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熙是历史上生育儿子最多的皇帝之一,共生育了35个儿子,其中因为各种原因早夭的有11个。
康熙帝去世后,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九子夺嫡戏,四阿哥雍亲王胤禛最后胜出,继承了大统,是为雍正。
演义九子夺嫡的电视剧也是层出不穷,有《宫》、《步步惊心》、《雍正王朝》、《君临天下之康熙九子》等等。
作为皇帝的他,雍正却不能不算是颇足称道。他日理万机,孜孜不懈,每天起得早、睡得晚,吃得少,玩得少,当皇帝只当了十三年,比起康熙当了六十一年的治绩,有过之而无不及。
然而,雍正的名声并不好,比如“骨肉相残”、“改诏篡位”、“不得好死”等。他对待兄弟很严酷,尤其是对待与之争夺皇位的几位兄弟。
康熙帝去世后,他还有20位皇子在世(包括雍正),以雍正的视角,大致可以分为五类。
第一类,被康熙处置过的皇子。就是仍在圈禁的大阿哥允褆,二阿哥废太子允礽。
大阿哥允褆,在圈禁岁月生了18个孩子,雍正十二年(1734年)底去世,终年63岁。除了没有自由,该吃吃,该喝喝,该生孩子生孩子,远离政治纷争,反而可以及时行乐,算是比较长寿了。
废太子允礽,在圈禁中也生育了13个子女,但是他的心理压力远非大阿哥能及。二次被废后被幽禁于咸安宫,虽然依旧是锦衣玉食,但是心境早就是不复从前。曾经贵为太子,所经受的风波也远多于大阿哥,那种从高处跌落的落差,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
雍正帝即位后,延续康熙的处置,没有放允礽出来,但是加封允礽之子弘晳为理郡王,允许弘晳带着一部分家人迁往新宅居住,并且准备让允礽也迁过去,为此下令修盖房屋,驻劄兵丁。
可就在雍正二年(1724年)底,允礽去世,终年51岁。雍正帝追封为理密亲王,加恩其家眷,皆丰衣足食以供养之,并且大肆操办允礽的葬礼。后来还收养了允礽的六女为和硕淑慎公主,公主的女儿在十几年后,还成为乾隆帝皇三子永璋的嫡福晋。
第二类,雍正的政敌,这一类是最惨的。即所谓的八爷党,有八阿哥允禩、九阿哥允禟、十阿哥允䄉和十四阿哥允禵。三阿哥允祉虽然参加了九王夺嫡,但是较为中立。
三阿哥允祉,原本就是亲王,雍正帝即位后,他作为唯一还能在官场和皇室正常活动的皇兄自然是地位尊崇。雍正二年,诚亲王世子弘晟因罪被弹劾,免去世子之位。
雍正六年,允祉向大臣索贿之事曝光,群臣激愤,上书雍正帝要严惩。但雍正帝对群臣说,允祉毕竟是自己在世上仅剩的一个兄长了(已经不把大阿哥当哥哥了),虽然罪行恶劣但还是格外开恩,只是降为郡王。
可是允祉实在是太不小心,在十三阿哥怡亲王的葬仪上姗姗来迟,而且没有面露悲痛之色,这让痛失臂膀的雍正帝十分痛恨,直接夺爵圈禁,两年后去世,终年56岁,依旧照郡王礼治丧。
雍正帝对兄弟刻薄寡恩,甚至有屠杀兄弟的恶名,主要就是来自对八阿哥和九阿哥的处置。
雍正帝即位之初,对这些弟弟还是采取了怀柔之策,待到地位稳固后就开始着手处置他们。
八阿哥允禩,雍正四年(1726)被赶出皇族,改名“阿其那”,意为猪,禁闭于宗人府,不久死在狱中。
九阿哥允禟,被派往西北接管军务,无任何名义,如同充军。雍正三年(1725)被捕,次年被改名“塞思黑”,意为狗,在押解回京的途中突然死去。
对于出身高贵的十阿哥允䄉和同母弟允禵,雍正帝也是沿用了父亲的老办法——圈禁。乾隆帝即位后将两位叔叔放了出来,封爵加以优待。
第三类,雍正的盟友。只有一位,那就是十三阿哥允祥。
十三阿哥胤祥,功勋卓著得封为铁帽子王,为朝廷呕心沥血。雍正帝也从未亏待过他,死后更是哀荣倍至,其名特旨复为“胤祥”,不用避讳。他的尊荣和权势休说是雍正一朝,即使是放眼到整个清朝也鲜有能及。
第四类是年长的中立派兄弟。以五阿哥允祺、七阿哥允祐、十二阿哥允祹为代表,还有十五阿哥允禑、十六阿哥允禄和十七阿哥允礼。
十二阿哥允祹,在雍正帝刚即位时被封为郡王。虽然中间因为犯了错被雍正帝降为贝子爵,但后来消气后就给他恢复了郡王爵位。
这些皇子不仅是安享荣华,雍正帝即位后谨遵康熙帝旨意,允许年长有皇子的母妃出居宫外皇子府邸,让她们能够母子团聚共享天伦。
第五类,就是年纪较轻甚至是年幼的弟弟们。
二十阿哥允祎、二十一阿哥允禧、二十二阿哥允祜、二十三阿哥允祁和二十四阿哥允祕,这之中最大的允祎不过才16岁,最小的允祕才6岁。
这些皇子太小了,对雍正的帝位更是没有影响,在历史上也没什么存在感。或许,没有存在感,反而是一种幸福吧。
第8期书评影评写作特训营第11篇,1741字数,共累积18475字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