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电影文学与评论简书电影简书电影院
夏日已逝——《八月》我更喜欢它的另一个名字

夏日已逝——《八月》我更喜欢它的另一个名字

作者: 眉宇间 | 来源:发表于2017-05-19 10:30 被阅读30次
    夏日已逝——《八月》我更喜欢它的另一个名字

    《八月》

    导演: 张大磊

    编剧: 张大磊

    主演: 孔维一/张晨/郭燕芸

    类型: 剧情

    片场:106分钟(中国大陆)

    电影3月24号上映。

    它说,留住好时光。

    故事截取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企改革的一个夏月,盛夏。一切都闷。屋子里闪着线条的电视放着《篱笆·女人和狗》,修不好的风扇嗡嗡作响,狭窄的厨房的,水龙头滴答滴答的淌着水,妈妈嘴里含着水喷在绿植上,小孩趴在窗前,悄悄看着对面楼层的女孩拉着小提琴,爸爸在昏暗的剪辑室里,鼓捣胶卷。

    夏日已逝——《八月》我更喜欢它的另一个名字

    黑白影调,讲了个和解。

    儿媳和病重的婆婆会和解,小雷爸妈会和解,三十年工人换来一屋毛线后下岗的舅舅会和自己和解,出狱的面临父亲死讯的三哥能没能和解我们不知道,那个醉酒后跟儿子说,“人啊,永远不要低下他高贵的头颅”的爸爸,离开电影厂下岗的小雷爸,最终也低下了高贵的头颅,跟着瞧不上眼的韩胖子,做了奔波的场记。

    小雷爸几次都拉不下脸去求韩胖子关于工作的事,却不得不去,推自行车做到韩主任楼下,见韩主任走过来,自己却把头别过去,身子转过去,不让看见;又一次走在韩主任家楼道,听着韩主任在屋里大声讲着电话,又在拐弯处徘徊不前,他走不上去。心里顶瞧不上的人,要去给人跑腿,跟着人混,高贵的头颅往哪儿搁。另一面,是一大家人,几个男人都赶上下岗,儿子想进重点中学差了分要送钱。老实讲,不是件容易事,多的是人庸其一生,总要和解。

    夏日已逝——《八月》我更喜欢它的另一个名字

    曾经那些八十年代还曾激励着许多大学生、知识分子和普通人对于新时代和未来的梦想,默默让位给了如今人们对于物质生活和小康之家的欲望。改革势必留下暗疮,而中国经历的这段时光,怎么说呢,速成。越短的刀子,刺得钝、伤的深。但改革不是武器,他治下的暗伤,愈合很难,但还好,有人甘苦与共。

    一家人合照的时候 小雷给爸爸留了位

    小雷爸还是跟着韩胖子去做了场记,去了内蒙古的大草原上,风吹得厉害,可他面对着镜头,要给家里录一段话时,还是低低头,说那边还有他的活儿,就不说了。不善言辞,也像极了我的爸爸。

    夏日已逝——《八月》我更喜欢它的另一个名字 片子借着小雷的眼睛,好奇、冒失地打量着千变万化的时代,让人想起杨德昌的《一一》。 夏日已逝——《八月》我更喜欢它的另一个名字

    他不爱说话,却一点也不木讷,一双赤子的眼睛,什么都看得到。

    在婆婆葬礼上 夏日已逝——《八月》我更喜欢它的另一个名字 我很喜欢电影的英文名字

    The Summer is Gone

    公众号一年了。

    生活如意而丰富——这样一句,表达不了我之所思所愿,我思愿的乃是:集中于一个目的,作种种快乐的变化。

    或说:

    许多变化中的快乐都集中在一个目的上了。

    迎面一阵大风,灰沙吹进了凯撒的眼皮和乞丐的眼皮。如果乞丐的眼皮里的灰沙先溶化,或先由泪水带出,他便清爽地看那凯撒苦恼地揉眼皮、拭泪水。

    之前、之后且不算,单算此一刻,乞丐比凯撒如意。

    世上多的是比凯撒不足比乞丐有余的人,在眼皮里没有灰沙的时日中,零零碎碎的如意总是有的,然而难以构成快乐。

    因而我选了一个淡淡的“目的”,使许多微茫的快乐集中,不停地变化着。

    这是摘抄本上最近的一段话,出自木心《琼美卡随想录》,共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夏日已逝——《八月》我更喜欢它的另一个名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axy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