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未来》摘记

作者: 好奇宝宝Zn | 来源:发表于2018-12-06 13:36 被阅读224次

  读完12月的book list的第一本李开复老师的《AI未来》,阅读到很多他的观点和见解,很受启发,于是想整理下来,虽然自己只是接触过很小一段时间的人工智能,但是对于人工智能领域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即便不是搞技术的,也想将书中的观点和自己的见解记录下来,以免读完这本书之后就忘记自己读过了。

 一.中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

  1.斯普特尼克时刻

  斯普特尼克一号是苏联于1957年10月发射的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它的成功升空,引发了美国大众对苏联科技领先的焦虑,也正是因此,美国设立了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加大了对数学及科学教育的补贴,12年后收获了尼尔·阿姆斯特朗,并成为首位踏上月球的人类。

  中国人工智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则是谷歌开发的AlphaGo击败围棋大师柯洁的那一刻。

2.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是人类学习过程的阐明,人类思考过程的量化,人类行为的解释。

 人工智能领域分化为两个阵营,其一是规则式方法,其二是神经网络方法。

 3.中国的优势

  妥善利用人工智能的能力(即21世界的电力),需要四项要素:

  大量的数据、热切的创业者、人工智能科学家、对人工智能友善的政策环境。

 二.谈模仿

  模仿是阻力还是助力?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理解是不论阻力还是助力,关键在于如何运用早期的模仿,可以借鉴美国的商业模式,经过发展迭代,最终优化为最适合本地市场的形态。这里讲到的一个经济学和社会学一个共同的概念:  后发优势,指的是后进入市场中的企业,可以借鉴先行者的成功经验,规避先行者已经犯过的错误,学习和利用先行者成熟的技术和管理方式,甚至可以接受先行者的资本扶持,以较低的成本取得更大的成就。其实,就是一个字:抄!但是如何抄,怎么才能抄的漂亮,最终成为自己的产品才是我们值得去探讨的问题。

  书中举了几位企业的例子,有张朝阳的sohoo,王兴的美团,阿里与eBay,但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王兴的创业经历,一次次借鉴,一次次进步,最终获得了美团的成功。在模仿的同时,最大化开启本土模式,基于中国受众自身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产品设计,是美团成功的因素之一。还有一点则是,早期美团在广告和补贴上的花费来赢得用户,调整好与商家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于后端系统的优化及维护,这些正确的决策,也是美团成功的原因。

三.轻量与重磅

   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往往采取“轻量”模式。他们认为,互联网的根本力量在于分享信息,消除知识鸿沟,用数字的方式连接大众。

   中国的公司则倾向“重磅”,中国创业公司越深入细节(虽然成本会变高),竞争者就越难只依靠模仿他们的商业模式和价格策略来参与竞争。

   比如Uber只是提供大家出行服务,而滴滴出行则是开始购买加油站及汽车维修厂,为其车队提供服务,在服务用户的同时,也不忽略对于司机们的服务。再比如,Airbnb是轻量模式的民宿出租信息发布平台,而途家网则是自行管理经营大批民宿,替房东做了很多管理工作(清洁打扫,租房用品的补货,安装智能锁等)。

  所以我对于轻量与重磅的理解,其实就是产品需要秉持一个理念:以人为本,细节致胜。

四.人工智能发展的四波浪潮

 第一波:互联网+AI,使用人工智能算法作为推荐引擎,了解、研究、学习用户的个人喜好,从而推荐专门针对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内容。

  第二波:传统企业+AI,传统企业累积的大量数据,被结构化利用。

  第三波:现实世界+AI,也可以被理解为物联网,OMO线上线下融合,提升线下资源的利用率,如新零售。

  第四波:现实世界+复杂感知能力+AI,强人工智能,如面对复杂环境时,机器人可以做出决策,执行任务。

五.反思人工智能

 AI可能会引发的失业问题

1.就业风险评估图:体力劳动

2.就业风险评估图:脑力劳动

危险区:逐渐替代

 慢变区:逐渐替代

 结合区:人机写作,机器完成大多幕后的单调工作,人工完成社交互动工作

 安全区:创造性工作,机器辅助决策

六.AI蓝图

 人工智能与人类共存的方式:

1.AI代替我们承担重复性工作;

2.AI将成为创造者的好工具,所以科学家、艺术家、音乐家和作家能变得更有创造力;

3.AI将作为分析工具与人共事,人类将温暖倾注于高同情性工作;

4.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自己,自己擅长的工作,兼具同情心和创造性,充分利用人类独特的头脑和内心。

七.有关爱

  人工智能的思考能力+人类爱的能力(同情心、爱、同理心)= 未来

相关文章

  • 《AI 未来》摘记

    读完12月的book list的第一本李开复老师的《AI未来》,阅读到很多他的观点和见解,很受启发,于是想整理下...

  • AI.未来

    AI+爱=未来

  • 人工智能感悟(读AI 未来有感)

    这两个月,读开复老师的AI 未来,了解到AI是发展的趋势,AI对各行各业都会有影响,谁不拥抱未来,谁会被未来淘...

  • 2018-09-13

    @AI发展新趋势-2019北京人工智能(体验)展 未来的AI需要AR,未来的AR也需要AI,可以将AR比喻成...

  • 【未来简史】摘记

    1.科学的一个美妙之处就在于科学家面对未知,可以自由尝试各种理论和猜测,但到头来也可以插入自己就是没找到答案

  • 第三十天

    今日学习《AI·未来》—李开复

  • ai时代?

    未来是ai的时代吗?到了未来,我们可以依靠ai技术养老,依靠ai技术来生活吗?以后可能处处都是机器人吗?可能许多人...

  • 《AI·未来》

    这本书的作者是创新工场的创始人李开复,从世界五百强企业出来到创办自己的创新工厂,李博士对于人工智能方面的独到见解和...

  • AI未来

    苦辣甜辛品咸淡, 天南地北贯西东。 六味六幽六根醒, 硅基碳基互连通。 遨游宇宙永生梦, 预知未来圆愿景。 脑机融...

  • AI · 未来

    相较于之前的《人工智能》,这本新的《AI·未来》以完全不同的视角在解读AI。也许是与死神檫肩而过的经历,让李开复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AI 未来》摘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dxo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