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758d04a78aa99c37.jpg)
面对桑地亚哥浓浓的孤独感,我们也可以从作品缔造者海明威身上寻根溯源。究其原因是海明威关于孤独的个人记忆。
1.海明威的个人孤独
海明威经历丰富的一生中可以说充满了矛盾和忧虑,他的内心也存在着一种深深的孤独感。在家庭层面,他的父母并不能真正的理解他,一战之后回到家中的海明威,承受着失眠的痛苦,他没有工作,无所事事,回到家里还要“在母亲期待的目光下表现得彬彬有礼”,并且“忍受母亲的劝说和质问”。他的爱情与婚姻也是几多曲折,连续婚变以及对爱情的得而复失,使得他心中的孤独与寂寥有增无减,身为一个作家,他也是孤独的。
2.海明威写作的孤独
“写作,在最成功的时候,是一种孤寂的生涯”——他如是说。而他不仅要承受写作过程的孤独,还要面对不为理解的痛苦。一方面,他的父母并不理解他,他与父辈之间的矛盾与代沟使他倍感无奈;另一方面,海明威的创作也曾陷入寂寞的低谷。在《老人与海》的发表引起轰动之前,他自认为“这辈子写得最好的书”《过河入林》出版后遭到了严厉批评。
在海明威的晚年,得了诺贝尔奖后的他一度陷入思路枯竭的痛苦,恶化的健康状况更使他在写作上处于一种颓败的境地。海明威这样一个毕生写作的人最后遭受着身心的双重痛苦,背负着江郎才尽的压力,最终选择了在孤独中吞枪自杀。从海明威的结局看他的一生,可以看出一种孤独而悲壮的底色。这样的作家,在塑造笔下人物时必然会留下自己内心的痕迹,桑地亚哥身上的孤独感正是海明威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折光。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9d39fcba4d0b0f8b.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20189f4022f7c37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554ae7326cc862a6.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cce80e08bb03aa0d.jpg)
《百年孤独》中的孤独
一、永恒的孤独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寄给政府一本手册,等待回复多年,终于厌倦了。长久的无望的等待,成为孤独的一种表现方式。作品中的等待常常以“年”、“多年”、“很多年”为计算单位,可见等待是生活的一种常态,当厌倦了等待,就从另外的事情中重新获得孤独,要不就是一直将这种孤独持续至死亡,就像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那样,在不停地制作又销毁小金鱼的过程中等待死亡。丽贝卡在准备丧服的孤独中,等待死亡。孤独成为永恒的无法被超越的一种存在,同时也这种百年之孤独也指向了一种永恒。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26a081435f75e64c.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