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的悲剧

作者: 小小史观 | 来源:发表于2023-06-29 18:06 被阅读0次

谢灵运,东晋至刘宋时期诗人、佛学家、旅行家,“山水诗派”鼻祖。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出身陈郡谢氏。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年),袭封康乐县公,世称“谢康乐”。起家大司马(司马德文)参军,历任抚军(刘毅)记室参军、太尉(刘裕)参军、中书黄门侍郎等职。刘宋建立后,降封康乐县侯,历任散骑常侍,太子左卫率、永嘉太守、秘书监、临川太守。宋文帝元嘉十年(433年)以“叛逆”罪处绞刑,时年四十九岁。

谢灵运工诗善文。其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是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由谢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赋》,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谢灵运还兼通史学,擅长书法,翻译佛经,并奉诏撰写《晋书》,辑有《谢康乐集》。

人物生平

自幼聪颖

东晋太元十年(385年),谢灵运出生于会稽郡始宁县(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祖父谢玄在会稽建有宅园“始宁墅”,依山而居。

谢灵运很小的时候就聪慧过人,谢玄十分看重他,跟亲近的人说:“我生了谢換,谢換却怎么生出灵运的呢。”谢灵运幼年时在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道士杜炅的道馆中寄养,故小名“客儿”。谢灵运从小便爱读书,博览经史,他文章写的非常好,江南几乎没人赶得上,堂叔谢混尤其喜欢他。

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年),十八岁的谢灵运继承了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享受两千户的税收待遇。援引先例,谢灵运被朝廷授予员外散骑侍郎的职务,但谢灵运拒绝担任该职务。

出仕东晋

405年,谢灵运出任琅邪王、大司马司马德文的行参军。谢灵运喜爱奢侈豪华,他车子的装潢鲜艳而美丽,他的衣着、玩的、用的东西,无不改变以往的旧样式,世人都学他的样子跟着变,人们都叫他“谢康乐”。407年,抚军将军刘毅镇守姑孰,谢灵运担任刘毅的记室参军。刘毅镇守江陵,又让他当卫军从事中郎。413年,刘毅起兵反刘裕,兵败自杀,刘裕任命谢灵运为太尉参军。返京后,又转任秘书丞,后因事而被罢免。415年,谢灵运转任中书侍郎。416年,刘裕征讨后秦姚氏,谢灵运被任命为议参军,再转任为中书侍郎,接着又被任命为世子中军咨议、黄门侍郎。后来,谢灵运又奉命出使彭城,慰劳刘骏,并写了《撰征赋》。419年,刘裕在彭城建宋国,奉命出使归来的谢灵运仍然被任命为宋国黄门侍郎,再升任相国从事中郎、世子左卫率,因为擅自处死门生,被免除官职。

任性妄为

谢灵运天性偏激,常常有触犯礼法律令的行为。朝廷只把他当做有些才华的文人,而不是有学识才干的政治家。而他自己却认为有水平参与国家大政,却不被赏识得到重用,经常愤愤不平。

永初三年(422年),宋少帝继位,权力掌握在大臣的手上,谢灵运在中间挑拨离间,诽谤当权的人。司徒徐羡之等人很怕他,便排挤他外放任永嘉太守。在郡上任职只一年,便称病离职,返乡隐居。

景平二年(424年),刘义隆登基为帝,史称宋文帝。谢灵运又升任侍中,很得文帝的宠爱。谢灵运觉得自己应该参与朝政,文帝却只把他当成一个文人而已。谢灵运心中不满,往往推说自己有病而不上朝有时一天走一百六七十里,往往一走就是十多天,既不上书请示,也不请假。宋文帝见此情形便暗示他主动辞官。

充军被杀

谢灵运性格放荡不羁,与家乡太守王绣结仇。孟颤利用谢灵运对百姓多有侵扰的事,上了一道奏疏说谢灵运想谋反并私自调用本郡军队防守自卫。宋文帝知道谢灵运是被冤枉的,所以没有判他有罪,只是不想让他回会稽,于是让他做了临川内史,还增加俸禄到两千石。可惜谢灵运到新地方上任后,依然如故,不思悔改。所以再次有人弹劾了他,于是,临川地方官奉命将谢灵运逮捕,并以谋反罪将他告上法庭,要求皇帝叛他死刑。

谢灵运写诗为自己辩护,宋文帝爱才本不想叛他死刑,所以只免去他的所有官职,将其充军到广州。在押解的路上,谢灵运又企图组织人马营救他,最终事情失败,宋文帝不得不下诏书,命令在广州将谢灵运就地正法,终年四十九岁。

主要成就

山水诗鼻祖

谢灵运是中国第一个以写山水诗著名的诗人,并使山水诗从此成为一个新的诗歌流派,是当之无愧的“山水诗鼻祖”。

在谢灵运之前,山水诗是以写意为主,描写物象只是从属地位,情为主,景为客。直到谢灵运出现,山水诗的写法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他在诗中精细地捕捉山水景物的造化之境,让山姿水态真正地活起来。

谢灵运的山水诗追求骈偶对仗,这一特点一方面直接影响了稍后的齐梁文学,促进永明体的出现,另一方面又间接推动了近体诗的出现,为初盛唐山水诗走向律化起了应有的作用。他的山水诗创作在写景模式与形式技巧方面都影响着初盛唐诗人的诗歌创作。谢诗三段式结构和明暗双线结构为初盛唐诗歌的发展搭建了较高的平台,最终山水诗在唐代达到高度的繁荣,出现山水田园诗派。

佛学成就

谢灵运是晋宋之际重要的佛学家。在当时佛经的传译活动中,谢灵运参加过《大方广佛华严经》、《大般涅槃经》的润改,注释,编有梵汉字典《十四音训叙》,还创作了大量的具有佛禅意蕴的诗赋文章如《石壁立招提精舍》、《和范光禄祗桓像赞》、《维摩经十譬赞》、《净土咏》以及《佛影铭》等

最重要的是,他对于佛学的发展是有理论贡献的,他的《辨宗论》,是倡导和发挥道生的顿悟成佛理论并施影响于后世的关键性论著。对于唐宋禅学,对于宋明理学,《辨宗论》都可以视为来自中古学术的重要渊源之一。

目录学

谢灵运在目录编撰方面有很大成就,宋元嘉三年(426年),谢灵运任秘书监,负责整理现存秘阁书籍,补足旧文。由于社会动荡,战乱频仍,书籍多有散失,遗留异地,谢灵运奉诏著录,四处收访,亲为校理,终于在殷淳等目录学家的协助下撰成《秘阁四部目录》。

据阮孝绪《古今书最》称:《秘阁四部目录》著录了一万四千五百八十二卷,佛经四百三十八卷,分为六百四十五帙。比东晋李充所编《晋元帝四部书目》著录更为宏富。

旅游

谢灵运是中国古代的旅游家,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放松和享受,在旅游的过程中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文。例如谢灵运创作的《富春渚》,其在诗文中,描述旅游中见到的奇山异水,优美景色的同时,也将“形于当行,止于当止,人生本位无法超越”这样的人生道理,体现在其诗文中。

谢灵运的旅游活动,也属于探险生活,在挑战自己勇气,挑战山水风景时,谢灵运可以获得无穷的乐趣,可以说是古代第一位攀岩运动的先行者。为了探险旅游,谢灵运发明了“登山鞋”——一双木制的钉鞋,上山取掉前掌的齿钉,下山取掉后掌的齿钉,于是,上山下山分外省力稳当,这就是“谢公屐”。谢灵运旅游中创作的山水诗文,流传后世,促进了中国旅游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他的旅游活动、旅游山水诗文、旅游观是中国旅游文化的宝贵财富,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深远影响。

轶事典故

才高八斗

据《夜航船》记载:有一次,谢灵运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其他的人共分一斗。”后来,人们便称曹植是“八斗之才”,同时也将学问高、文才好的人形容为“才高八斗”。

谢公屐

谢灵运经常选择一些奇险、陡峻的山峰作为自己旅游的目标,可以说是古代第一位攀岩运动的先行者。为了探险旅游,谢灵运发明了“登山鞋”:一双木制的钉鞋,上山取掉前掌的齿钉,下山取掉后掌的齿钉,于是,上山下山分外省力稳当,这就是“谢公屐”李白很喜欢这个登山神器,写诗赞:“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相关文章

  • 谢灵运

    谢灵运(385年—433年),原名公义,字灵运,以字行于世,小名客儿,世称谢客。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旅行...

  • 谢灵运

    “天下才有一石,建安诗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余下一斗由天下其他的人共分。”谢灵运在刘宋王朝屡次将他一贬再贬时,...

  • 谢灵运

    谢灵运(385年—433年),原名公义,字灵运,小名客,人称谢客,世称谢灵运,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

  • 第十章 南北朝的那些文化名人(1)

    先说谢灵运。 谢灵运(385--433),字灵运,小名客儿,世称谢客。谢灵运出身陈郡谢氏,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嵊州...

  • 谢灵运的“创造”

    近日,读到谢灵运的名诗《登池上楼》后,对谢灵运本人进行了一番了解。 了解了他的过往后,我得出结论:谢灵运不愧为一代...

  • 咏谢灵运

    寄情山水自然中,一变玄言好理风。 放逸田园弃尘世,可知清丽出芙蓉。 1998.11(394)

  • 笔记:谢灵运

    谢灵运(385年-433年) 原名 公义,字 灵运,以字行于世,小名 客儿,世称 谢客,别名 谢客、谢康公、谢康乐...

  • 谢灵运句

    遗情舍塵物,贞观丘壑美。

  • 缅邈岁月,缱绻平生/大钊先生和他的夫人

    “缅邈岁月,缱绻平生” ——谢灵运 “缅邈岁月,缱绻平生”第一次看到谢灵运这句诗的...

  • 南朝装逼而死的伟大诗人 全因为他的一张破嘴

    谢灵运是谁?你可能不知道他是谁,但你一定知道一个词来源,那就是才高八斗。创造这个词的就是谢灵运,据说有一次,谢灵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谢灵运的悲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jqz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