰。而且,自我安慰也不就是阿Q精神胜利法。

比如,林.彪出逃,毛.泽.东怎么办?还不是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如此而已,这还是伟人呢!

生活当中无奈的事情本来就多得很,我们只能想办法接受。比如,美国想弄我们中国。我们有什么办法,只有斗争呗。我们并不能改变别人的想法,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只能无奈的接受现实。在接受现实后,努力奋斗。这就是积极的心态。

仔细想想,就会明白,心态的背后是想法和观点。你无奈,你觉得痛苦,是因为你认为你不该得到这个结果。但你认为该得到某个结果的想法是否正确呢?是否符合现实呢?不符合,那就改变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呗!想法变了,比如,把自己应得的东西的标准降下来,你就轻松了。你的欲望多,你就累,你的欲望高,你就容易失望,失望就痛苦。

所以,调整心态,和诚意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意思。都是要我们深挖内心,挖出里面的“小”来。当然,有时候,也不是“小”,而是不符合现实条件的想法。阳明先生也是这个意思。在他跟学生的交流中,他也说,达到目的的心过于急切,也是一种私心的表现。言下之意,脱离现实的想法,无论如何高大上,也是不对的。

笔者认识到情绪和心态的根源也是想法和念头后,还是做了一些工作,对自己的念头总结归类了一下。发现,老祖宗们说的是对的。人之所以不快乐,爱闹别扭,原因还真在于贪欲太盛。你认为你该得这样那样,该当个百亿富翁,岁月将近,没有希望了,你自然不高兴。进一步剖析,原来当富翁是希望那种别人对你尊重甚至献媚,是希望自己能对别人指手划脚。这个就过了。

人和人之间要平等,不能被人欺负,也不能想着去欺负人。这样一想,指手划脚的欲望自然消失,也就不痛苦了。接下来,为什么你一定要当富翁呢?当得成,固然好,当不成,未必就是你的不是。

不管怎么说,反思内心,可以让我们轻易看到,这些贪欲给我们带来多少负累,多少痛苦。所以,少一分贪欲,即多一分自由。物欲轻到一定程度,人就会非常幸福。

古来的宗教,在这方面是很厉害的。

他们很深刻的认识到人痛苦的根源,所以教人要减轻欲念。甚至到认为受罪也是上帝的赐福这种程度。到了这种程度,人们还怕什么一般的困难呢?人们还有什么时候不高兴呢?这是把欲念搞成负数了。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他就感觉什么时候都是在收获都是在享福,这当然就幸福了。

当你和人相处时,不是期望别人尊重你,而是觉得别人能跟你相处,是自己的荣幸,你就幸福。常常觉得别人给你很多知识,让你受益,你就幸福。常常觉得别人满足你的很多好奇心,你就幸福。时刻提醒自己到别人不是一定跟你相处,你就会为能和别人共事感恩,就幸福。总之,放低欲望的标准,你就容易得到满足。当你把自然存在的东西都当成一种赐予,认识到水、阳光、空气、天空的美和珍贵的时候,你有什么不快乐呢?

有人说,与其调整心态,不如直面解决问题。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认真说起来,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比如说,有时候问题就是没有调整好心态,那么,所谓的直面解决问题,怎么办呢?工作没做,心里不得劲,这时候,是调整心态,接受这种状况,依旧没心没肺的高兴的去玩,还是把工作做完呢?当然要做完!但是,从不想去做,到去做,中间的这一段心路,就是调整心态。所以,这二者不是对立的关系。对立来源于人们没有清晰定义调整心态和直面问题的内涵。

人间事,多如此。

相关文章

  • 良知与诚意(七)

    诚意与调整心态。 语境的远隔,学者的误读与误导,让我们理解阳明思想的原意很困难。但所谓传承,不过就是这样连接古今吗...

  • 良知与诚意(六)

    朱子与阳明子的格物。 格物是诚意之功。 阳明和朱熹讲的格物致知是不一样的。朱子讲的格物,是去学习和研究世间的万物,...

  • 良知与诚意(五)

    诚意与致良知。 关于致良知这句话的价值,其实被高估了。或者说,被误读了。因为一些教科书的原因,我们往往认为,致良知...

  • 良知与诚意(一)

    关键在诚意。 某日,读《传习录》突然有感,不禁感慨: 阅读心学近十载, 如今方知下手处。 惭愧之余复欣喜, 原来诚...

  • 良知与诚意(八)

    说到诚意,不能不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诚不光有一心一意的意思,还有精诚的意思。精诚的意思里,有一种用自己献祭的意思...

  • 良知与诚意(二)

    诚意就是坚持正确的方向,讲大道理,实行大道理。 诚意,就是把自己那些不好的念头改正了。诚意,还意味着始终坚持自己的...

  • 【阳明心学】大学古本序——不背负!活得更好是我们的资格,更是责任

    从这篇序中可以看出来,致良知离不开事,也离不开良知。 致良知在于诚意,而诚意在于诚实面对,格物则是致知的过程,透过...

  • 论“诚意”

    《大学》功夫即是明明德,明明德就是致良知,致良知只是个“诚意”的功夫。因此,对于心学修行人来说,只要把握住“诚意”...

  • 今天我毕业啦

    致良知28期诚意班2班三大组第14小组毕业家书: 时间:2021年2月27 日 主题:我与致良知学习的不解之缘——...

  • 视角学实践论(23):【训练视角】他山之玉(10)

    9)致良知 前面已经解析过了正心、诚意、格物,现在再说一说致知——致良知。 在阳明先生提出【致良知】之前,【致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良知与诚意(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vxs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