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素 问简友广场心理
《素问》—— 第十一篇 五脏别论

《素问》—— 第十一篇 五脏别论

作者: 小子止一 | 来源:发表于2023-10-31 12:20 被阅读0次

【原文】

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为脏,或以为府,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

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1。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腑,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2。魄门亦为五脏使,使水谷不得久藏。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3。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故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

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4。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注释】

1、奇恒之府: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藏之于内,是谓五脏。五脏者,五藏之器也。五脏者,藏精纳气,外以化形,内以养神。藏而不泄,满而不实,转而化之,以全形神。

2、传化之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通之于外,是谓六腑。六腑者,传化之器也。六腑者,排污除垢,实而不满,输而泻之,通而不阻。

3、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胃者,后天之本也,取天地万物而炼之,精以为用,粕以有利。胃者,焚天蹈海,炼天地万物之精以养五脏六腑,全形完神。

4、凡治病必察其下:察其下,察看大小二便也。适其脉,摸探脉象,以明五脏阴阳虚实。观其志意,观察其言行举止、神志昏醒。与其病也,医者通过望闻问切结合病患者之身体状况、生活实际,最后辨证施治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案。

止一箴言

1、中医以“天人合一”整体观,采用望闻问切结合病患者之身体状况、生活起居进行辨证施治,故常有同病异治、头痛医脚、左病治右等现象。内病外治,外病內治,以阴阳损补之法,遵循四时之序,顺应自然之理,察情观形,因人而治。岐伯曰:“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不殆。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2、“药医不死病,佛渡有缘人!”故医者非万能,都有不治之病,不治之由。昔扁鹊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这六种病人让神医也束手无策。后世之人又在扁鹊的基础上发展出“十不治”:操欲慆淫,不自珍重,一也;窘苦拘囚,无潇洒之趣,二也;怨天尤人,广生烦恼,三也;今日欲愁明日,一年常计百年,四也;室人噪聒,耳目尽成荆棘,五也;广行杀戮,六也;寝兴不适,饮食无度,七也;讳疾忌医,使虚实寒热妄投,八也;多服汤药而敌肠胃,元气渐耗,九也;以死为苦,然后以六亲眷属长生难割舍之想,十也。”

参考书目

1、李志敏 主编:《黄帝内经》,京华出版社2010年11月版。

2、【春秋】老聃 著:《老子》,梁海明译著,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

3、止一 著:《道》,https://www.jianshu.com/nb/53487517,2023年9月13日。

4、止一 著:《“1+1”教学》,https://www.jianshu.com/nb/53563538,2023年1月13日。

相关文章

  • 第十一篇 五脏别论 原文

    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为脏,或以为腑,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岐伯对曰:脑髓...

  • 第十一篇 五脏别论 译文

    黄帝问道,我听懂得医方的一些人说:有的把脑髓作为脏,有的把肠胃作为脏,有的又把肠胃作为腑。他们的看法完全相反,但都...

  • 似懂非懂读书法

    最近读《董氏针灸注疏》,书中大量的引用《素问五脏别论》、《难经五十难》等医书的内容,大量的文言文,着实把我给...

  • 五脏别论第十一

    “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一段提出了区别脏、腑、奇恒之腑的主要依据,是有关脏腑理论的重要内容。当时人们对脏腑的归...

  • 《黄帝内经》:五脏别论篇第十一

    2022.07.29周五晴 D210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D709 《黄帝内经》五脏别论篇第十一 【原文】 ...

  • 《黄帝内经.素问.五脏别论篇第八》

    【本章要点】 一、论述了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分类及其区别。 二、说明诊脉独取寸口的道理。 三、论及医生临诊时有关事项...

  • 1+1=0

    谨熟阴阳 以平为期 ——力平健康法 《素问·阴阳别论》曰:“谨熟阴阳,无与众谋”。 《素问·三部九候论》曰:“无问...

  • 《黄帝内经》(十一~二十)

    五脏别论篇第十一 黄帝问道:我听说方士之中,有人以脑髓为脏,有人以肠胃为脏,也有的把这些都称为腑,如果向它们提出相...

  • 第十一至十五(脏别论篇至玉版论要篇)

    五脏别论篇第十一 黄帝问道:我听说方士之中,有人以脑髓为脏,有人以肠胃为脏,也有的把这些都称为腑,如果向它们提出相...

  • 读《黄帝内经》素问五脏别论篇第十一 2——气口诊断五脏之疾病

    (原文) 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 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素问》—— 第十一篇 五脏别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eus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