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生活之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读书笔记之心理学
【连载】心理学应该很好看——超越自卑 阿德勒 生平(四)

【连载】心理学应该很好看——超越自卑 阿德勒 生平(四)

作者: 1d29271a259a | 来源:发表于2017-08-15 22:45 被阅读959次

    月半弯,原理工男一枚,后受弗洛伊德老先生冥冥之中的感召(厕所里捡了本书)转投心理学的怀抱,08年硕士毕业于华东某还算知名高校心理学系。生性活泼,对各种大部头、晦涩难懂的心理学书籍深恶痛绝,认为心理学应该写的跟段子一样好看

    【连载】心理学应该很好看——弗洛伊德篇

    【连载】心理学应该很好看——卡尔.荣格篇

    【连载】心理学应该很好看——超越自卑 阿德勒 生平(一)

    【连载】心理学应该很好看——超越自卑 阿德勒 生平(二)

    【连载】心理学应该很好看——超越自卑 阿德勒 生平(三)

    礼拜天下午不慎削掉半片指甲,手指头肿的像根萝卜,直到今天才能好好码字,所以原定上周日的更新也拖到了今晚,请各位见谅。

    看在拖着伤手码字的份上,亲点颗红心可好:)


    霍尔的邀约

    1909年,美国克拉克大学校庆,校长霍尔邀请弗爷和荣格一行赴美捧场,弗爷在美国的演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收获了巨大个人声誉的同时,也让大洋彼岸的同行们受益匪浅。

    斯坦利.霍尔

    斯坦利.霍尔,克拉克大学校长,著名心理学、教育学家,现代心理学创始人冯老师的弟子,美利坚合众国第一位心理学哲学博士,美国心理学会创始人。

    亲们应该都听说过“青少年的暴风骤雨”,这句话正是霍校长说的。

    从弗爷身上尝到了甜头的霍校长开始关注欧洲心理学的发展,并对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二人开始鸿雁传书,霍校长对阿德勒的观点非常认同,赞不绝口。

    在二人惺惺相惜的时候,弗爷开始磨牙,用一句流行的话表达一下弗爷和他的拥趸们的心情——羡慕嫉妒恨!弗爷的死忠弗伦茨酸酸的挖苦道:很明显,霍校长是要把世界从性欲和俄狄浦斯情结中拯救出来。

    1914年,霍校长代表克拉克大学发出邀约,请阿德勒赴美讲学,但随后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打断了阿德勒的计划。

    12年后,阿德勒终于如愿以偿,踏上美利坚合众国的土地,但当年发出邀请的霍校长已经去世,二人未能见面。

    战后的美国

    为期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把欧洲打的满目疮痍,损失惨重。而在大西洋彼岸,一个超级大国正在崛起。

    浩瀚的大西洋,隔绝了欧洲的战火,战争初期向交战双方出售军火、提供战争贷款让山姆大叔大发横财。尽管后期被迫卷入战争,但战火始终未燃烧到本土,打烂的都是别人家的坛坛罐罐。

    趁你病,要你命,趁着英法德意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忙着打仗,美国迅速发展经济,增强国际影响力,成功的将大英帝国从世界领导者的宝座上踢了下来,自己一屁股坐了上去。

    当欧洲国家硝烟散尽,收拾完破砖碎瓦、准备重新置办家当的时候,他们惊喜的发现在大西洋的另一边,一个完好无损、欣欣向荣的国家已经把它们甩出了几条街。

    美国一举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经济蓬勃发展——爷有钱了。

    有钱的人们开始热衷享乐,忽视了精神的追求,宗教信仰开始缺失,婚姻和爱情也不像以前那么忠贞和牢不可破,年轻人们厌恶传统的限制,追求新鲜刺激的生活。

    用一句话来形容当时的美国,经济繁荣、信仰缺失、民风开放!(和今天的中国貌似有几分相似)

    于是很多社会问题开始浮现,离婚率节节攀升,问题少年大批出现,有识之士们开始在各个领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时阿德勒关于婚姻、家庭和儿童教育的种种观点进入了美国人的视野,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布朗大学等知名学府纷纷向阿德勒发出邀约。

    访问美国 满载而归

    1926年11月,阿德勒乘坐的邮轮从南安普顿港起航,驶向大洋彼岸的纽约。

    在几个星期的航程中,阿德勒十分的纠结。一方面他担心自己并不熟练的英语,另一方面奥地利和美国的差距,也让他的自卑感开始作祟。在登上美洲大陆之前,阿德勒并不知道自己的学说是否会被美国人接受。

    事情的发展证明,阿德勒的担心是十分多余的。

    除了纠结,阿德勒还有一丝丝忐忑不安,14年前,一艘同样豪华的邮轮,在同样的季节,沿着同样的航线,驶往同样的地点,然后一头撞上了冰山。

    这艘邮轮的名字,叫泰坦尼克。

    好在一路平安无事,邮轮顺利抵达曼哈顿。

    和深居简出、醉心于内心世界的弗爷不同,阿德勒是个热爱社交,并十分擅长和人打交道的人,这让他迅速在美国认识了一大批同道中人;而超强的演说能力,让他迅速俘获了美国大众的心。

    在美国期间,阿德勒积极开展社会活动,结识了许多心理学、教育学届的精英人物:创办了美国第一所儿童指导诊所的所罗门.维尔、著名教育家杜威的弟子玛丽.海伦娜、精神病学家莫顿.普林茨、畅销书作家索菲.鲁斯汀等。

    除了社会活动,阿德勒在各种场所发表演讲,向美国人展示他的个体心理学思想,阿德勒的演讲诚挚又不乏激情,充满着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却简洁清晰、通俗易懂。

    尽管带着浓浓的欧洲口音,而且不时也会有一些语法错误,但这无伤大雅,阿德勒在纽约、普罗维登斯、波士顿、辛辛那提、芝加哥、底特律等地进行了一系列精彩的演讲,迅速的征服了大洋彼岸的听众。

    在芝加哥的演讲,因为粉丝太多,有两千多人没有买到票,最后不得不更改场地。

    美国的媒体,也对阿德勒的到访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纽约时报》、《纽约世界》杂志、《普罗维登斯杂志》、《芝加哥论坛报》纷纷对阿德勒作出专访,《普罗维登斯杂志》称阿德勒为“自卑情结之父”。

    1927年4月《波士顿全球报》发表了一篇长文,点评了阿德勒的美国之行:四个月的旅行,四个月的演讲,无论在哪座城市,哪所大学,阿德勒博士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四个月前,忐忑不安的阿德勒踏上美利坚合众国的土地,四个月后,阿德勒在美国已经广为人知,收获了巨大的个人声誉。

    8个月后,阿德勒第二次来到美国,这时的阿德勒已经没有了初次来访时的忐忑不安,而是充满了从容和自信。

    因为他发现和传统、保守的欧洲比起来,崇尚平等和自由的美国更适合个体心理的发展。

    在阿德勒第二次访问美国之前几个月,他的著作《理解人性》被翻译成英文,并在美国出版。

    这是一本为美国大众“量身打造”的书籍,阿德勒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实用而有益的方式阐述了人从出生到青少年的人格发展。

    此书在美国出版后,不光受到了学术界的赞誉,也获得了诸多非专业人士的青睐,销量达到几十万本,并多次再版。

    在还没有当当网的那个时代,这个销量是惊人的。

    随后阿德勒辗转各地,发表演讲,再度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载誉返回欧洲。

    定居美国 猝然离世

    1929年,从欧洲返回不久的阿德勒收到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访问教授邀请。

    尽管在维也纳混的风生水起,但阿德勒在学术界的身份只是维也纳大学医学院的无薪讲师,大致相当于今天高校的编外人员。因为维也纳大学认为他的理论过多的建立在推断和思辩的基础上,而缺乏严谨客观的证据支持。

    十几年前,弗爷在申请维也纳大学讲师职位的时候,也因为同样的理由,受到了同样的待遇,直到将近60岁的时候,才凭借一项失语症的研究捞到了一个教授职位。

    访问教授终归是教授,阿德勒欣然接受了哥伦比亚大学的邀请,开始常驻美国。

    定居美国后,阿德勒继续奔走于各地,教授课程,发表演讲,并尝试在美国推广儿童教育咨询中心。

    在《理解人性》出版之后,另一本为美国人民量身打造的畅销书《生活的科学》出版,在这本书里,阿德勒第一次使用了“生活风格”一词。

    和《理解人性》一样,《生活的科学》也收获了美国人的欢迎,《纽约时报》称阿德勒为“美国西部的孔子”......

    孔子:这小子是谁?

    1929年,继申请维也纳大学讲师未果后,阿德勒遭受了第二次同样的打击,他的终身教授申请被哥伦比亚大学拒绝,这一次出来作梗的,是弗爷的弟子们。

    彼时弗爷的精神分析已经在美国发展的轰轰烈烈,在哥伦比亚大学也拥有一批脑残粉,正是这批脑残粉从中作梗,使得阿德勒再一次尝到了吃瘪的滋味。

    吃了瘪的阿德勒愤然辞去了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的职位,一去不返,后会无期。

    1932年,长岛医学院为他提供了医学心理学教授的职位,阿德勒终于圆了自己的教授梦,并于同年出版了那本广为人知的著作——《超越自卑》。

    此时,据他去世,还有5年。

    1932年的维也纳,纳粹势力逐渐强大,犹太人在维也纳开始遭受排挤,阿德勒在奥地利的诊所被关闭,书籍被焚毁,学说被禁止传播。

    1934年,奥地利的反犹浪潮升级,罗莎和几个子女的安全已得不到保障,阿德勒正式移民美国,从此再也没回到故土。

    1935年,《国际个体心理学杂志》在美国创办。

    在随后的几年里,阿德勒继续奔波于美国和欧洲各地,发表演讲,宣传个体心理学思想。

    由于名声太大,邀请者甚多,阿德勒不得不辛苦的四处奔波,1937年5月28日,在讲学旅行途中,阿德勒心脏病突发,病逝于苏格兰阿伯丁。

    一代大师走完了67年的人生旅程,与世长辞!


    4月份以来在写作上花了很多精力,对家中的小屁孩关注有些不够。

    为了补偿一下,决定休假陪他出去旅行一个礼拜,去看看高山和大海。

    陪他读万卷书,带他行万里路,一直是我的梦想。

    所以这周末就无法更新了,还请各位喜欢弯弯的读者多多理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夏满1222:嗯嗯嗯,小胖弯更用药!
      • 郝晶读书会: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不能代表科学的心理学,在《这才是心理学》那本书有讲到。
      • 秋水芝麻:看你的文,可以省去看心理学发展史了:blush::blush:
      • 甜露易: @也叫月半弯 求教弯神!虽然阿德勒的思想认为,不要去干涉别人的课题,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 。可是面对自己亲密的人,比如孩子,夫妻,你确实看到了一些问题,而且给你自己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你知道怎么做才是更正确的。这时候我们应该通过什么好的方式来指引呢?如果对方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就是暂时不能理解。这时候除了等待,还有什么更积极有效的办法吗?
      • 南希晓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真好!
      • 甜露易:推荐使用语音输入法,这样再也不用担心手指受伤了。
        1d29271a259a:@郑鹏翔 没赶脚
      • haywirehouse:“喜欢弯弯”这个词,听着怪怪的……
        1d29271a259a:@haywirehouse 你自己想多了:relieved:
      • echo安神:‘’阿德勒在学术界的身份只是维也纳大学医学院’的无薪讲师,大致相当于今天高校的编外人员。因为维也纳大学认为他的理论过多的建立在推断和思辩的基础上,而缺乏严谨客观的证据支持。‘’ 到底西方还是觉得心理学难登大堂,属于社会学(占卜算命)范畴。更多是唯心的。
      • 一棵花白:最近刚好在读这本书,本以为会有所收获,谁知道很多地方无法苟同。终究是没读完,放弃了。
        1d29271a259a:@一棵花白 心理学这玩意本来就是见仁见智,没有完美的理论:smile:
        一棵花白: @也叫月半弯 对,马晓娜译的那版
        1d29271a259a:@一棵花白 超越自卑?
      • 沐沐周:打烂别人家的坛坛罐罐。游轮撞冰山。好玩。像看相声小品集锦。
        果然,一个人要成功,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可惜死得太早。有种说法:心脏病人都是A型人格,不知道对不对
        1d29271a259a:@沐沐周 大智大勇,大吉大利,缺一不可
      • 申公鲍:弯神是好爸爸,点个赞👍!
        还有一件事,阿德勒在心理学家中去天堂那么早,是不是因为太出名,太奔波,太累了。深层次说,他为自己的自恋付出太多,过度追求卓越,忽视了身体,导致去天堂?
      • 爱瑋儿:是个好父亲,旅途愉快!
      • 福二姨:阿德勒的演讲诚挚又不发激情,应该是不乏激情吧?抓到一个错,哈哈。
        1d29271a259a:@福二姨 :smile::smile::smile:
      • 九月麦地Wheat:想点俩红心,给9指琴魔
        1d29271a259a:@九月麦地Wheat 哇哈哈哈哈!
      • 我是沐姑娘:理解理解。:grin::grin:
      • 遇见小娜:弯神,假期愉快!:blush:
      • 帝天宇:我直说了,你这篇文章没有写弗爷时候那么用心,不过你确实要照顾小孩,能理解。
        1d29271a259a:@帝天宇 这都被你看出来了
      • 蓝莲花88:点了红心了。精神可嘉

      本文标题:【连载】心理学应该很好看——超越自卑 阿德勒 生平(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bfz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