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今日看点@产品0岁的产品经理
简书凭什么拿到数百万美金风投?

简书凭什么拿到数百万美金风投?

作者: 胖看 | 来源:发表于2016-07-10 18:11 被阅读0次
我超爱的写作平台

简书经过三年多的慢跑,终于在16年获得数百美金的A轮投资,今天我从运营的角度来分析为什么简书能拿到数百万美金风投?

总结&体会

简通过稳扎稳打的运营策略,非常踏实的走完了产品的各个重要节点,和目前其他初创产品动不动颠覆、革命的一夜暴富路线相比,我还是喜欢简书“闷声大发财”的风格

  1. 简书初期通过良好的写作体验、用户之间深厚的情感缔结、用户之前的口碑吸引第一批初始用户。依靠着产品本身的价值和情感缔结实现了产品初期的用户增长
  2. 在平台有一定的内容积累之后,对外进行内容输出,将新的用户不断的引流进入平台。以及通过举办一系列的征文活动实现了用户的快速增长。并且通过出色的产品体验使用户能留下来
  3. 在平台有了用户和内容的积累之后,开始了变现尝试。推出了打赏功能、出版纸质书籍等不同变现手段

总体看下简书的运营过程和思路还是很清晰的,非常值得内容类产品学习和借鉴

体会

  • 只有好的产品才有运营的价值
    作为一名写作者在简书的体验太TM好了
    写作体验极佳 。审核,首页推荐、拒稿都是编辑人工操作,且效率极高。每一条用户回复都非常真实 。CEO简叔每条私信必回。打赏门槛为零,还可以为优秀写作者对接出版社出书

  • 在产品的初始阶段一定要和用户缔结深厚的情感联系
    产品初期,简书的运营人员和用户频繁互动,以及简书优秀的产品体验,是平台早期“文青”用户在大量不同类型用户涌入仍然继续使用的重要原因

  • 勿忘初心
    简叔(简书CEO)在一篇解释简书为什么更换solgan的文章末尾这样写道

希望一年后,它还是最好用的写作工具,或很好的原创内容交流社区

最近在风口浪尖上的百度近几年来的所作所为就逐渐背离了“简单,可依靠”的核心价值观。所以才进入了今天这样的局面
** 在产品快速发展的同时,不能把产品原先最优秀最核心的价值丢了 **

增长曲线趋势

数据来自酷传(去除华为异常数据)

还是基本符合产品增长的S模型的

运营阶段

0.前身文本编辑器

简叔最初因为非常喜欢Markdown(一种文本编辑语言),却发现世界上没有一款支持Markdown 的笔记本产品,于是起了自己开发的念头

当时还想把这个「全球首款支持 Markdown 的笔记本」产品推向国外,但是进军国外遇到非常大的阻力。于是将这个产品定位在国内用户,并且重新起名。在绞尽脑汁之后,最终想到了「简书」这个名字,有「简洁书写」之意,并开始针对性地面向国内市场开始初期的宣传

简书的前身 Maleskine 的第一份设计稿

1. 小而美的写作阅读平台

简书初期solgan

在这个阶段简书给了写作者和阅读者最极致的使用体验。除开种子用户是通过邀请的方式引入的。之后用户几乎都是因为易用性和口碑来使用简书这一款产品。在这个阶段,没有通过明显的运营的手段,仅仅通过产品本身的价值已经吸引了一批用户

2. 不断发展内容社区

更换过后的solgan

2015年2月在进一步明确产品定位之后,简书更换了solgan。但是仍然可以看到“提笔写作”依然是简书的核心。在这个阶段由于平台在之前的阶段已经有一定的内容积累之后,对外进行内容输出,将新的用户不断的引流进入平台。以及通过举办一系列的征文活动实现了用户的快速增长。并且通过出色的产品体验使用户能留下来
并且在平台有了用户和内容的积累之后,开始了变现尝试。推出了打赏功能、出版纸质书籍等不同变现手段

运营大事件

简书运营大事件

现阶段我会用什么方式拉新

1. 有趣的征文比赛

简书之前举办的“神转折”大赛,取得了不错的曝光量和用户增长。以及针对不同垂直人群的征文大赛也取得不错的口碑。通过征文比赛的方式促进用户增长已经证明是一条可行的道路了

2. 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多种形式的内容推送方式

这个点是由知乎的多种内容推送方式想到的。简书也可以针对不同的人群,不同情景采取不同内容推送方式。目前已有的电子书、实体书等非常赞,可以再增加一些内容推送的方式。可以试试“简书每日头条”“简书一周热点”等方式

3. 学习社群引流

“彭小六”“彪悍一只猫”等简书大V写作的针对人群有很大一部分是“0~3年工作经验的职场小白”,简书新引入的用户中这群人也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

而这群用户很多都盘踞在一些学习组织,在线教育平台中。如果能和这些机构采取合作,进行引流,相信会有不错的用户增长

4. 邀请明星写作者入住

作为一个UCG社区,如果能有明星(包括娱乐明星,知名)入驻,一定能带动很大的用户量。但是这个方法是不是符合简书的运营策略,我不是特别肯定。所以这一条还需要深入探讨

未来半年运营难点

1. 编辑工作量过重

这个其实简书一直以来的工作难点,在知乎上有这样的描述:

你知道首席拒稿官tama酱小姐为什么如此削瘦苗条?你以为她健身、节食?No!她边吃边工作,加班到几点就吃零食到几点,她的食量比一般女人多一倍。她宅到基本上不下楼

在简书的发展初期,编辑的高效率工作是用户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符合简书初期小而美的定位。但是简书发展的今天,用户已有一定规模,并且仍在不断增在的情况下,编辑的工作量成几何倍数的增长

** 如何在不断增长的工作量面前,仍保持高质量高效率的工作,相信是简书运营的一大难点 **

** 建议 **
UCG运营应对工作量过大通常使用的手段是用户自运营,简书作为UCG社区完全可以采用志愿者参与运营工作的方式来分摊运营工作量,虽然会在一开始会有难度,但是从长远来看绝对的有益无害的

2. 平台现有的几种用户相互排斥

简书经过将近一年的快速发展,引入大量新类型的用户。这些用户和平台早期积累的用户其实是相互排斥的,由于简书优秀的产品体验,这一问题还不是暴露的太明显,但是在未来的运营中是一个大问题。我在15年第一次使用简书时就被首页上大量的“低质量”文章给吓跑了

** 建议 **
在新用户进入产品的开始就进行判断分类,引入简书内不同的细分模块。并且根据用户的分类在首页推送不同的文章

3.新用户增长逐渐进入瓶颈

简书已经经过一年多的高速发展期,新用户增长速度逐渐放缓,如何维持增长相信是接下来简书运营的一大难点

4.商业模式仍不明朗

打赏,付费阅读这样为内容付费的用户习惯在中国这个缺乏版权意识的土壤上才刚刚成长起来。目前简书已有变现模式,给我感觉更像是锦上添花而不是定海神针一样的核心

参考资料
简叔在知乎的回答
三节课运营分析报告
酷传的第三方数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简书凭什么拿到数百万美金风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ccd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