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疤

作者: 廊下 | 来源:发表于2019-03-29 22:45 被阅读22次
戒疤 戒疤

静山寺建在三石镇上地势最高的位置,说来最高,其实也就是一个小山坡上面罢了,寺庙虽小,但是香火从来都是不断的,庙里面供奉的是庇佑百姓安康的上远神君,上神渊青,据说就是在静山寺里面羽化成仙的,很多香客经常慕名而来,为家人求得平安。

静山寺不大,庙里中共四人,明予是最后来的,其他师傅都是远字辈,大师傅远山,二师父远海,三师傅远空,明予来的时候十三岁,那年洪水带着了他的至亲,后来大师傅救了奄奄一息的他,给了他一口饭吃,他才能活到如今。

三石镇,因镇前三块巨石而得名,镇子很小,民风淳朴,镇子上的人夜不闭户都无甚关系。

三石镇的和尚被别处的和尚不一样,他们可以食荤斋,亦可娶亲。

其实当和尚也有当和尚的好处,一旦你被认可,受戒之后,无论你在哪家寺庙,便可食宿。当然并不是谁想当和尚就可以当的,第一你必须识字,第二你必须有把好嗓子或则灵活的脑子,因为和尚也是要生存的,他们不仅仅就是靠着香钱来度日,他们也会和其他百姓一样,播种庄稼,饲养牲畜,当然也包括给百姓们诵经祈福,还有放焰口等。

二师父远海是个三十几岁身材健壮的汉子,要不是他顶着一个光溜溜有着十二个戒疤的脑袋,大家对他的第一印象大概是镇山的屠夫,当然远海每到过年的时候就会变成屠夫,对于杀猪这种事情,远海师傅早已经驾熟就轻。明空师傅人比较安静,他有一把好嗓子,每当放焰口的时候,他诵经唱曲可以三天三夜不重样,大师傅是他们几人中年纪最大的,亦师亦父。

明予作为后来者,最开始来也不知道要做什么,一开始也只是帮着师傅们挑挑水,喂喂猪,后来的时候,大师傅教他识字,现在他跟着师傅们已然可以独当一面了,大师傅这几天正准备把他送到三里外的寒山寺受戒呢,那以后他就是真正的和尚了。

明予正认真的想着事情,突然一个拳头不轻不重的落在自己的肩膀上,黄鹂般清脆的声音从身后来:“小明子,我娘让你到我家去帮我姐描个花。

“姐姐可是要成婚了?”明予问。

“是啊,是啊,可是焦灼个人,我看着好是累人,不是明年秋末才成婚嘛,现在准备嫁妆都还有些创促,这不我娘就命我差使你来了,小明子,快些走吧,我给你熬了酸梅汤,放在老井里冰着呢!

说话的姑娘叫元英,元家住在镇子最尾巴那家,家中有两姐妹,长相是镇里数一数二的好,姐姐前几天看了人家,对方都觉得不错,亲事就定了下了,元家两姐妹长得有七分相似但是性格方面却又是大相径庭,姐姐安静,妹妹活泼。明予有一手描绘的好手艺,无论元英不管找来什么物件,明予总原模原样描出来,对于镇子里会绣花的姑娘来说,这手艺简直就是绣花中的点睛之笔,元英姐姐就经常找来明予帮她描画,然后她又比着画样,一针不落的绣出来,明予长相乖巧,又经常帮着元家夫妇干活,索性元家夫妇就认了明予做干儿子。

这不明予才刚刚到他们家,元英娘一手拿着呱呱直叫的老母鸡,一手拿着刀,想必是今天中午的盘中之物便是这只可怜的鸡了吧!

明予帮元家姐姐绘了一幅牡丹,一幅鸳鸯,牡丹逼真,鸳鸯传神,元家姐姐满意得不行,拉着明予就是一顿猛夸,画完之后明予就去找元英了,夏末秋初,田里的麦子都熟了,半人高的小麦地,一眼望去就像是打翻的金黄染颜,要不是元英清亮的歌声,他怕是要寻她一阵子。

明予过去的时候,元英已经把麦田割了一小个角了,姐姐要出嫁,原因主动承担了田里的事情,好让姐姐安心准备嫁妆。

“元英,我来帮你了!”

“姐姐的画,你都画好了?”元英脸蛋红红的睁着一双大眼睛看着明予,明予觉着元英脸蛋好看,但是最好看要数她的眼睛,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白眼珠鸭蛋青,黑眼珠棋子黑”,看着元英额头上一颗一颗的汗珠,明予心里有点惴惴,他把目光放在小麦桩子上,不敢直视她的眼睛,然后接过她手中的弯刀,低着头就开始干活,两个一起唱着歌,一起割着麦,干娘来叫他们的时候,他们已经割了一小半了,果然桌上那只大碗里盛着今天早上还在咯吱叫唤的老母鸡。

然后就看到那肥美的鸡腿就到了明予的碗里:“明予多吃点,今天又是帮姐姐绘画又是帮着干娘割麦,辛苦了。元英娘对明予的偏爱是他们家见惯不惯的事情了,元家爹爹就更加不用说了,不停的往明予碗里夹菜,看着明予碗里堆成小山的菜盘,元英有点怀疑她是不是爹娘是不是以前在哪个犄角旮旯把她捡回来的。

不过小明子还是不错的,今天他一来帮忙,本来要好几天的事情的,两天时间就可以解决了。

入夜。

早已是星汉灿烂,英子跟着明予去寺庙里乘凉,本来镇子里也没有什么坏人,加上有明予在,元家爹娘就让明予带她去了。

元英跟着明予的脚步亦步亦趋的走着,突然想起什么问道:“你是不是要去寒山寺受戒了?”

明予在前面点点头:“就是这几天了,大师傅说受戒都是和尚必要的一个过程。”

“那到时候,我可以陪你去受戒吗?”元英仰着头问他。

明予眨了眨眼睛,说道:“可以是可以,但是受戒的时候,你只能在外面等我,因为受戒时其他人不能进入寺里。”

元英点点头答道:“可以的,我就在寺门外等你。”

寒山寺不远,明予和元英早早就出发了,到了寒山寺的时候,里面已经有一部分和尚开始受戒了,受戒过程特讲究,烧戒疤前要请剃头的老先生剃干净头,直到摸不出发茬子,才能去烧戒疤,不然就“走”了戒。而且受戒之后三天是要一直待在寺里面“散戒”的,所以元英把明予送过来之后,在寺门前待了不久就离开了。

三日之后,元英来接明予,看着他脑袋上十二个戒疤印开始还有点好奇,后来看着他光秃秃的脑袋上,黑色戒疤处泛红的皮肤,她没再继续看下去。

“烧戒疤的时候疼吗?”元英问他

“疼,不过还是得忍着。”

“里面有人被疼哭的吗?”

“没有,只是有的和尚受不了,一直在骂娘。”

“刚刚送你出来的老和尚是寒山寺的住持吗?”

“嗯,他有意让我做沙弥尾。”

“什么是沙弥尾?”英子问。

“沙弥头,沙弥尾,就是将来做方丈,做住持的和尚,沙弥头要老成会诵很多经,沙弥尾要聪明,模样好的。”

“以后要管理一个寺庙,那你要当沙弥尾吗?”

“这还说不一定呢?”

元英听他这么一说完,就有点不高兴了,回程的路上就很少和明予搭过话,明予忍不住挠了挠有点痒意的头皮,回想自己是不是说错什么了,但是到了三石镇他也没有想出什么结果。

夜晚,一轮皓月挂在树梢上,但是和白天差不多的敞亮,元英跑到静山寺的山背后乘凉,晚风习习,但是怎么就吹不走心里的郁闷:“小明子以后要是当了沙弥尾就是方丈的人选了,以后要是还俗成婚的也是不可能。”元英胡思乱想着。都怪娘没事在家瞎念叨‘要是明予是自己女婿就好了。’

“元英,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怎么不叫我一起。”

这时候的元英最不想和他搭话了,抿着嘴对着脚边的一丛小花发呆。

明予坐了过去,他能闻到元英身上淡淡的皂角味道,想必是她洗了澡出来,明予觉得自己的脸蛋有点发热,看着对他爱答不理的元英,他很是不开心的拉了拉她的长辫子:“你怎么了,一整天都不和我搭话,我做错什么,你直接像以前那样打我好了,你别不说话。”明予扁着嘴,一副受了莫大委屈的模样。

元英偏过头盯着明予,一双眼睛在月光下,又黑又亮,明予有点不太自然的盯了盯其他地方:元英突然就说道:“我不许你当沙弥尾。”

明予愣了愣马上答道:“好,不当。”

“我也不许你当沙弥头。”

“好,不当。”

终于月光下的姑娘展开了笑颜。

元英又问:“今晚月色怎样?”

明予答:“今晚月色很美!”

“月色好看还是我好看?”

明予默了一下,小声的说道:“你好看。”

“那我嫁给你要不要?”

“……..要”

“你说什么我没有听清楚。”英子看着他明亮的眼睛说道。

“要!”明予大声的说了一句。

“那么大声干嘛。”元英盈盈的眼睛里装的都是今天晚上的星空和月色,美得不可思议。

繁星点点,月色渐渐,山坡上的小姑娘和小和尚就这样自行订了亲事。

……..

明予和元英订亲后不久,明予领着元英来拜上远神君,上远神君的神像和其他神庙了里供奉的神像有些不同,对于神像大多数都是和蔼亲切或者是威猛的,但是上远神君的神像一直是线条冷硬的,一副不言苟笑的样子,用金渡过的佛身,在烛光下柔和了些,大底是佛像的五官和明予有些相似,元英倒是不觉得疏远。

其实关于上远神君,镇子里一直都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上神渊青是几百年前静山寺方丈收的大弟子,他一心向佛,虔诚钻研佛中高深感悟,他本天生佛骨,所以也早早的参悟了佛经要义,羽化升仙了。

渊青年少时也曾遇见一个姑娘:

初见那姑娘时,她骨瘦如柴,彼时的她正被一群野狗追赶,女子连日赶路,没什么力气,幸的渊青施以援手,那时候也不知去处,只能亦步亦趋的跟着自己的救命恩人,外来皆为客,姑娘就在寺庙里住了下来。

姑娘没有爹娘,后来邻里看她喜欢月亮,大家都叫她阿月,阿月年岁十五,因为村里大旱,村里几乎颗粒无收,她就随着乡亲们南上在,只是在后面他们走散了,然后她就遇到了渊青。

阿月感激渊青的救命之恩,总是竭尽自己所能去帮他,寺庙里人本来就不多,阿月来了之后就帮着僧人们做做饭,扫扫地,大事她帮不上忙,小事只要她可以做到的,她就会尽力做到最好。

阿月在寺里待了三年,其他师兄弟看着寺里的香火实在不济,所以都选择远游了,最后寺里只剩下方丈,阿月以及渊青。渊青有时会下山讲学,虽然清贫但是三人生活下去还是可以的,方丈是在阿月来之后第五年的冬天去的。

阿月看着佛堂上停放的方丈遗体默默的流泪,渊青只是端坐在一旁为方丈诵着经,他的脸上永远都是平静的,看不出悲喜。

方丈走了后,渊青就成了静山寺的住持,整个静山寺也就只有渊青和阿月两人,阿月还是照顾着渊青的衣食起居,渊青不言苟笑,但是毕竟是相处了数载的人,阿月知道他想念老方丈。

阿月对渊青的那份心意,他一直都是不知道的,阿月知道自己不可能提,而且也不能提,于是她就一直待在渊青身边。有次渊青给了阿月一笔足够的财物让她离开,但是被阿月拒绝了,她一生命途多舛,她能够给他的不多,她能做的就是多陪陪他罢了。

阿月在静山寺待了十五个年头,阿月最后还是自己离开了静山寺,渊青一直很有才学,老方丈去后,静山寺不仅没有没落,香火反而旺盛了起来,后来也招收了不少弟子,弟子们都知道阿月的来历,对她的尊敬要多几分,弟子们有年纪小的,都是阿月一把手带大的,只是后来静山寺从小小的一个破庙到一个金碧辉煌的佛堂时,阿月走了,阿月对渊青说找到了以前走散的乡亲了,也说落叶总是要归根的。所以阿月离开了。

阿月离开其实也没有什么,除了那些从小被她照顾长大的小和尚,伤心了一阵子,其他人也就觉得少了一个人而已。

渊青住持也和平时一样冷冷淡淡的,不过熟悉他的人会发现他的话更加少了。

其实渊青对于阿月来说不仅仅是救命恩人,更是亲人,阿月知道自己生了很重的病,她没有告诉渊青,他能参透佛经教义,但是对于生命无常少了些释然。

阿月葬在静山寺对面的山头,是她生前托人把她埋在那里的,她说就算她死了,她也可以看见静山寺。阿月知道渊青虽然面冷但是心却柔和,那次他给阿月的那笔银子是他之前下山讲学几年的积蓄,这么好的人啊。

阿月离开人世时,眼前最后一幕闪现的是渊青在佛堂诵经,她在一旁为他掌灯的样子,她这一生能够遇见他,能够陪伴他十几载已是无憾。

……

元英靠在明予的肩上感叹:“小明子,你说阿月陪伴上远神君那么长时间,后来他应该知晓了阿月的心意,只是那时候他身上扛着责任,也是不能够和阿月在一起的吧!还有阿月好可怜,一个人离开静悄悄的,就像是风一样的,无痕的过去了,要是换成是你,你是会承袭老方丈的遗愿,还是不顾世俗眼光就做一个平平凡凡的人。”

明予皱了皱眉,认真的思考着这个问题,然后叹了一口气说道:“如果我是那时的渊青,应该会和他是一样的选择,他不能,也给不了阿月她想要的生活,他曾让她离开,也是想给阿月另外一种生活,只是阿月还是选择了他,其实我想人如果真的有来世,渊青上神可能会许给阿月一段姻缘,所以说造化弄人,要是阿月和渊青活在我们这时候就好了,世俗眼光不再是最重要的东西。”

元英一直觉得明予活的通透,要是明予在渊青的世界,一定会成为和渊青一样的人吧!

其实他们都不知道的是,几百年前的渊青在一次下山讲学的时候,听过一个店家讲的故事,那故事很简单,其实就是一个姑娘喜欢上了一个绝对不可能还俗的和尚,她知道和尚一直很害怕孤独,所以一直在他身边陪着他,只是后来姑娘生病了,她不想让和尚觉得又剩下他一个,所以她选择自己悄悄的死去。

后来也有打猎人看到过,每到月满的时候,有个僧人端坐在一处野坟前诵经,而对面山坡上静山寺的灯火都是通明的。

他们已离别,他们也会相遇。

相关文章

  • 戒疤

    她在几千里外,信鸽寻不到的地方 举手,投足,用不优雅的姿势生活 她把烟戒了,取走最后的火星 等熬不过冬天的时候,就...

  • 戒疤

    静山寺建在三石镇上地势最高的位置,说来最高,其实也就是一个小山坡上面罢了,寺庙虽小,但是香火从来都是不断的,庙里面...

  • 出家僧人头上戒疤的由来是什么?了解一下?

    出家僧人头上戒疤的由来是什么?了解一下? 皆仁法师 戒疤,又称为香疤。是出家僧人为了求受清净的戒体,而在身上燃香所...

  • 戒疤码

    戒疤就是和尚头顶的那几个点。点的数量很有讲究,一点清心,两点乐福。点越多代表受戒越多,级别就越高。三点,六点,九点...

  • 诗:我的六道戒疤

    我的第一道戒疤 是成长烫下的 它告诫我: 肉体无论怎样长大 如果灵魂长不大 终将是行尸走肉 我的第二道戒疤 是爱情...

  • 一夜梦千回

    钟声敲醒他的梦 禅也不知是为何 余情未了 戒得了疤戒不了梦 去掉彩虹我们还剩什么 一个只有编号的木鱼 无数次的重复...

  • 游僧

    一片秋叶一片禅 戒疤未就心痴贪。 君问江湖飘零意, 孤影天边问归雁。

  • 也许X小姐会看到的第九十六封信

    石头开花在晕开之前,红楼 胭脂点成戒疤,眉眼哭化 他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孙陆辰 于2015.2.

  • 山中记事(绝句五首)

    一 墙上 被钉住的青苔 含着猎枪 二 从斧子的锈迹里 他摘出 满山的落叶 三 雪:他的戒疤脱落。 露出 落日在挖井...

  • 《不忘 不还》

    山谷悠悠 袅袅炊烟 山谷内 寺门前 一入空门红尘断 青丝落地 香疤戒点 朝夕之间 长跪佛前 得容易 舍弃难 不问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戒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brd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