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人物故事
抗日援朝:袁世凯堪比曹操,是乱世之枭雄

抗日援朝:袁世凯堪比曹操,是乱世之枭雄

作者: 张保富 | 来源:发表于2019-01-13 10:41 被阅读55次

教科书中,我们提起来袁世凯,脑海中第一反应是“窃国大盗”、“二十一条”、“称帝”等信息,很多人提到他,有种厌恶感。

事实上,作为一个接受过多年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人,我们应该用两分法,客观公正的去评价袁世凯的得失。他的确有大罪过,但也不能否定他的功劳。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的评语,放到全能型人才袁世凯身上也是符合的。作者不想去洗白什么,只是当我提到袁世凯的抗日之功时,很多人并不了解他代表清廷“抗日援朝”的那段历史。

1 起因|为什么我说历史对袁世凯评价不公

近日,笔者在评价一段关于袁世凯的视频时,引起了网友热烈的讨论。原文如下:

“袁世凯是一代枭雄好吗?谁曾提过他远赴朝鲜时的抗日功绩,回国后在经济上所做的贡献,以及治兵的严谨,实业上的创新。历史评价不公。”

网友看到后,竟然误认为我姓“袁”,还有人直接说,我是替袁世凯洗白来了。

对于这个,小编表示无奈。本文不去洗白或者抹黑什么东西,就单纯的用历史说话,身边也让一些人知道,日寇侵华野心,绝不是一朝一夕。

其实,袁世凯一生都亲自带病打仗,事必躬亲,吃苦耐劳。并有慧眼识人之能,经他提拔的冯国璋、段祺瑞、曹锟等人,均在近现代史中有着重重的一笔。

下面,我们来走近这段历史。


2 日寇的狼子野心,袁世凯年少有为

1884年,日军遭遇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败仗。而给予其重创的将领,那年才25岁。从此之后,日军视其为最强劲敌,多次派遣杀手暗杀之,但均被粉碎。

他是袁世凯,被历史评判为“窃国大盗”的人。

从明代开始,日军的作战能力的确强悍,惹得我国众多名将头疼不已。而自从英法打破了清政府的闭关锁国之后,日军也蠢蠢欲动,其对外作战上,鲜有败绩,甚至曾多次击败战斗民族俄罗斯和军事狂国德国。

当侵略者以藐视的姿态俯视清政府的时候,袁世凯却脱颖而出,远赴朝鲜半岛,建立了不世功勋,成为近代史上击败日军第一人。

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军乱”,王室危急,国王李熙向清廷求助。作为老大哥,清廷派遣吴长庆军团开赴朝鲜,实际上就是“抗日援朝”。

这一年,袁世凯23岁,他跟随吴长庆东渡朝鲜,开始了军事生涯之旅。

清朝的确离死亡之期不远了,军纪散漫,骚扰民宅,使当地人愤恨不已。

吴长庆眼见照此下去,这一战没法子打。就提拔了此前就有谋断的袁世凯,让其整顿军务。

得到授权,袁世凯当即下令,扰民者严惩不贷。建立了“奸淫者杀”,“吸食鸦片者杀”、“临阵脱逃者杀”等十杀,并且执行时铁面无私,使清军一时间军纪严明,脱胎换骨。

经过整顿后,这支军队成为锐旅,很快安定了朝鲜局势。


3 袁世凯初露锋芒

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的问题,袁世凯帮助朝鲜国王训练了一支多达5000人的德式军队,令该国上下大为叹服。

吴长庆亦赞赏其才,上奏曰:“袁世凯治军严肃,调度有方,争先攻剿,尤为奋勇。”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由于清军在战争中节节败退,清廷在朝鲜的威望大大降低,原想托庇于清廷保护的王室和亲华派也开始动摇。朝鲜开化党和日本认为清廷在战争期间无暇北顾,是发动政变的绝好时机,遂决意起事。

清廷在朝鲜地位岌岌可危,但是对于踌躇满志的袁世凯,他认为自己的绝佳机遇到了。

果然,“开化党”人士不久发动“甲申政变”。驻扎在朝鲜的日军欲趁此机会,挟制朝鲜王室。

政变发生之前,袁世凯已经察觉到情况有异,他将朝鲜山雨欲来的紧张局势函告给了李鸿章并提醒他,日本公使竹添进一郎将在日内返回汉城,届时可能会有事发生。

政变当晚,开化派重要成员洪英植以庆祝邮政大厅落成的名义邀请守旧派大臣和外国使节赴宴。日使竹添托病不出,袁世凯察觉气氛有异,担心鸿门宴也推托不去,只有中方总办朝鲜商务委员陈树棠、守旧派大臣闵泳翊等出席。席间,开化派党徒在厅外放火,宾客以为有人在燃放烟花,纷纷外出观看。这时,埋伏在厅外的 叛乱分子一拥而上,将闵泳翊乱刀砍倒,一时间宾主皆做鸟兽散,各自逃命。叛乱者趁乱入宫,谎称清军作乱,恐吓威逼国王李熙写下了“日本公使来卫朕”的敕 书,日使竹添随后便以根据朝鲜国王要求带日兵入宫保卫国王。

控制了王宫的日军和开化党叛军假传圣旨召那些守旧派重臣入宫,来一个便处死一个。第二天,开化党组成新政府,以国王谕旨的形式函告各国使节,那些早已同他们达成默契的西方诸国使节纷纷配合演戏,晋谒国王,恭祝新政,政变似乎大功告成。

对于朝鲜巨变,在朝清军紧急商讨是否该采取军事行动。

当时,中朝间的公文都要靠北洋的兵船送到天津的北洋衙门,往来一次需要好几天时间。如果按常规请示,重大事变的应对决策必由北京的清廷最高层来拍板,时间的延误也就无可避免,而挽回大局的机会就可能失去了。

一些将领表示“没有国内的命令,不敢轻举妄动”。认为如果发动战争就是师出无名,衅自我开。有消息传来美、英、德三国使节要求清军暂缓行动的劝告,朝鲜金允植也来函请清军按兵不动,以免伤及被日人挟持的国王。

在这个重要的历史关头,袁世凯表现出了勇于任事、处事果断的心理素质。


4 力挽狂澜,袁世凯的铁血手段

袁世凯强调情况紧急,已不可能待命而行,一方面紧急函告李鸿章朝鲜发生政变,请求增兵并指示应对策略。同时积极谋划军事行动,在采取行动前袁世凯对同僚们说“如果因为挑起争端而获罪,由我一人承当,决不牵连诸位”。

袁世凯随后立刻率一营官兵及朝鲜新军左右营赶赴王宫。在遭到守军的猛烈射击后。袁世凯果断命令清军还击,双方展开了激战,宫内顷刻大乱,朝鲜闵妃携王子 趁乱逃出宫门,投奔清军大营。

此仗,袁世凯身先士卒,即使尸体满路也毫无惧色,踏着满脚血迹奋勇当前。双方处于激烈相持阶段后,守军中不断有被袁世凯训练 的朝鲜新军士兵临阵倒戈,加入了清军一方,战局急转,很快击溃日军,清军大获全胜。次日,朝鲜国王移居袁世凯所部军营,召集原政府成员,组成新政府,并召 见各国使节,告知政变平息。竹添自焚日本使馆,逃往仁川。

甲申政变以中国大胜,日本惨败而告终。袁世凯一战成名,正式登上了中国近代史的大舞台。


5 军事天才的豪赌,终扭转不了时代

中日甲申之战,双方兵力相差并不悬殊,各有一千余人。而竹添挟制了国王,控制了王宫,作战有险可据,以逸待劳。为何一败涂地?

关键在人,领军人物至关重要,清军的核心人物是袁世凯。他在此次事变中不遗余力,勇于担当,坚毅果敢,李鸿章日后曾表扬他“血性忠诚,才识英敏,力持大局,独为其难”。

但是也应该看到,在政变突发,局势不明,袁世凯断然出兵,可以说走的也是一步豪赌的险棋。

而日本方面,这次失败并未阻挡其扩张称霸的野心,日本人痛定思痛、枕戈待旦,卧薪尝胆十年之后,再次利用朝鲜的又一次内乱——东学党起义,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

这一次,大清一败涂地。

相关文章

  • 抗日援朝:袁世凯堪比曹操,是乱世之枭雄

    教科书中,我们提起来袁世凯,脑海中第一反应是“窃国大盗”、“二十一条”、“称帝”等信息,很多人提到他,有种厌恶感。...

  • 乱世之枭雄 治世之能臣

    曹操自生乱世,是乱世之枭雄,治世之能臣。但是,空口无凭,曹操自己已经证明他是乱世之枭雄,那怎么证明他是治世之能臣呢...

  • 对曹操的评价适合袁世凯,他的很多改革,晚清的官吏是不敢想的!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历史上对曹操这个评价,似乎也可以转予袁世凯。其实评价这样一位充满争议的人物,是并不容易...

  • 随书人物日更day12-袁世凯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说的是三国的曹操,我觉得这句话放在袁世凯身上也是同样适合的。 袁世凯之所...

  • “乱世之枭雄”——曹操

    曹操,在三国故事中,是一个奸诈而残忍的坏人,但故事毕竟是故事,不是真正的历史,真正的曹操又是怎样的呢? 少年时代的...

  • 曹操——乱世之枭雄

    说起曹操,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奸诈狡猾的人。但是,他却一统天下,这是为什么呢? 我的观点是:1,:他出身在一个乱世...

  • 《三国》我独服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三国枭雄,一代霸主,被誉为乱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历来久负骂名,京剧...

  • 为什么成功的老板都推崇曹操?因为曹操这10张“牌”

    世人对曹操评价:乱世之枭雄,治世之能臣。枭雄还好点,三国演义中直接把曹操定性为奸雄,这就有点不客观了。其实,曹操够...

  • 乱世枭雄——曹操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性格是复杂的,作者展示曹操这个人物形象有很多种方面。他在小说中刚一出场,就显示出他的聪...

  • 乱世枭雄——曹操

    在开头先发首曹操的诗歌 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抗日援朝:袁世凯堪比曹操,是乱世之枭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imc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