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佛教以慈救为宗。《观经》说:“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97532/cf14af09fc4ed33a.jpg)
2. 爱是人性通往佛性的桥。所有戒律都包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
3. 亲爱的:你将永远被珍爱。你不必有任何恐惧。你不会做错任何事。
4. 教育无他,爱与榜样而已。爱人如爱己,率己以随人。
5. 先不要恨人。佛性是住在心肠柔软的人里面。
6. 从我不去爱以后,我就没有得到过平安。
7. 爱能包容一切,遮盖一切,赦免一切。
爱是凡事包容,爱是不计算人的恶,爱能遮掩一切过错,爱能遮掩许多的罪。
人的本性是牢记人的恶,爱的本性却是忘记人的恶。
遮掩人过的,寻求人爱;喜欢挑错的,离间密友。
8. 没有人不需要遮掩,这就如同,没有人不需要宽恕一样。
当我宽恕人的时候,我自己也在被宽恕。
当我遮掩人的时候,我自己也在被遮掩。
9. 人生就是一场奋斗,所以许多时候,我们又疲倦又疲惫,又受创又受伤,
当然也犯错也犯罪。
此时,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朋友呢?还是一个批评者?
是一个预备理解我们、安慰、包容我们的人呢?
还是一个准备批评我们、审判、定罪我们的人呢?
10. 慈之根源是悲,善莫大于恕。要原谅人七十个七次。
最大的报仇就是宽恕的念头。原谅他们,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
我是蒙大家包容而活着的人。若人家不包容、原谅我,我此身将被片片切割。
当你感知自身生存之苦,你的心才能为他人之苦而打开。
越感自身苦,越愍同苦人。
11. 不要判断人,否则你们也要受判断。不要定人的罪,否则你们也要被定罪。
你在什么事上审判人,就在什么事上定自己的罪。
宽恕人,你们也会被宽恕。要爱你们的仇敌,善待仇视你的人。
12. 弥陀免我们的债,所以我们也应免他人的债。
弥陀白白的给我们,我们也应白白的给人。
弥陀为众生所预备的,是眼未曾见、耳未曾闻、心未曾想到的。
父母尚知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弥陀慈父,岂不更把好东西给求他的人吗?
弥陀爱心无限,弥陀爱心永远长存,永恒不变,永不干渴。
我们迷失、堕落的时候,弥陀没有抛弃我们,弥陀爱众生爱到底。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97532/9581867a68fe85e8.jpg)
13.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纵然做到极处,具是合当如此,着不得一丝感激的念头。如施者任德,受者怀恩,便是路人,便是市道矣。所谓“至亲无文”。
14. 作人原则:爱,爱佛、爱人。
人无爱则不能活,不被爱亦不能活。有挂念的人,谁也不会想到自杀的。
人所要的是爱、是拯救、是幸福、是平安、是喜乐。
爱使我们得拯救,有幸福、有平安、有喜乐。
爱在哪里,人就会在哪里。爱之所在,心即在之。
爱将招来爱,恨将招来恨。爱就会被爱,恨就会被恨。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这是普遍的真理,爱别人就是爱自己。
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
爱者爱也,爱除了爱之外,再没有任何心机的才是真爱。
爱必须在无所求的情况下施与,才更显得它的高贵纯洁。唯有这种无我的爱,才能带给施爱者与被爱者双方的幸福感。
平等洁净的慈爱,非贪着的爱。爱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爱是最伟大的力量。真正爱他时,就想为他付出,就会有智慧冒出来。
为一个人而尽心的爱,它不会只在这个人,依次地传达至无限。
心有慈爱,慈爱便遍布四方,自然地,无须刻意表现。
在爱里成长的人没有惧怕,也不会伤害别人。
爱能和谐社会,爱能消弭仇恨,爱能化敌为友。
有爱就没暴力,没暴力就没恐惧,就有安全感,就能和乐合谐。
爱是给人、利人,恒心、忍耐,谦虚、温柔,原谅、宽恕,包容、接纳。
爱不伤人,不占有,不计较,不求报、不惧怕,爱的力量伟大。
谦卑的人,永远付出他的爱。生命因为付出了爱,而更为富足。
于我善者,我亦善之。于我恶者,我亦善之。
恶事向己,好事与他。忘己利物,慈悲之极。
仁者爱人利人,与人相亲。爱的语言便是最高的礼物。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97532/91ac6b60ef7272f1.jpg)
15. 人的精神波动是会互相感染的,虽然你还未把心中的情感藉着嘴巴说出来,可是从你心中所荡出的那些精神的涟漪,仍会极其强烈的影响对方。
生命就象是一种回声,种什么就收什么,给什么就得什么,送出什么就收回什么。
给予就会被给予,剥夺就会被剥夺。信任就会被信任,怀疑就会被怀疑。
你给他他就给你。付出去就回来。
你怎样对待人,取决于你怎样看待人。我们对他人的态度是自己对自己态度的投射。
帮助自己的唯一方法,就是去帮助别人。
抱着以对方的喜乐为喜乐,悲伤为悲伤的心情。
要使人对自己有如释重负之感,有宾至如归之感。
网友评论