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诗人郑思肖写自己在报国寺的隐居生活,只用了寥寥十一个字:“布衣暖,菜羹香,读书滋味长。”一个“长”字,让人回味无穷。
在刚刚过去的读书日里,我特别向单位领导请了一个下午的假,去新华书店买了一大摞书。这不,今天下午,等家里的事安排妥当之后,可以走进一些文章里,跟作家或书中的主人公一起去会会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人,想想他们的音容笑貌、悲欢离合。其实书就是前人走过的路和他们在道路边留守时随意抛下的小石子,碰巧我们走过,被个别人捡到,这个人可能并不富有,但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也期望能拥有什么。而在近期,我买的书基本不外乎这两种——民国时期作家写的和后人写先贤的写历史的。
吕思勉老先生写了两本《中国通史》。因为书的外套是尼龙薄膜封制的,我央求新华书店工作人员能否让我先撕开它看看书中的货色,对名人名作来说,货色也是成色。可好说歹说,年轻的他就是不允。我只好挑精装的且贵的买,结果买回的是历史系大学生课外读的那种,不能说自己对金钱太那个计较,还真的有些憋屈也背气。
只是那天有些意外,挑了冯骥才这位大佬的书。他是小说家、散文家,又是画家,还是中国古建筑的守护者。
说起布衣,我想起乡贤曹聚仁在上海当大学教授时日常穿的蓝布衫。学校同事、学生家长都觉得他寒酸,而他却说自己是个“土佬儿”,不必太讲究。今天想起来,他一定是把工资和稿费用在养家糊口和买书上头了。也是,在过去,有好书可啃也想写些书的人,那有时间去管吃什么的穿什么的,能有饱腹的东西可吃有布匹可以裹身,只要不挨饿不露肉不败门风就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