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征战南北

作者: 乔木晨曦 | 来源:发表于2023-02-16 23:20 被阅读0次

1661年正月初七,顺治帝逝于养心殿,年仅24岁。

顺治在遗诏中,立第三子玄烨为太子,特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四大臣辅政。

初九,玄烨即皇帝位,康熙王朝时代开启。这一年,康熙8岁。可以说,在清朝所有的皇帝之中,康熙是最好、最能干的一个。

01 铲除鳌拜

14岁,康熙亲政,但大权却握在鳌拜手里。鳌拜很跋扈,看谁不顺眼,就用康熙的名义下一道圣旨,随便给人安一个罪名,就把人给砍了。

同为辅政大臣,鳌拜想要铲除苏克萨哈,列举了苏克萨哈二十四项大罪,要把苏克萨哈和他的大儿子查克旦,一齐凌迟处死。把苏克萨哈的其他儿子与若干孙子、两个侄儿、两个远房本家,统统应该斩首。

康熙不肯,鳌拜卷了袖子走来,似乎要动手的样子。康熙害怕,就准了鳌拜的奏,仅仅把苏克萨哈一人的刑罚由凌迟改为绞死。

康熙憋了一肚子火,心中却立定了除掉鳌拜的主意。他召集一些王公大臣的少年子弟作为侍卫,到宫里陪他练习摔跤。

这些少年侍卫之中,有一个叫做拜唐阿的,力气最大。

到了1669年五月初三,鳌拜照例上朝,康熙使了一个眼色,拜唐阿迈步向前,出其不意,把鳌拜揪住,摔倒在地。众少年蜂拥而上,就把鳌拜捆了。

康熙随即叫诸王与大臣研究鳌拜的罪。诸王大臣回奏鳌拜有三十项大罪,应该灭族。康熙说,姑念他效力年久,免死,改判监禁、抄家。他的两个弟弟玛里穆与塞本得、侄儿讷莫,他的党羽大学士班布尔善、尚书阿思哈、噶褚哈、济世,侍郎璧图,学士吴格塞,一律斩首。

16岁的少年天子康熙,就这样干净利索地铲除了鳌拜。康熙帝由此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

02 削平三藩

康熙20岁向吴三桂挑战,28岁将吴三桂的势力铲除净尽。

吴三桂自从进入云南后,仗着洪承畴与鳌拜先后在朝廷中替他撑腰,成了云南事实上的土皇帝。

倘若不是康熙为了谋求大清帝国的彻底统一而决心动他,已经活到62岁的吴三桂,是颇想安于现状,不会高举“反清复明”的旗帜。

1673年二月,康熙20岁,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感觉到自己年已七十,上疏给康熙,请求回辽东故乡去养老,让儿子尚之信袭封为平南王,留在广州。康熙借此机会,命令尚可喜把所有兵丁与家眷带回北方,搬到(辽宁省的)海城去驻扎,撤销他在广东的“藩领”。

康熙的此一命令,惊动了吴三桂与开府福州的靖南王耿精忠(耿仲明的孙子)。当时,平南王与靖南王、定南王合称三藩,三藩在事实上是三个“独立王国”。

吴、耿二人于是为了试探康熙有没有早晚也夺取他们地盘的意思,便忙着上疏,说他们也想退休,情愿“撤藩”。康熙回答说“好!”而且派钦差去昆明,督促吴三桂早日启程。

吴三桂想了又想,决定在这一年十一月的二十一日,杀掉云南巡抚朱国治,扣留钦差折尔肯与傅达礼,正式对康熙翻脸。

吴三桂起事之时,声势浩大。很快拿下湖南。吴三桂本人进驻常德。还有很多人纷纷响应吴三桂,加入反清的队伍。

康熙向吴三桂挑战,挑起了如此大祸,却能够从容应付。他听从索额图的建议,分遣军队,到几个险要地点驻扎,节节策应。

吴三桂的最大错误,是滞附近的松滋。他也许是在梦想与清廷划江而守,平分天下,忘记了“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大道理。

而康熙呢,却指挥若定,处处主动,终究以一个二十几岁的、生长深宫的青年,击败一个身经百战、六十余岁的老将。

吴三桂在1678年八月去世。继承吴三桂作为首领的吴世璠(吴三桂的孙子),又无甚能力。1681年二月,吴军的残余被围在昆明,围到十月城破,吴世璠自杀。

03 统一台湾

平定三藩之乱后,将台湾纳入版图又被提上日程。

早在吴三桂发动叛乱时,郑经派人与耿精忠联络,派遣军队在福建沿海登陆,攻城略地。但耿精忠很快“反正”,郑经孤立无援,亦遭失败,退回台湾。

1680年,郑氏政权所固守的金门、厦门被清军收复后,再也无力反攻了。郑经回到台湾,不理政务,沉湎于酒色,以“嬉游为乐”。他的岳父冯锡范乘机窃取权力,主宰一切。

1681年,郑经去世,台湾内部发生政变,年仅十二岁的郑克塽继任延平王位,大权实际上为冯锡范、刘国轩掌握。郑氏官员向心力开始动摇,负责与清朝谈和的傅为霖甚至愿当内应。

福建总督姚启圣认为是进攻台湾的好时机,向康熙帝推荐施琅,因为他与郑氏有世仇。

但朝廷对征台灭郑,大臣们的意见并不一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康熙帝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终于决定下达了进军台湾的命令,正式任命和起用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委以全权,统率大军取台湾。

1683年,康熙帝以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出兵攻台,在澎湖大败刘国轩所率领的郑氏海军,随后明郑纳土归降。

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一府(台湾府)三县,即台湾县(今台南)、凤山县(今高雄)、诸罗县(今嘉义),隶福建省,并在台湾设巡道一员,总兵官一员,副将二员,兵八千。在澎湖设副将一员,兵二千。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台湾的管辖,促进了台湾经济文化的发展。

此后,1689年,跟沙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规定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外兴安岭为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均为中国的领土。

1698年,亲征塞外,剿灭噶尔丹。至此,漠北喀尔喀地区纳入清朝版图。

康熙执政初期,国内国际形势非常严峻。面对严峻局势,他坚持大规模用兵,南征北战,终于实现了国土完整和统一。

第8期书评影评写作特训营第6篇,2076字数,共累积10386字数。

相关文章

  • 康熙:征战南北

    1661年正月初七,顺治帝逝于养心殿,年仅24岁。 顺治在遗诏中,立第三子玄烨为太子,特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

  • 容妃逝后, 为什么康熙说“凡看到容妃刷过马桶的人全部殉葬”?

    其实康熙是非常爱容妃的,不仅仅是康熙爱容妃,连康熙的奶奶孝庄皇太后也是非常宠爱容妃!当初康熙在外面征战噶尔丹的时候...

  • 蔡康永,我看错你了

    01 很多人知道蔡康永,是通过那个红遍大江南北的综艺节目《康熙来了》,我也一样。 我不是《康熙》的死忠粉,但学生时...

  • 陈霸先袭杀王僧辩究竟于公于私

    陈霸先是南北朝时期陈朝的开国皇帝,此人霸气侧漏,英明神武,以布衣之身征战南北,先是勤王室于战乱,扶社稷于既倒,而后...

  • “真言”也要分时候:“朱三太子”酒后吐真言,竟因此丧命

    “三藩之乱”平定之后,康熙帝又平定了台湾,清朝统治渐趋和缓,康熙二十五年,折腾了清初政坛几十年的南北真假“皇太子”...

  • 肖友俄诗

    11 快乐农村 作者 2017.04.01 20:42 打开App 征战南北八又八 徒有官声弄桑麻 浩然正气众人仰...

  • 李从珂哭来皇位?最后他结局如何?

    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康熙晚期的“九子夺嫡”,朱元璋微末起义,经历大大小小征战才最终登基称帝。 这些故事都说明了皇位...

  • 《江湖行》

    《江湖行》 征战南北劲方韧, 冷看东西志尚遒。 纵有梅香留远客, 千里捷报待从头。 2018.9.23.午后于崂山

  • 征战

    征战!向世界征战! 征战!向内心征战! 征战!向魔鬼征战! 罪恶的种子在我心深处隐藏,它是那么美丽那么动人, 那么...

  • 女王与女人

    自行取下王冠,除去铠甲,手中的长剑被封存,坐骑被放生; 十年磨砺南北征战的江山与功勋, 在你说爱我的瞬间随风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康熙:征战南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jqp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