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杂家杂谭历史
读《史记》了解项伯的作为

读《史记》了解项伯的作为

作者: 月儿上山了 | 来源:发表于2018-06-29 21:56 被阅读1095次

    许多过来人都知道,我们平时说话不能太满,做事不能过绝。因为人生真的无法预知,你原来认为不可能的事,日后事实会活生生摆在你的面前。

    比如我小时候不喜欢吃芹菜,后来觉得它特别香;对数字不敏感的我,天天与数字打起了交道;上学时不那么爱历史的我,后来喜欢上古迹,最近写起了历史小说。

    今日不知明日事,更何况是几年或几十年后的事呢?就象《史记》里记载的项伯,他一定想不到自己会不自觉地,成为项氏家族的背叛者。

    对,他就是个看似不可思议,实际又饱含真情与无奈的人。

    先了解一下项伯是谁?《史记·项羽本纪》写着:“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他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儿子,项梁的弟弟,项羽的叔叔。他与项羽是打断骨头还连着筋的直系亲属。

    如果说项羽失败是因为他太自负,不善待宋义、范增、陈平、韩信等这样有才华的人,让他们从自己身边一个个“溜走”,也跟他的亲叔叔项伯给他挖坑使绊有很大关系。

    对项氏家族来说,项伯以吃里扒外,挖坑背叛的身份存在。但对于刘邦的大谋士张良来说,他是一位肝胆相照,有情有义的患难兄弟。

    早在项伯杀人逃亡,张良博浪沙刺秦时,项伯就与张良在去下邳的途中相识,后来成为了好朋友。期间张良曾救过项伯与项梁的命。项伯一直没有忘记张良的救命之恩和知遇之谊。

    为了救好朋友,他泄露项羽的军事机密。他听到项羽和范增商量带兵攻打刘邦时,想起刘邦军营里的老朋友,便翻山越岭,深夜来到刘邦军营,劝说张良跟他离开。

    张良也是个讲情义的人,不肯在危难时刻离开刘邦。他拉着项伯去见了刘邦。刘邦是个政治能手,情商和智商都不低。他极快地拉拢项伯成了自己的亲家,还恳请他去项羽那儿当说客,让项羽不要攻打他,给他一个解释的机会。这才有了后来的鸿门宴。

    为了救张良的朋友,也就是未来的亲家,项伯公开对抗项羽的亚父范增。

    被项伯劝说得耳根子发软的项羽,在宴会上见到刘邦那诚恳的认错态度,基本放弃了杀刘邦的意图。当范增让项庄以舞剑为名,刺杀刘邦时,项伯不顾自身的安危,也跟着上去舞剑,用身体保护刘邦。项庄不敢伤及小叔的性命,没有得手。

    鸿门宴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他“计功割地”,分封了18位诸侯王。把刘邦分封到道路险阻,土地贫瘠的巴蜀,称为汉王。而把实际的关中之地一分为三,封给了秦的三个降将,以遏制刘邦东进。

    张良把刘邦送给自己的全部珠宝,转送给了项伯。项伯帮刘邦在项羽那儿争取到汉中地区,才使刘邦站稳了脚跟。

    项伯在英布被刘邦派人游说叛变后,不是积极帮项羽想办法如何重新召回英布,而是急于杀了英布的妻儿,促使英布铁了心,跟着刘邦干。

    项伯

    俗话说得好,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项伯不知不觉地与项氏家族背道而驰,而且越走越远。直到改用了刘邦赐予的“刘”姓,成为射阳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项伯这么做当然有他的道理。《史记》里虽然没有记载,但每当想到项伯当时所处的环境,我也稍微能理解他的所作所为,虽不一定能被大家接受。

    项伯的二哥项梁战死后,项伯作为家中长辈,他认为理应得到楚王权,受到万人注目的尊重。可他的侄子项羽擅自斩杀了宋义夺得楚军兵权,大败秦军。项羽在楚军威望慢慢提高了,成了楚霸王,掌管军中大权。

    项羽是个自大的年轻人。他轻易不听别人的劝告,包括项伯在内。在项伯看来,范增虽是项羽的亚父,也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外人,成了指手划脚的决策者。

    项伯感到憋屈。他不甘,不服。

    碰巧张良这个智商高他几十倍的谋士,愿意当他是朋友,事事想着他。刘邦也当他是救命恩人,尊重他,有事和他商量。项伯在这里找到了存在感,感觉自己有了人生的价值。因此他选择了对自己好的人,选择了相处起来轻松愉快刘邦。

    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再怎么说,项伯也是将门之后,有寻机报复的心理。他一直想借刘邦势力打压项羽和范增,以泄心中之愤。只是后来的局势超出了他的预料。韩信的强大和威力,让项羽和项伯始料未及。

    项羽在乌江的自刎,代表了项氏集团的破灭。

    在亲情和道义,忠贞与仁义之间,项伯作出了最后的选择。或许他和张良一样,看出了项羽有领兵打仗的才华,没有刘邦政治上的手腕。或许他们知道无论项羽有多少兵力,天下终将归于善用人的刘邦?

    或许就是这样的。

    无论如何,在“仁义”与“忠君”之中,项伯选择了仁义。选择了一条能体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道路。这条路不那么光彩,但他已踏出了这一步。

    踏出就是无法回头。所幸张良没有辜负他,刘邦待他也不薄。

    我常想,如果可以重来,项伯还会这样选择吗?我相信他不会,你最好也能相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洛晏:在下不认同作者的观点。
        一个在古代背叛自己家族和血统的人,还能称为仁义也简直是狗屁。不过是忌贤妒能,只知自保,易为他人所导,纯粹的驱利之徒。
        洛晏:@月儿上山了 真是大时代!
        月儿上山了:@洛晏 对刘邦和张良来说,他就是仁义的。

        谢谢你给的意见。
      • 见伊:分析得好,但是我不能欣赏这样的人。
        见伊:@月儿上山了 嗯,我们要允许这世界万事万物不同的存在。
        月儿上山了:@见伊 说不上欣赏,只能是可以理解。对吧?
      • 小默森:简单易懂
      • 米喜:《鸿门宴》这一段,我也写过很详细的读书笔记,是点评版的:smile:
        米喜:@月儿上山了 没有,在我的电脑里躺着,嘿嘿。
        月儿上山了:@米喜 在简书发布的吗?我想看看。
      • 一缕阳光yg:这种写法,开辟了一个新领域😀
        月儿上山了:@一缕阳光yg 对,我想写写这些。
      • 滋小然:越读越发现自己历史了解的太少
        月儿上山了:@滋小然 通过写历史,我逼着自己了解更多。:smile:
      • 疏林红叶:分析得太透了!
        月儿上山了:@疏林红叶 喜欢去了解这些了。谢谢你。
      • 月上云霄:对历史了解得很透切,好想身临其境一样。
        月儿上山了:@月上云霄 :smile:谢谢,你能喜欢就好了。
      • 关土:这样研究历史也挺有意思的。有点像复盘高手下的棋。
        月儿上山了:@关土 哈哈,这个比喻真好。
      • 米老爹:在不同的眼目中,同一个人会有不同的评价。对项伯即如此。对项羽、范增而言,他是叛徒,反贼,对张良、刘邦而言,他是义士,是忠良。
        月儿上山了:@米老爹 没错,就是这样的。:smile:
      • 绛洞花王:评判人物和历史事件应持有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如此,好多疑问便迎刃而解了。人也变得客观
        月儿上山了:@绛洞花王 是的,谢谢花儿。
      • 晴天的天:历史是偶然也是必然,一件事一个人都有可能改写进一程
        月儿上山了:@晴天的天 是的,每个人都有他存在的价值。
      • 芳菲晚:以前读鸿门宴,总搞不清他们的关系,你这篇让我明白了
        月儿上山了:@芳菲晚 我也搞清楚了。:smile:
      • 丹丘生_9115:夫,以铜作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作镜,可以知兴衰;
        以人作镜,可以明得失,

        魏征正常直谏唐太宗,有时唐太宗真的想杀了他,然,唐太宗也知道魏征毕竟也是为他好,为了自己为了唐朝江山,唐太宗还是接受他的批评,魏征一死,唐太宗就说了上面这番话,

        过去能照面容者,是以铜打磨光洁来当作镜子,能用来正容人的面容与衣冠,
        把历史当作一面镜子,就可以知兴替,
        把别人能说你不足者,来当一面镜子,你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与过错,然,这样的人在你身边的,应该是少了又少,是很难能可贵的,

        现在能看到你这篇鉴史之作,很高兴,有自己的见解,也有史料的佐证,远去了的历史,远去了的硝烟弥漫的战争,叙述历史人物的作为,慷慨陈词,见地深刻,可谓不可多得的鉴史之作,希望以后能多多看到你这样的鉴史大作,
        月儿上山了:@丹丘生_9115 谢谢大师指教,学习了。
        丹丘生_9115:@丹丘生_9115 唐太宗说的这番话,我整整记住了37年,愿以史为鉴,以人为鉴,
        唐太宗原话是: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征亡后,朕遣人至宅,就其书函得表一纸,始立表草,字皆难识,唯前有数行,稍可分辩,云:“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乱.公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唯见其恶,爱者唯见其善.爱憎之间,所宜详慎.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贰,可以兴矣.”其遗表如此.然在朕思之,恐不免斯事,公卿侍臣可书之于笏,知而必谏也.
      • 一冬清冷:最喜欢历史,喜欢其中那些有教育和指导的故事。而往往史官下笔,使得人物冰冷,有教育的事情也没有了温度,更谈不了什么说教;司马迁笔下的人物竟是血肉丰满――本文还原项伯以真实,注重前后的历史勾连,很有王充闾历史散文的味道!👍
        月儿上山了:@纳克索斯,谢谢鼓励,我去看看他的散文去。:smile:
      • 沐沐周:丝丝入扣,一篇严谨的历史散文。开头的导入苦心孤诣,拉近了历史人物与作者及读者的距离,每一项史料都有作者的思考与分析,哪怕三言两语,依然能够看得出思考的深度。

        这是认认真真的写作应有的态度
        古木夕阳:@沐沐周 感觉你的点评说的只是你自己,与别人无关
        月儿上山了:@沐沐周 谢谢沐沐的点评:smile:
      • 虬田:世事难料,人生无常
        月儿上山了:@虬田 是的,谢谢。
      • 七徽:读史为鉴,其实亲情永远在忠贞和道义之前。如果再来一次,项伯应该不会选择吧😊
        七徽:@七徽 如果再来一次,不会这样选择吧。
      • 野猫爱鱼:项伯只是打着自己的小九九,从不为大局考虑,这样的人终究成不了大气候!
      • 野猫爱鱼:张良把刘邦送给自已的全部珠宝,转送给了项伯。
        “自已”应是“自己”哦。
        月儿上山了:@野猫爱鱼 谢谢野猫老师指正。:blush:
      • 好风似水:换风格了
        月儿上山了:@好风似水 是的,换一种风格试试。
      • 孟小满:历史人物,有太多不可言说的事情,所以不横加指责
        月儿上山了:@孟小满 是的,好多事情,不能只看表面,也不能只看记载。
      • 南英子:比如我小时候不喜欢吃芹菜,后来觉得它特别香!
        我和姐姐一样,小时候不喜欢吃芹菜!现在觉得它挺好吃!
        :heartbeat::heartbeat:
        好风似水:@廷熙雅锶 我也是
        月儿上山了:@廷熙雅锶 :smile:这么巧,我们真是缘份。

      本文标题:读《史记》了解项伯的作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ikz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