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理事会点赞汇总花影镂月裁云推文专题
金陵十三钗——商女亦知亡国恨,此恨无关风与月

金陵十三钗——商女亦知亡国恨,此恨无关风与月

作者: 小海参 | 来源:发表于2023-12-31 14:00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创首发,文责自负

    《金陵十三钗》反映的历史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抗日战争期间南京灾难事件。主要讲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抗日战争期间发生的故事。1937年12月的南京,守城的中国军队全线崩溃,美国威尔逊教堂成了临时的避难所,一个美国的神甫,十三个秦淮河胭脂歌女,一群避难的女学生,几个流散的中国军人和伤兵,一群日本官兵,在这个局促的空间里演绎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家国仇恨……那些如花的名字,那些姣好的美眷,那些最泼辣轻贱的话语,那些最纯净善良的灵魂,刻在了那段伤痕累累、血迹斑斑的历史上。

    严歌苓的语言幽默是在极度悲哀的环境中的灰色幽默,这种幽默常常能让文章中的感情能够得到极大的深华。如作品中,在一次戴少校和赵玉墨的谈话中,赵玉墨对戴少校说「’我这一辈子第一次约男人,所以你最好是当心点’。他伸出手,亲亲一挥他的面颊。这个是窑姐动作。」这段话是在戴少校准备离开教堂时玉墨和他的对话,用自己的身体征服男人,是她们换取任何东西的唯一代价。而在这个本不公平的交易中,仍存在讨价还价。

    玉墨深刻的知道,她不配拥有爱情,但又渴望爱情。在小说中作者描述了许多关于从事特殊职业的女人的爱情故事,但是我们都知道在功过的社会观念中,她们的‘身体’被视为污秽和罪恶产生的根源。这使得赵玉墨他们不得不承认她们的下贱。在窑姐们,军人和伤病同住于地下室时,她们将地下室当作上海的舞厅,肆无忌惮的舞蹈,玉墨在这样残酷的环境下毫无保留的展现出了自己的爱情。文中说到「脑子里的玉墨不只是醉生梦死的。她还是怀旧的。她在想一个男人,最后一次让他对男人抱幻想又幻灭的男人。」这一段讲述了玉墨的爱情故事,并且生动的刻画出了玉墨的个人特征,她刻意地要在人前树立起淑女形象,来扳正人们对她这类风尘女子的看法。这是她不甘于命运运的不公,勇敢抗争的表现。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她通晓琴棋书画,并不比那些大家闺秀懂的少,只是命运捉弄了她,她大家闺秀的梦想被摧毁了,将这样优秀的女孩逼上了风尘之路。

    在《金陵十三钗》中,十三个秦淮河歌女的奉献精神是主旋律。虽然她们在成功进入教堂后和女学生们抢吃抢喝,但她们最开始也只是想到教堂里避难。在日本人入侵教堂后发现里面挂着13件整整齐齐的礼服后,他们第二次进入教堂打着邀请女学生们庆祝圣诞节的名号,强行要将她们带走。窑姐们知道后在玉墨的一番劝说下纷纷同意装成女学生的样子替他们去。「没有人拉我们,我们是自愿的」,她们成功逃脱了,又主动走进了另一个悲剧,那羞涩一笑,是她们最精彩的表演。「放心吧,我们除了扮自己不像,扮谁都像」。她们觉得自己的命「比臭塘泥还贱的命」,所以她们尽全力去演好十三个女学生,让女学生们幸存下来,替他们好好地活着。作者通过描写她们与女学生之间的矛盾争吵,泼辣蛮横,反映了她们的卑微和平凡。她们不过也是为了躲避战乱,但最后为了十三个女学生,她们甘愿代替她们牺牲赴宴,前后性格的对比更衬出她们拥有很多其他人不具有的奉献精神。

    在故事的结尾,作者将赵玉墨作为见证者和苦难的象征,抹除了姓名和容貌,令她以一个捉摸不定的身份来确认了历史的存在。我们庆幸玉墨活下来了,却不知道这对于她是痛苦还是解脱?如同法比在多年后给书娟的信中所说,「也许她只能成为另一个人,才能活下来。」「赵玉墨是哪一个?」,她选择遗忘自己,却不遗忘历史,将自己当做承载全部痛苦回忆的载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陵十三钗——商女亦知亡国恨,此恨无关风与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cos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