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羽西X简书 | 儿时的年味
儿时的年味︱过年,愿望实现的小窗打开了

儿时的年味︱过年,愿望实现的小窗打开了

作者: 秦天恒_0b9a | 来源:发表于2019-01-11 21:32 被阅读2次

进了腊月门,小娃笑咧嘴

过年喽,放假喽!儿时的每个寒假都让我翘首以盼。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九十年代日子穷苦,我家也制定了一条家规:年节期间,家庭成员要和和气气,两口子不能吵架,大人不准数落小孩。腊月是新旧年交替之时,全家人都要微笑、快乐,否则怒气会吓跑财神爷的。我对制定这个家规的祖宗感激无比,有了它的庇护,我早晨可以放心大胆地赖在被窝里酣睡,晚上可以趴在电视机前疯看,耳边母亲总是一遍遍地吆喝:“起床啦,太阳晒屁股啦!”“睡觉啦,熬夜把眼睛熬近视啦!”我敷衍地哼哼几声,依旧我行我素。过年真好,给大人带了一个紧箍咒,我如孙猴儿跳出五指山般终于自由了。

腊月二十一,娃要买新衣

镇上逢一六赶集,腊月二十一是除夕前的倒数第二个集,货品齐全、热闹无比。每到这天,我必定天不亮就起床,生怕母亲赶集时把我丢在家里。八岁那年,腊月二十一那天气温极低,天空飘着大雪。我洗漱完毕,手拿一块馒头边吃边站在大金鹿旁等候,母亲见我这般故作生气地吼道:“是不是下刀子也要去买衣裳?”我振振有词:“下刀子就顶着锅去。”父亲听了差点笑喷饭:“欢曼,你那么胖锅哪能挡住你,你顶着咱家水缸去吧。”

腊月的大集是那么让人向往,满街都是红彤彤的春联、花花绿绿的糖果、肥肥的鸡鸭肉鱼和姹紫嫣红的新衣,“卖糖葫芦喽!”“卖爆米花喽!”“来吃炉包啦!”连小贩此起彼伏的吆喝声都像吃过糖瓜一样甜,我多希望能把整个集都搬回家。

腊月二十三,灶神来把关

过小年,送灶王。每到这天,小学文凭的爷爷会一下子变得很有文化,他戴着黑框花镜,长长的眉毛一抖一抖,额上的皱纹似乎也闪着智慧的光环。他眯着眼,认真端详着灶王爷上面那张密密麻麻写满字的长方纸,一本正经地跟我们讲灶王的故事。说来奇怪,他能念叨着“一龙治水”说道出来年的雨水多少、果木是否丰收。小小的我瞬间觉得老人家神力无穷,心下惦念他会否如西游记里的神仙那样帮我再变几块大白兔奶糖。

网络图侵权删

腊月二十五,面食炕上捂

过了小年,母亲就开始忙啦。老家有个习俗是:过年前要把整个正月的干粮准备好,方便正月里串门和待客。这干粮准备可不只是简单做些馒头而已,那简直就是村里媳妇们的才艺大比拼。枣饽饽、加肉花卷、豆沙包、年糕、面鱼,品类繁多、花样百出。母亲未嫁前是姥姥家最小的孩子,家务干的少,婚后遇到过年宴请这种大席面总是颇费脑筋。看着她满手面疙瘩地忙活,长长的麻花辫梢儿都微微发白,我充数帮忙,边偷偷往脸上抹面粉、边没心没肺地提醒:“妈,那个年糕又塌塌啦!那个花卷成直卷啦!”手忙脚乱的母亲不屑地反驳:“胡说,那叫‘笑胖’了。”

网络图侵权删

大年除夕到,团团圆圆把年闹

掐着指头算呀算,终于盼到了年三十。说不清为什么会盼望、也说不清为什么会兴奋,总之看着那满街的春联红灯笼,嘴角就忍不住上扬、心里就乐开了花。

每到这一天,爷爷会早早地请出族谱挂在正屋,奶奶踮着小脚屋前屋后地拾缀,平日忙碌的父亲围着火炉给我烤香香的地瓜,厨艺不佳的母亲拿笔在小纸条上划来划去琢磨菜谱,我和小伙伴则在街上追来跑去放钻天猴、掷砂炮充大侠。

下午的主题是包饺子,这些饺子是要放上钢镚的,新年的钟声敲响时,谁吃出来的钱多,就代表来年谁的福气多。每到这时,我总是嚷着母亲多放几个钢镚,再做上只有我认识的记号。奶奶笑着反对:“不行不行,做记号就不灵了。”“对对,不能那样。”母亲边附和边冲我眨眼,拿起筷子飞快地在包钢镚的饺子边上压个印。半夜吃饺子时,我为了多吃出几个钢镚,总要撑到肚子疼。

夜幕降临鞭炮响,菜端上桌啦。爷爷在族谱前大声喊:“拿福来!”“福来啦!”饱经训练的我双手举斧子、迈开小短腿、喝着口号跑进屋。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晚餐,五口的小家守着十二个大菜,光看就乐的不行。热乎乎的炕头,暖烘烘的家,稀罕的瓜果佳肴,百看不厌春晚大剧,那幸福真的是浓的要溢出来。

网络图侵权删

大年又初一,踏雪讨糖焕新衣

初一的早晨是必须早起的,要鞭炮的小子不到五点就会来拍门。爷爷在村里辈分大,每年初一都要备好一箱子鞭炮,大的小的、粗的细的、长的短的齐齐全全,免得缺了样惹哪个直心眼的小子不乐。

不过,对于我来说,早起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可以尽快穿上新衣裳。花毛衣、喇叭牛仔裤、呢外套、小红皮鞋,这可是九十年代的时髦装扮。自衣裳买回家,我已照着镜子比量了无数次,甚至还脑补过面对小伙伴羡慕嫉妒的眼神时该说的话,现在终于可以穿出门显摆了。

儿时的年节好像都有雪,瑞雪兆丰年。大年初一,我们一帮穿红戴绿的小姑娘踩着咯吱咯吱的雪花,挨家挨户上门问好。其实,这行动与其说是拜年,不如说是要糖更确切些。我们每人布兜里装一个又大又结实的塑料袋,进门不管老少“叔叔大爷”一通乱叫,然后便站定等着,体贴的主人家马上吆喝:“好勒,拿出袋子接糖!”我们随即叽叽喳喳地笑出声来。到了中午头,我费力地扛着一袋子糖回家,爷爷看到总会翘着胡子笑抿了嘴:“哎呀,欢曼了不得,把我分出去的鞭钱都挣回来啦。”

大年又初三,姑嫂回门小联欢

正月里的每一天都有新的惊喜,初三姑嫂回门日,四个姑姑拎着大包小包、带着子女们齐齐上门。姑姑们都是孝顺的闺女,回门拿的东西都是挑自家最好的,巧克力酒糖、牛肉丝、鱼片、小柑橘,这些平日根本见不着的东西到了这天也会超量供应,这可让我撒了欢。我和小表哥、表姐吃东西、扔沙袋、跳格子、打扑克、放小鞭,玩的不亦乐乎。

当然啦,这一天也少不了收红包,姑姑们一人一个十块钱的红包,那个年代1毛钱能买四块水果糖,这四十块大洋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一笔巨款。不过,压岁钱总是逃不了老母亲的魔掌,母亲面对红包,总是温柔地对我说:“你还小,我先帮你保管着吧。”然后就再也没有然后了。几年后弟弟出生,十岁的我第一反应就是:生他是为了多个人挣压岁钱。

正月又十五,礼花焰火齐飞舞

正月十五是个焰火比武的日子,小巷里到处都是拿着冒烟儿的香跑来跑去的小屁孩儿。平日里精心收藏的魔术弹、小坦克炮、滴滴筋终于有了大展神威的机会,你放一个梨花束,我放一个五彩弹,烟花的绚丽和孩子们的脆笑混合在一起,伴随着那糯糯的汤圆香味,滋养了我的整个童年。

网络图侵权删

过了十五,学校就要开学了。疯玩了一个月的娃们又被抓进了蛐蛐笼,父母们都长吁了一口气。年假结束了,但年味仍在继续。儿时的年味像一个甜甜的梦,梦里有团圆、有美满。对孩子来讲,过年是最美好的时刻,它们像走进了魔法屋的小精灵,所有关于吃的、喝的、玩的、穿的愿望都能实现。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活动传送门: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

0P@P���W�@

相关文章

  • 儿时的年味︱过年,愿望实现的小窗打开了

    进了腊月门,小娃笑咧嘴 过年喽,放假喽!儿时的每个寒假都让我翘首以盼。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九十年代日子穷苦,我...

  • 儿时的年味|过年?过年。过年!

    听到过年这个词,我想,作为一个孩子,第一反应就是能够收到长辈给的红包了。但我素来反应比较慢,所以过年,于我而...

  • 儿时的年味.过年

    小寒料峭,一番春意换年芳。 蛾儿雪柳风光。 北方的冬天风大,干冷。记忆中的冬日的乡村是安静闲逸的,走在乡间小径上,...

  • 儿时的年味|过年

    小时候每逢过年的时候,家里就会提前一个月杀年猪,做成腊肉香肠。每天看着灶头上挂着的腊肉香肠,我就开始盼着过年。 大...

  • 儿时的年味/过年

    文/月明红红 又要过年了,对于我来说,我向来喜欢静静地自己呆在那里,看一本闲书,写一首小诗,感受诗情画意。我不似那...

  • 儿时的年味|过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不知不觉,日历就扯到了除夕。 鞭炮声此起彼伏,街上张灯结彩,店铺里播放着祝福新年的...

  • 儿时的年味|过年

    又快到过年了,但大家都说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年味到底是什么,这是一种难以形容但能清楚感觉到的东西。 ...

  • 儿时的年味——过年

    紧正月、慢腊月,慌慌张张到二月。 这是小时候每到年关长辈们常念叨的一句话,很形象地囊括了过年的场景:那个时候的我们...

  • 儿时的年味|过年

    儿时,过年是从腊月初就开始的。 镇上每月初一有集市,腊月初一是一年中最后一趟集,显得尤为热闹。大人们忙着备年货,孩...

  • 儿时的年味∣过年

    我已经两年不回家过年了,这是真的。弟打来电话我问他干啥,他说娘找我。我问咋了,辉蛋儿说:“不知道,让娘给你说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时的年味︱过年,愿望实现的小窗打开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eef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