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公众号【阅读之后】,欢迎关注,与我一起读书、读剧、读人、读事。
实话实说,《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这本书算是一个知音,工作上的知音。
书中告诉我们“深度工作”的好处和意义,而且也提供了一些自我修炼和深度工作的方法与技巧,都还不错。
但是关于如何实现“深度工作”,作者却只是表述了一半。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很难做自己的主,我们有上级部门、上司领导、监管机构、兄弟单位,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机构并不会总给我们工作上的自由——实际上恰恰相反,我们在生活中,正是被各种工作追赶着,想要深度工作可以,你只能在夜深人静无人打扰的时候完成。
我猜测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应该也考虑到了这些情况,所以他在第二部分的方法派里讲了几种深度工作的方式,其中有一种叫做节奏哲学,算是最贴合上班族实际情况了。
“节奏哲学”是将深度工作转化为一种简单常规习惯的方法。举个例子,有一个博士研究生,既有全职工作、又是一个爸爸,生活工作已经几乎占据了他的所有。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每天早晨还是抽出2个半小时,从5点到7点半专心致志写他的论文,最终完成了学业。
然而我在这方面却深深的感到无奈,节奏哲学固然不错,但是你一定还是要有家人、同事的支持。人的精力有大小,像我前一段时间写材料,每天写到半夜12点。如果让我每天再5点起床进行其它深度工作,我感觉——自己一定会被掏空。
不过写到这里,我发现我刚刚似乎是在找借口,虽然也是事实,但这语气分明就是在给自己没有为生活拼搏而找的借口。
我不禁双手离开了键盘,低头苦笑。
是的,我无法做到深度工作,表面上是工作对我形成的压力,然而实际上,我的主观能动性也已经产生了问题,而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如何让自己振奋精神,在琐碎的工作中寻找属于自己的节奏,这或许才是我真正要去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
(管理/【美】卡尔·纽波特/2017)
本书作者是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博士卡尔·纽波特,他道破了(其实每一个人都知道)信息经济时代的惊人真相——知识工作者60%以上的工作时间都花费在处理此类浮浅事务上,而这些工作不仅产出的价值有限,还会永久性地损害人们深度工作的能力!
作者创立了“深度工作”的概念,其含义为在无干扰的状态下进行专注的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而正因为当前社会深度工作能力的日益稀缺,其与经济成功的关系也变得日渐紧密起来。本书的所有讨论也围绕“深度工作”而展开,全书共分为两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作者从神经科学、心理学、哲学等角度,客观地分析了在新经济形势下实现深度工作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则系统地传授了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深度工作的具体策略,如将深度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进程、提高大脑的深度思维能力、远离社交网络等。
作者还强调,深度工作不是一项过时的技能,而是将人们从技术垄断导致的精神异化状态中解救出来的良药。在当前这个以网络为中心的浮浅信息时代,倡导深度工作无异于呼唤一种匠人精神的回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