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0日 星期日 天气晴
······
不知为何,听到这个消息,我没来由地心头一跳。
四悔斋的门外,忽有敲门声传来。
(全书完)
——今天,我终于读到了这里,《古董局中局》小说,我经历了全四册,四个故事,在掌阅电子书里它1686页。
虽然,四个故事都讲完了,看到全书完一刻,我想作者即便跟读者告别也是很负责任的让读者心头一暖,没有离别时的落寞,有道轮回,他一定告诉我敲门的人又是方震,回到最初原点,像初时邂逅第一个故事那样,他来,告诉许愿,药不然没死,作妖的故事再次开始。我这样臆想,总是要会心一笑的。
所以,小说就有这样的魔力,文字上看似都拜读完了,但是精神实质上仍然余温绕梁~
我喜欢作者设置成这样的结局,我喜欢这全四部的故事,只是书中最后也没交代男主和他恋爱的女孩儿最后是怎样面对了彼此辈分问题,使我八卦的心没着落,算是一小瑕疵的遗憾了哈哈。
说说对里面四个故事的感受吧!
第一个佛头案,个人感觉是男主许愿被动卷入了家族谜团,接受使命,这时候的他处理问题空凭冲劲东撞西撞还很稚嫩,更像是鸦片战争的意义,忽然就门户大开了,被迫应对很多人,接受很多的学习,又总是后知后觉,有时感觉他孤立无助的样子很可怜,但是,从格局上看,那不正是在他起步阶段为他成长更好的一点吗?
第二个清明上河图案,开篇就是许愿冲动的性格着了坏人的道儿,犯下了致命的错误,成长路上是需要被包容的,这时候看出了老一辈对他的爱护和理解。虽然许愿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在被动之下应对一切,但是好在最后坚持本心逆转翻盘,也说明了他不藏私心坚持真理才能够收获最漂亮的成功!
第四个五罐案,这时候的许愿,只稍认识了一个人,在开头引领他一下,即全程都能够主动设局,应用算计,尽在他自己的掌握,局势走向从未脱离他的控制,完全不见最初那种无助愤恨和应接不暇弥补冲动犯下的错误了。许愿成长到了一个点上,愈加成熟。
至于第三个故事,开始我还奇怪,为什么讲的不是许愿这条线,而是许愿的爷爷,那个在民国时期叱咤古董界的许一城。初读感觉断档,不明所以,但是直到五罐案的出现,才明白是作者用一个完整的第三故事铺垫了第四个故事。虽然都是过去的事情了,但是正如那句话,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正是因为讲了许一城护东陵的故事,才能更加懂得其孙子许愿一直坚持的是什么,才能知道那精神有多么可贵。
有些东西,只有留待最后品味记忆中方能读出韵味的。如果说有什么遇到了却读不懂它,不用着急,不是自己的问题,是时间还没到。
在很早以前,我曾经在别的公众号里看到过,说此作者马伯庸为了写好这部长篇小说,潜心皇城根的古董界,用好几年的心思沉溺古董行业学习,为这部小说里讲的东西更加真实。所以,翻开这部小说,处处透着古董行业鉴宝的知识,有时候,甚至在讲一处鉴宝方法,作者为怕读者很难理解,经常采用些生活小例子或是耳熟能详的道理做适当的说明,每每读到类似这样的地方,我都觉得作者很贴心,还很照顾读者的感受度呢!
作者细致入微的心思,存于字里行间,不光是照顾读者感受,也是处处表白出对古董的喜爱,是有多喜爱才能一直为这部小说去专研?是有多喜爱才能洋洋洒洒上万言讲述一个古董行业的谁主沉浮?
书中有一处交代说,许一城希望儿子所处的时代是和平的,所以他给孩子起名叫许和平。虽然书中没有交代过许和平为什么给自己儿子起名叫许愿,但我想,男主许愿这个名字,一定是作者对我们国家的古董行业,古董市场的一个许愿,蕴藏着美好前景的愿望。
换言之,那是身为华夏儿女热爱祖国的一颗心,愿我伟大祖国的一切都很美好的愿。
只要热爱,拨开迷雾,去伪存真,在各行各业,坚持本心。
还会有正风肃纪来自外力的监管吗?
感谢我与《古董局中局》这部小说的缘分。
感谢《古董局中局》带给我的启迪。
感谢作者马伯庸为一部小说做出的努力与坚持。
致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