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深处,70年代,和钢小学生逸事几则

作者: 天山客 | 来源:发表于2017-07-05 16:12 被阅读5次


1 幼时第一次买书


指挥部,是一个地名,就是最初钢铁厂成立时,临时指挥部是设在这一片的。

北桥,指挥部一带的居民区

指挥部有和钢最早的一间小书店,面积不大,15-20平方左右。

在小时候,大概6岁左右,曾经去过一次书店,才知道,原来和钢这个山沟里,还有书店这回事。

那时的书店,书是放在柜台后面的书架上,不让人碰书的,不买的话,摸都不让摸的。

一年级,有一次,家里父母给了我2元钱。

我一直惦记着小书店,就独自一人从南桥的工程连,冒着寒风,徒步走到北桥指挥部,过了吊桥,找到了小书店。

2元钱,全部买书,好象买了十一本连环画书。

各种连环画

那时单纯,没想到一下买这么多书,更没想到应带一个书包来。

在路上,怕让别的小孩发现给抢了,书放在肚子前面,用衣服前襟包住,两只手抱着,就这样一路走回去,估计当时手抱的都酸了吧。

回到家,全部放在桌面上,一数,发现少了一本,再数,数量是少了一本,因为当时买的连环画书,书名都记得,想起了丢失的那本书的名字,这才接受了事实。

惆怅了一阵,转念一想,才丢了一本,其它的都还在,也算不错了。

当时,同学们都流行互相换书借书看,手上没有几本小画书,怎么和别的小孩子换着看呢?

喜欢买书看书的特点,从那时就可看出端倪,回想那时,如果同龄的其它小孩有了2元钱,可能就会买些玩具或者买糖吃了吧,哈哈。

2  铁塔旧事


最熟悉的那一排房子,曾经的小区

这个铁塔,小时也经常爬上爬下,但都不敢爬太高,最多3-5米高就下来。

有一年的夏天,孩子们都在这下面玩,玩来玩去,大家心血来潮,要比赛看谁能爬的最高,谁就是第一名,就是冠军。

铁塔架子上有脚蹬,距离30CM以上的,越往上,脚蹬分的要开一些。

孩子们就开始爬了,我也是其中一个,爬了几米就不爬了,让位给别的小孩,因为害怕有电,其他孩子也一样,爬了几米就下来了,最后也就两三个小孩爬的高,有10米左右。

这时,看到谢新湖还在不停的向上爬,慢慢的超过了其它的小孩,已经是第一名了。

我和其他几个孩子在下面看的心惊,在下面喊:“可以了,快下来,你是第一了!”

谢新湖不理下面的小孩的呼喊,还在向上爬,每爬一个脚蹬,孩子们就在下面呼喊,有的说加油,有的说快下来,有的就兴奋的叫。

我很担心,生怕这家伙被高压线给吸飞上去了。

他爬到铁架直立的最高处,到了支架斜分开的那里,还想向上,但可能脚架太高,不好爬了,找位置站稳。

谁也没想到后面的戏剧情节,他居然脱下了裤子,开始向下撒尿,难道吓尿了?还是自然本能反应?端着象冲锋枪一样左右扫起来,底下的孩子们尖叫着四散开去。

谢新湖这家伙撒完尿,系好裤腰带,又踢踢腿,又放开一只手,表演比划了几下,然后才慢慢的爬下来。

从此,谢新湖在工程连这一片的小孩群里,一爬出名。

大大小小的,男男女女的小孩子们,都认识了他,知道他胆最大。

虽然他当时个子很矮,但以后也都不敢小瞧他了。

后来这事传到他父母耳里,回家狠狠挨了一顿棍棒教育。

3 玩水


小时候,到了夏天,会有一些胆大的孩子在这个大岩壁下游泳。

那时河道有些不同, 要河水流量很大很清时,会有50米长度的水道,适合游泳玩水,孩子们可以狗刨,也可憋气漂浮一段。

很怕这里的河道,不敢下这的水,当时不会游泳,夏天的河水也非常冷的。

河道里面的石头也很多,有的石头很锋利,不小心会割伤脚指,水流也急。

小孩子站在边上,向前几步,也就被水冲击的站立不稳,如果倒了撞到石头上,也是非常危险的。

曾有运气不好的孩子,为冒险付出生命的代价。

4  帐篷学校


5岁来到和钢后,在山边水边疯玩了一年多。

到了6岁多,有一天,父母说可以报名去上学了,先上学前班,通知说还要自带板凳。

父母都忙,委托邻居陈指导员(陈淑燕的父亲),顺路带我一起去。我就老老实实的跟着陈叔叔,走路到学前班的帐篷,跟着小朋友们一起,进了班级。

外观类似这样的帐篷,没这么新

当时学校和学前班都是设在帐篷里的,有的孩子从小就是宅男,哭啊闹啊,就是不肯进教室。

一个班有4、50个小孩,里面光线也暗。

印象中,毕老师教我们识字和算数,个子不高,特别负责。

山里的小孩,跳皮,不安静,毕老师每次上课,都声嘶力竭,嘴角边浮现白沫,看着都很累,我也没办法,只能自己少说话少闹腾。

毕老师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学习启蒙老师之一,印象深刻,后来听说多年前已离世,愿毕老师在天之灵安息。

和钢正在建设中,开始办学,条件确实简陋 光线有些暗,黑板也远,板书也看不清。

家长们就很高兴,总算有个地方让孩子识字了。当时孩子们也不知道艰苦,就是感到新鲜,可以上学了。

教室人多,互相挤着坐,空气不好,吵吵闹闹的。

都是山里跑惯的孩子,一下到了人多的地方,安静不下来。

5  小学


操场,主席台

学前班上了一年,转眼该上一年级了。和钢小学的教学楼也盖好了,我们就搬进了明亮的教学楼。

学生们从帐篷里换到新楼里,都很开心,当时先是在这右边的一楼,从一年级到2年级,3年级后好象就到了二楼,换过两个教室。

上了一年级,分了班,认识了很多同学,南桥一片的孩子多,也有河对面的孩子,他们上学就比我们远多了,要绕路通过南桥再走到学校。

红小兵,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哈哈,那时正能量充足啊

一年级的班,小学有3个班,我们那个班,谢新湖是副班长,宋文雅是学习委员,杨向荣是班长。

他们都经常是三好学生,第一学期就成了红小兵,带上了红领巾。

我那时心情也很失落,但也没办法,一个班40多学生,第一学期给4-5个名额。

一年级下学期,再选4-5人,其中有我,还有陈锐锋。

终于当上了红小兵,带上了红领巾,激动了好几天。

南桥,和钢小学,操场,看来废弃很多年了

和钢小学,每次运动会时人山人海,跑步,跳高之类的,我是没有参加的,就只能当拉拉队了。

平时体育课,也在操场练队列。课间,学生们也会在操场排队跑步,作课间操。还有球场,孩子们可以踢足球,打蓝球。

多少同学和老师的音容笑貌,浮现脑海。

课余时间,在这个操场学会了骑单车,小学操场,是南桥河这边唯一的开阔地。

操场也是河边的戈壁滩平整出来的,都是石子和沙粒,跑步时也要当心,一不小心摔倒,手就会疵掉一块皮的。

学习小组,是当时鼓励的一种学习方式

6 校园霸凌事件


小学主楼侧面,多少次从这个大门进出学校,小学生活也会波澜起伏,也有明争暗斗。

劳动奖章

2年级时,有一次爸爸给了我一个劳动奖章,我很开心,就别到帽子上。到了小学校,很是耀眼,当时有奖章的也不多的。

没想到,下课后,在走廊,没注意,几个4年级的学生,围着我抢走了像章,然后就跑了。

围攻

我不服气,知道他们是4年级的,上到二楼,去找到他们班主任,说明了事由。

上课了,老师将这个班10多个人叫到外面站成一排,让我认那几个学生,我认出了三个,老师留下了他们进行教育,开始也不承认,时间久了,也忘记是否取回像章了,总之折腾了一番。

排队指认

第二天,在楼道里,又和他们狭路相逢,我见势不对,夺路而逃。

他们两三个在后面追,大孩子肯定跑得快,后来抓住我。

也不敢打我,恐吓了几句,扬长而去,可能也是害怕我再找他们班主任。

可能我平时老实,加上学习好,老师们也都认识,这几个孩子又调皮,成绩差,不是一路的。如果真告起状来,学校老师还是会分辩事实的,这也是他们不敢再造次的原因。

这次事情给当时的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我也不知,原来这就是现在所说的校园暴力。

和钢的校园,也不是安静的港湾。

过了几十年,经常在网上有校园霸凌的新闻,这种问题还是没有解决,看来家长们要上些心,教一下自己的孩子多防备才好。

7  到好朋友家看书


小学这座楼,在后来的梦中也常出现的

小学上了三年级后,同学们的友谊就有分化,那时我在班上的好朋友就成了许朝勇。

我喜欢看书,放了学就到许朝勇家去玩,实际上就是看书,他的父母也喜欢我去玩。因为我的成绩一直很好,他读书和写字方面要弱一些,希望他和我玩,能受一些学习方面的影响。

他家有好几份报纸,还有一些杂志,因为许朝勇的母亲是工会的干事,家里订了几份报纸,也可以借不少当季新出的报刊杂志带回家给孩子看。

70年代的报纸

许朝勇有个姐姐,大三岁,他们家的这些报刊杂志,除了许姐姐看的多,然后就是我看的多了,许朝勇真是不愿意看书,她妈也经常说他,你看别人都看书,你也多学一下嘛。

这样估计也有两年多的时间,直到上初中,我每天要看到吃晚饭,我哥经常来叫我回家吃饭,知道我不去别的地方,一来就一个准,那时天也早黑了。

各种杂志

70年代的杂志也不多,解放军文艺、人民文学、新疆日报、少年文艺、大众电影、故事会、儿童文学、电影画报等等,足够课外看的了,眼睛也是那时用的太多了,上了初一就近视了,许朝勇的姐姐也近视了。

当时他们家放报纸杂志的房间的灯光很暗,看报还好,看杂志小说特上瘾,不愿意停下来,眼睛看累了,揉揉接着看,眼睛近视,也是自己贪心看书的结果啊。

腹有诗书气自华,看的多了,也吸收了不少,对学习自然有帮助,上了初中,家长和老师都经常对我说,要好好学,要考大学,和那时喜欢看书学习也有关系。

各种杂志

8 捡柴火


打柴火,是和钢最初的小孩子们经常作的事,到了秋冬时节,都会到山坡或者沟里,去捡适合引炉子的柴,山沟里没太多树,所以树枝就少,就去找些灌木丛。

这种扎扎刺还是容易着火的

有一种扎扎刺的,很多刺,经过加工后,放入炉内,用一片纸作引子,然后很快就可着起来,再上面加几块大一些的煤块,一会儿,炉子就着了,通过烟囱排烟和加热,新疆的老房子就是这样取暖的,有的地方大一些的房子,还会砌火墙,保暖效果更好。

红柳,水份大,不太好烧

近处是没有这些植物的,要踩单车,到十四医院那条沟里去,过了桥,有很大一大片河水冲击出来的戈壁滩,两条河交汇的地方,生长了很多灌木丛,有多种植物。

灌木丛,冬天就没叶子了 灌木丛

到了入冬,会有几天的时间,和钢的孩子们成群结队的,踩单车出发去打柴火。

每次都是我哥骑单车,驮上我,到了目的地,就开始分头行动,一人一把镰刀,去砍灌木丛当柴火。

但实际上,我是砍不了多少,小时看书还可以,打柴火,手无缚鸡之力,都是我哥砍的多,砍好后用绳索绑定,放在后坐,一路再推车回家,放到院子或房顶上。

冬天至少要去一次,70年代和钢的孩子,都有这方面的经历的。

灌木丛

沙棘

过了几年,大孩子们长大离开家,小的孩子也吃不了这个苦。另外,工厂因为各种建设,产生了不少废的木料,就可以花钱买一车木材,在院子里劈成小片,够几年引火用的,打柴火也就渐渐停了,这个经历很难得。

现在想来,在冬天,打柴火,也算是不错的户外活动。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相关文章

  • 天山深处,70年代,和钢小学生逸事几则

    ​ 1 幼时第一次买书 指挥部,是一个地名,就是最初钢铁厂成立时,临时指挥部是设在这一片的。 指挥部有和钢最早的一...

  • 天山少年回忆录——生活在和钢

    1 和钢 和钢座落在天山山脉深处的一个山沟里,北离天山北麓的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有近200公里,南面离天山南麓的和静...

  • 国乐逸事几则

    内部传阅,谢绝转载 一 9月30日学活地下一层排练。 乐乐和嘉嘉老的报菜名。 乐乐:别生气~~(同时抚摸嘉老的肚子...

  • 儿子逸事几则

    儿子老赖着要和他妈睡 我:“儿子,我老婆好久没有和我睡觉了,你今天一个人睡。” 儿子:“爸爸,你又不是小孩子,你为...

  • 天山深处

    这个夏季,城市里温度三十多,还是有些炎热,然而山里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非常凉爽,甚至是有些寒冷! 刚到这,我...

  • 天山深处

    刚入秋的天气,身着棉袄,天山深处,时冷时热,四季交叠,不知穿啥好! 难得几家人有共同时间,大家一...

  • 时光不居,流年暗换

    季节深处,天地萧瑟,即使无风无雨亦无雪,仍觉寒意袭人。 古人有多雅致?《帝京景物略》中记载着一则画梅逸事:“日冬至...

  • 几则

    1嘴 艾子处于青春期,觉得母亲特唠叨。 一次,艾子忍受不住,摔门离家。 此后母亲不再倾述。 一天深夜醒来,艾子发现...

  • 几则

    1.学习的境界 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学习聪明人的思维过程,也就是思维的逻辑和方法,其次才是传递给你的信息知识。 2....

  • 几则

    倒也无言是最好 16年7月2日,她毕业典礼,自南城往沈,吾故未归,思再难见,作文记之。 她前日毕业,典礼前一晚期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天山深处,70年代,和钢小学生逸事几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vyq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