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看了一遍地摊经济的评课录像。王老师说“信息技术融合课”这个提法包含三个要点,“信息技术”、“融合”和“课”。他问道,这三个要点哪个最重要?大家都不约而同的回答:“课”。
这半年,在麻吉星学习的最大收获就是:信息技术融合课的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教学内容的设计,其次才考虑如何融合信息技术。
而信息技术怎么融合、或可以做什么呢?信息技术可以做的太多了。
曾经,我觉得信息技术太炫目、太高大上,而主动远离信息技术。
现在,我认识到课堂上要融合的信息技术不是光彩炫目的技术,而是信息技术的灵魂:精准教学、促进思考、接近人。
陈蕾老师的课堂上很好地展示了信息技术的这几个特点。
精准教学
陈蕾老师运用信息技术搜集数据、二次反馈、设置标准进行评价反馈等,精准了解学情,做出应对,实施精准教学。
教学片段一
这道精心设计的多选题包含了课堂教学的重难点。陈蕾老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得出同学们心目中的多选组合,再引导学生思考并从中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组合。

教学片段二
陈蕾老师运用二次作答翻牌功能,看到每一位同学两次思考的结果。她有目的地挑出一位同学,请学生说出自己的两次思考的过程,对全班同学进行精准指导。

教学片段三
陈蕾老师设计评价标准反馈表。学生们应用老师刻意设计的标准,按下反馈器去评价别人。这个过程,既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也让学生反思自己作品的优点和缺点。如此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精准指导。

促进思考
很显然,以上三个教学片段都运用了信息技术,并在不同程度上促进学生的思考。片段一是对教学资源的思考。片段二是对思考结果的再思考。片段三是对自己表达能力与理解程度的思考。
接近人
课堂上,老师可以与一个人交流,也可以了解到一个学生的想法,但是要同时知道全班同学的观点却很难。
而信息技术的反馈功能,可以帮助老师看到全班同学的思考,辅助老师与全体学生互动。
陈蕾老师熟络地运用信息技术反馈的数据,悄然走进每一个学生的思考中,并在大家的数据背后穿针引线,把教学重难点与同学们的理解联系起来。
这样的信息技术课堂上,老师和同学接近了,同学和同学也接近了。
信息技术让以生为本变得真实。用好信息技术,提高学的效益,享受课堂,这应该是我新学期的目标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