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298749/aeb1c3c96f173d2a.jpg)
“创造”,“感受”和“净化”( poiesis aesthesis and catharsis)是审美经验的三个基本范畴。
亚里士多德将创造看作是制造某物的能力及由此获得的快感。从中世纪经文艺复兴至近代,创造一直被看成是主体的实践活动,在艺术领域特指作家产生作品的活动,进入20世纪,创造已经由作者转向读者,读者的创造力必须成为审美经验的重要内容。
感受是现代审美活动中的重要因素。古代的审美快感由于审美与认知的混沌状态而表现为对形象和意义的统一把握,近代以来,感受与理性对立成为专属艺术的感感性认知。现代社会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加剧,人的异化程度日益加深,审美感受担负着恢复人们日益萎缩的审美经验的重任,以抵抗由物质文明造成的人与社会的异化,“处于感受层次的审美经验承担了一个与社会存在不断加剧的异化
现象相对立的任务”,具体来说就是“运用审美知觉的语言批评功能和创造功能去抵抗文化工业中萎缩了的经验和卑贱的语言,鉴于社会角色和科学视角的多元性,这种知觉还被用来保存其他人对世界的经验,从而捍卫了一种共同的视域。自字宙论消失之后,艺术最适合于支撑这种共同视域”
净化产生于艺术交流的过程中,它既是艺术改变人们行为方式的开始,也是艺术交流的终点,亚里士多德在论述悲剧的功用时首次提出“净化”的范畸,尧斯认为通货净化,接受者从日常的功利和琐屑中释放出来,在自由的审美判断中获得心灵的解解放。
审美经验的这三个范畴是作为各自独立的功能结合在一起的。“作为审美经验的三个基本范畴,创作、感受和净化不应被看作是有等级差别的,是一个层次不同的结构,而应看作是一些独立的功能的结合体。这三个范不能作相互的还原,但却可以不同的方式联接,”在审美活动中,创作、感受和净化没有绝对的界限划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