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可怕的陈友谅

作者: 卉青 | 来源:发表于2019-02-18 07:06 被阅读4次

陈友谅用倪文俊的人头换来了天完国第一重臣的位置。

陈友谅虽然心黑手辣,但他知人善任,组织能力强,还善带兵。汉高祖刘邦曾问韩信能带多少兵?韩信答十万。而陈友谅的能力远远不是十万可以包容的。

所以在他眼里,徐寿辉就是一个废柴。

陈友谅每天看着高高在上地坐在宝座上的徐寿辉就来气,取而代之的念头越来越盛。要想除掉徐寿辉,必须要先解决徐寿辉的明教兄弟。第一个被杀掉的是赵普胜,罪名是图谋不轨。丁普郎和付友德不是白痴,不会伸着脖子等着挨刀,立马跑去给朱元璋当差。变成光杆司令的徐寿辉,成了陈友谅手中的一枚棋子。

至正二十年六月十六日,徐寿辉在陈友谅的挟持下,率十万大军顺江而下,攻克了朱元璋的采石。陈友谅邀徐寿辉去采石城的五通庙里拜神。徐寿辉一向热衷此事,欣然前往。

五通庙外下着很大的雨。陈友谅站在窗前沉默不语。徐寿辉有些尴尬,走到陈友谅面前,用讨好的语气说:“咱们快要打下应天了,这都是你的功劳啊!”陈友谅淡淡地说:“可惜,你看不到那天了!”徐寿辉蒙了,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样快。

沉默,死一般的沉默。

徐寿辉汗泪满面,心中巨大的恐惧像一只大手,把他拉入无底的深渊。

“我把皇位让给你,我做平章,你看这样行吗?”陈友谅用一种难以置信的眼神看着徐寿辉,说出了徐一生中听到的最后一句话:“你是怎么在这个乱世上生存下来的?!”随即,陈友谅身后的士卫上前,用早已准备好的铁锤砸碎了徐寿辉的脑袋。

至正二十年六月十六日,陈友谅在前任老板未干的血迹上,于五通庙登基为帝,定国号为汉。陈友谅的确是个敢作敢当的人,他的大汉国的年号是“大义”。这件事告诉我们:陈友谅是个不遵守游戏规则的人。

早在朱元璋攻占应天的时候,陈友谅和张士诚就已经感觉到这个对手不可小觑,但当时陈友谅还没有掌控天完政权,所以张士诚最先和朱元璋发生了冲突。双方从至正十六年朱元璋攻克应天后,就没消停过,大大小小打了上百次的仗。当时,朱元璋很是头疼,自己兵力不足,又有部将投降张士诚,再加上同时还要和徐寿辉开战,局势非常不利。于是朱元璋写信给张士诚说:大家都是苦命人,干嘛非要打仗啊,和平相处吧?!张士诚很实在,没绕弯直接回道:“你从哪来滚哪去,我和徐寿辉已经约好了,非灭了你不可!”

谈不拢,那就打吧。张士诚大举进攻朱元璋控制的镇江,朱元璋命令手下的王牌将领徐达、常遇春应战,大败张军于龙潭。然后猛将常遇春一路狂打,第二年攻克了常州,并在身中三箭贯通伤的情况下,攻克宁国。张士诚一败涂地。

常遇春

至正十五年,朱元璋攻克和州的时候,常遇春才来投奔,虽然晚来,却当仁不让,伸手就要先锋印。朱元璋看他张狂,不给,常遇春则笃定一笑,让他拭目以待!

在攻克采石的战役中,元朝军队在岸边列阵,朱元璋的水军无法靠近,很是着急。恰逢此时,常遇春的船只经过,朱元璋大喝:“小子,你不是要当先锋吗?该出手了!”于是常遇春单枪匹马,持长矛刺向元军,元军接住了长矛,这正合他意,顺势借力来了个撑杆跳,跳上岸边,连杀数人,开辟了滩头阵地,后面的士兵一拥而上占领了采石。只此一役,朱元璋对他刮目相看,亲授总督府先锋官位。

常遇春是个天生的先锋材料,善用骑兵突破,选位准确,能冷静判断战场形势,同时他还是个武林高手,个人武艺甚是了得。但是他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嗜好杀戮,而且是最不道德的那种——杀降。

第九章  决战不可避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八章  可怕的陈友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feo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